個人怎麼買外匯

  現在很多人都參與到外匯買賣的行列中,買外匯可以賺取一定的利潤。而個人要如何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個人買外匯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個人買外匯的方法

  1、一個好的交易商當然是有監管的。全世界外匯監管做的最好和最成熟的是美國和英國。美國的監管機構是CFTC和NFA,英國是FSA。

  2、直接去監管網站看能否查到你所要了解的交易商,看查到受監管交易商的英文全程和你需要了解的是否一致。

  3、交易商在監管機構的監管狀態***這個很重要,因為有的是沒通過或者已經退出***,投訴歷史。資金的存管銀行,最好選知名的大銀行。

  4、還有公司的註冊地點,這個監管網站上都說的很明確***那種非本土的離岸島不要選***,連個明確的註冊地點和監管都說不清楚,會是好的平臺?那些胡扯雖然沒監管但是能賺錢就是好平臺,讓他直接死去好了呵呵。

  5、最後入金最好直接存入交易商的客戶專屬資金賬戶賬戶,好好的把錢給代理做什麼?交易的一些詳細情況一定要去官方網站了解下。

  6、做那個國家的交易商資金至少就要進入該國,資金都放在別的地方,是不可能受到監管的。監管最主要的不究竟是監管資金麼。

  7、注意交易商官網上的訊息,有無中文官網和中文服務等。開戶後的後期服務是非常重要的,開戶只是一個開始,後期沒有好的服務和指導要從中賺錢幾乎不可能,尤其是剛從事這類交易的朋友。

  個人買外匯需要注意的問題

  1、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外匯理財產品一般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和浮動收益類產品,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可以保證原貨幣的本金和利息不受損失,就是常說的“保本保息”,這類產品比較適合對國際金融市場不太瞭解、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普通投資者;浮動收益類產品收益相對較高,但風險也大,這類產品比較適合對國際金融市場有一定程度瞭解、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和金融資產較多的高階客戶。

  2、匯率風險。對於一些跨幣種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投資者應警惕匯率風險。比如,以澳元投資美元的理財產品,銀行在運作過程中一般需要先將澳元兌換成美元,待產品到期後,再將運作本金和收益兌換回澳元。在沒有風險對衝措施的情況下,兩次匯兌的時間錯配便會引發匯率風險。

  3、產品掛鉤標的。在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中區間累計型和直接掛鉤利率的產品比較多,掛鉤能源、貴金屬、指數基金價格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也有所增加。投資者在選擇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時一定要對掛鉤標的有所瞭解,因為投資者如果對所購產品的掛鉤標的未來走勢判斷失誤,便會陷入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的窘境。此外,掛鉤標的為股票、基金、指數或商品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多為高風險投資,銀行可能將其設計為保本浮動收益型或者部分保本型產品,但投資者需要識別其中蘊藏的風險,看產品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能否實現盈利。

  4、看贖回條件。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期限普遍較長,一些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不允許提前贖回,一些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雖然能夠提前贖回,但只能在特定時間贖回,且需要支付贖回費用。此外,儘管有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有保本條款,但其前提是產品必須到期,投資者提前贖回就有可能虧損本金。

  外匯買賣特點

  與股票、債券、期貨等投資品種相比,個人外匯買賣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

  交易時間長

  由於全球外匯市場連續24小時在運作,因此,外匯交易的時間最長。只要銀行能夠提供服務,居民個人可以進行24小時的外匯買賣。

  匯率波動大

  由於目前全球匯率體制主要是浮動匯率,加之國際外匯市場受國際上各種政治

  個人外匯買賣

  、經濟因素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影響,匯率波動已經成為一種正常現象,有時甚至會出現大幅波動。國際外匯市場匯率漲跌幅沒有限制。匯價波動給個人外匯買賣業務既帶來機遇,也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