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滕州土豆種植方法

  山東省滕州市其獨特的氣候、土質、水文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馬鈴薯生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 播種前

  1、 選用優良品種:選用脫毒1-2級良種荷蘭7號、荷蘭15號、魯引1號等適路品種,每畝用種量100-150公斤。

  2、 晒種、切塊:時間為上年12月中旬。選晴天中午,進行晒種***本地自留種的馬鈴薯種必須用3-5ppm的920處理***,連續晒3-5天,進行切塊。充分利用頂端優勢,螺旋式向頂端斜切,每塊種薯要有1-2個芽眼。每次切完一個種薯後,切刀要用75%酒精消毒。

  3、 室內催芽:時間為上年12月下旬至當年1月上旬,在溫度15-18℃的室內採用層積法進行催芽。催芽應選用2-3年不種植馬鈴薯的土壤,並用“土菌消+克菌康10g/立方米”進行土壤消毒。床土溼度在75%左右,即手捏成團,平腰落地後鬆散。當薯芽長到1.5-2釐米時扒出涼芽,溫度10-15℃,時間3-5天。

  4、 施足底肥、深翻整地:畝施腐熟優質有機肥5000公斤以上,將肥料撒施均勻後,進行深耕、耙細、整平。

  5、 建棚:在播種前3-5天建塑料拱棚。

  ***1***棚址選擇:選擇肥沃的壤土、沙壤土,棚體周圍沒有遮蔭物,背風向陽,環境無汙染,空氣清新,交通便利。***2***棚體:一般為南北走向,東西排列,有利於棚內受光均勻,植株長勢均勻。大棚的寬度為6-10米,高度1.8-2.4米,南北長40-60米為好;中小棚一般寬度為2-6米,長度為20-60米。

  二、 播種期

  6、播種:春拱棚播種時間為2月上旬,露地播種時間為3月上旬。雙行起壟栽培,小行距20釐米,大行距85-90釐米,株距20-25釐米;單行起壟栽培,行距65-70釐米,株距20-25釐米。開溝深8-10釐米,寬20釐米,播種,穴施肥***根據土壤肥力配方使用化學肥料,每畝施用硫酸鉀複合肥80-100公斤,或農博士***開關***控釋肥50~70公斤+尿素20公斤,禁止使用硝態氮肥***,覆土***壟高15-20釐米***,摟平,噴施除草劑,覆地膜。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畝或3%辛硫磷顆粒劑4-5公斤/畝防治地下害蟲,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三、 田間管理

  7、田間管理:保持白天20-26℃,夜晚12-14℃。生育前期可在中午開小口通風,隨外界氣溫的升高而逐步加大通風量。3月中下旬開棚兩端通風,4月上旬,由半揭膜到全揭膜,4月中旬 撤膜。

  8、水分管理: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墒情,一般於出苗後、團棵期、封頂後各澆一次水。澆水不可大水漫灌,澆至壟高1/3-1/2為好。結薯期應以水攻薯。收穫前5天停止澆水。

  9、適當追肥:在馬鈴薯膨大期每畝使用磷酸二氫鉀50克葉面噴霧,間隔7~10天,連噴2~3次。

  四、 病蟲害防治

  春拱棚馬鈴薯生育期短,病害少。在田間應著重防治蚜蟲、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以及病毒病。

  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

  4.1 農業防治

  4.1.1選用抗病品種。

  4.1.2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溫度和溼度,避免低溫和高溫障害;嚴防積水,清潔田間,作到有利於植株生長髮育,避免侵染性病害發生。

  4.1.3耕作改制:實行嚴格輪作制度。

  4.1.4科學施肥:測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富營養化。

  4.2物理防治

  運用黃板誘殺蚜蟲,或覆蓋銀灰色地膜驅避蚜蟲。

  4.3生物防治

  4.3.1天敵:積極保護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

  4.3.2生物藥劑:使用生物藥劑防治病蟲害。

  4.4化學防治

  山東滕州土豆種植技巧

  1、秋播良種

  良種應選用早熟、結薯早、薯塊膨大快、高產抗病、抗退化、休眠期短、品質佳、適宜二季區種植的品種,可選用津引薯8號、種薯3號、荷蘭15等。

  2、選好種薯

  種薯宜選當年新收穫的春薯,並剔除病薯、爛薯和破傷薯。以40—50克的整薯做種最好。因整薯栽種出芽率高,出苗整齊、粗壯,並可有效的防止爛種缺苗。

  3、浸種催芽

  從春季收穫至秋季播種,由於時間短,種薯還未通過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馬鈴薯一定要浸種催芽。催芽需用赤黴素5ppm+500倍多菌靈浸種5分鐘,撈出後晾乾表層水,即可進行催芽。催芽時可用溼散沙土***沙土溼度60%***,在通風陰涼處催芽,一般三層薯四層沙,每層沙以不露薯即可,最上面的一層沙以3—4釐米厚為宜。在催芽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沙土溼潤。浸種催芽時需嚴格配製赤黴素濃度,赤黴素要隨配隨用,忌隔夜再用。種薯堆積不要過厚,否則易造成爛種。

  4、適時播種,提高密度

  秋馬鈴薯產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馬鈴薯生長時間短,所以要適當提前播種,儘量延長其生長時間。秋馬鈴薯適播期為8月中旬,以保證出苗至初霜有60天以上的生長期。播種宜於早晨和下午進行,陰天可全天播種。若遇高溫烈日,播穴應深些,並隨播隨覆土。8月份高溫多雨,田間積水時易引起爛薯,影響出苗及植株生長。所以,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並進行中耕,確保順利出苗。

  5、加強田間管理

  5.1科學施肥

  秋馬鈴薯生長前期溫度高,適宜莖葉生長,後期溫度低,晝夜溫差大,利於薯塊膨大,整個生育期一般不會出現徒長現象。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畝施優質商品有機肥150公斤、馬鈴薯配方肥70公斤做底肥。馬鈴薯是忌氯作物,鉀肥應選用硫酸鉀,不要使用氯化鉀,否則影響產量。當馬鈴薯長至20釐米左右時進行追肥,畝追施馬鈴薯配方肥100公斤。

  5.2中耕培土

  幼苗出土後,及時中耕除草,大雨後及時淺耕疏鬆表土。秋馬鈴薯應採取淺培、多培的辦法:第一次在苗高20釐米左右時進行;第二次培土在開花期進行;第三次培土在10月下旬進行,此次培土應厚些,以保護塊莖,防止霜凍。

  5.3及時排灌

  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水,但不要漫灌;低窪田雨後易積水,要清溝降漬,以利薯塊膨大。

  5.4葉面噴肥

  從展葉時起,每10天噴施1次0.1%硫酸鎂和0.3%硫酸二氫鉀混合液,連續3次,可顯著提高產量。

  6、加強病蟲害防治

  6.1地下害蟲

  在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發生嚴重的地塊,播種時可用50%辛硫磷0.2公斤/畝拌毒土,順溝撒施進行防治。

  6.2晚疫病

  秋季陰雨天較多,易發生晚疫病。防治晚疫病可選用25%瑞毒黴500—800倍液、77%可殺得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6.3病毒病

  秋播馬鈴薯苗期易發生病毒病,首先要及時防治蚜蟲,避免傳播病毒,可用10%吡蟲啉或3%啶蟲脒20克/畝對水噴殺;發病後,可用病毒A500倍液進行噴灑。

  ***茶黃蟎

  可用73%克蟎特20ml/畝或20%掃蟎淨25克/畝對水噴霧防治。

  7、適當推遲收穫

  在不影響後茬作物播種的前提下,為有利於延長秋馬鈴薯塊莖膨大期,提高產量,可待地上部莖葉枯死時再收穫;但要防止因過遲收穫而凍傷薯塊。

  蚜蟲:選用50%闢蚜霧可溼性粉劑每畝20克噴霧,或20%蚜蝨立克防治,收穫前10天停止噴霧。

  晚疫病:選用52.5%抑快淨、40%乙磷鋁錳鋅噴霧防治。

  環腐病、青枯病為種薯帶病傳播,為此,應切實把好切塊關,發現病薯應淘汰,並作好切刀消毒。

  病毒病:蚜蟲和蟎蟲是病毒病的傳播者,田間應防治好蚜蟲和蟎蟲。

  地下害蟲:用辛硫磷顆粒劑防治。

  4.5合理施藥

  嚴格控制農藥安全間隔期。

  禁止使用綠色食品生產中禁止使用的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