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德雲社的經營
北京德雲社劇場位於京味民間藝術發源地----天橋,是由始建於一九三三年的天樂戲院改建而成,建築面積近千平方米,可同時接待300名觀眾。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德雲社是中國北京的一個相聲社團,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曾經名為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以“讓相聲迴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為要旨。2011年7月3日,德雲社在北展劇場開闢新形式,用犯扯的方言以及話劇和相聲混搭方式,為觀眾演繹從清朝、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後各種風格流派的相聲。
“德雲社”是以弘揚北方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的曲藝演出團體。社團最初由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於1995年建立,經歷了二十年的風雨歷程走到今日實屬艱辛,然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郭德綱先生和眾多位新老相聲演員的不懈努力,德雲社正在逐步走向輝煌。德雲社所屬的“北京相聲大會”每週都在天橋樂茶園等地演出五、六場。
2016年8月,郭德綱收歐弟為徒弟,將其名字列入德雲社家譜。
德雲社的發展歷史
低谷
九十年代中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相聲藝術走進低谷,許多相聲演員去影視界淘金,其中還有不少大腕兒,更不乏因改行而發財的“相聲”。誰都知道表演相聲不掙錢,屬於費力不討好的職業,然而,時年僅二十多歲的郭德綱先生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相聲藝術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迴歸劇場!民間藝術離不開生存發展的土壤,漫才演員必須走近觀眾才能得到水乳交融般的互動。於是郭先生一方面在一批“文字輩”老藝術家的支援下組織北京相聲大會;另一方面著手挖掘整理了600多段瀕於失傳的曲藝節目。[1]
輝煌
十五個春秋,從工人俱樂部到中和戲院;從廣德樓到天橋樂茶園……郭德綱先生和張文順***已故***、李菁、王文林、于謙等德雲社的全體演員不僅用心血和汗水打造了“北京相聲大會”這一品牌,而且培養出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劉毅***、欒雲平、孔雲龍、岳雲鵬、李雲傑等優秀的青年演員。對相聲藝術的執著和睿智成就了郭德綱,同樣,郭先生和全體同仁的努力也為漫才藝術的振興增添了新的希望。“德化蒼生寓理於樂,雲隱靈臺永珍歸春”,可以預想,北京德雲社在全社會的鼎力支援下將會不斷鑄就新的輝煌。
停業整頓
2010年8月6日晚間,郭德綱弟子毆打記者事件再生波瀾,德雲社在德雲社官網上發表宣告稱將停演並內查。以下為德雲社宣告***有刪節***:
特決定自2010年8月9日***週一***起暫停所有小劇場***北京德雲社劇場、德雲社三里屯劇場、張一元天橋茶館、廣德樓劇場***的常規演出,按照講話精神開展深入自查,進行內部整改。具體的演出恢復時間,將根據實際情況另行通知。特此通告。
摺疊德雲社重開張
2010年9月12日晚,經歷停演自查的德雲社重新開門迎觀眾,郭德綱率德雲社全體成員在北京德雲社劇場亮相,作揖謝衣食父母。整場演出持續了近4個小時,全場笑聲、掌聲、喝彩聲不停。壓軸演出中,郭德綱有感成員退社***,先替老搭檔于謙發毒誓:“倘若退社,天打雷劈五雷轟頂!”
德雲社的大事記
德雲社開始叫作“北京相聲大會”,只有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三個人在廣德樓等茶館演出。
1995年,郭德綱來到北京,首先找到的人是相聲界前輩張文順以及青年演員李菁,開始在京味茶館、廣德樓等地演出。1996年開始,相聲演員邢文昭以及徐德亮等開始陸續加入演出。到了1998年,擴充套件為十幾個人,演出場館也從茶樓擴充套件到茶館戲樓裡,並取名為“北京相聲大會”。
2003年,演出隊達到了十幾個人,並且從那年開始改在天橋樂茶園演出,更名為“德雲社”。
德雲社主要演員除郭德綱外曾有張文順,于謙,李菁,李文山,邢文昭,高峰,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欒雲平,孔雲龍等。
2008年9月,徐德亮通過自己的blog釋出宣告,與王文林一起退出北京德雲社。這是自德雲社建社以來首個成員退出事件。
2010年2月21日,曾以“兄弟單位”身份加盟“德雲相聲聯盟”的“藝馨社”將成為歷史,這家相聲團體的全部演員成為德雲社的“社員”。同年8月5日,何雲偉、李菁分別在各自部落格發表宣告,宣佈退出德雲社。
2013年4月15日,北京德雲社在澳大利亞文化之都墨爾本舉行酒會,正式宣佈成立德雲社墨爾本分社,這也是中國相聲社團跨出國門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分支機構。同年4月20日,德雲社南京分社正式落戶門東歷史街區。
2016年7月,趙雲俠宣佈重回德雲社。同年8月,郭德綱收歐弟為徒弟,將其名字列入德雲社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