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瓶的銷售分析
再來一瓶從營銷的角度看,也僅僅是一種競爭的戰術;二是從市場環境看,網際網路的發展遠沒有今天發達,這種促銷方式只是單方面進行,不能形成互動效應;三是啤酒行業的開蓋有獎從形式看是消費者活動,但從實際效果看,變成了終端的進貨激勵,人員促銷的推動。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在終端競爭白熱化的階段,通過開蓋有獎可以推動終端進貨的積極性和酒店、餐館服務員推薦的積極性。
“再來一瓶”,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促銷方式,卻在市場上和消費者中間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一般來說,本人購物基本不怎麼看有什麼贈品,覺得合適就會買。我自己在店主的冰箱裡拿了一瓶綠茶,午飯前,開啟一看,又是“再來一瓶”••••••
現在,康師傅、統一等茶飲料的大鱷都在進行“再來一瓶”的活動,基本沒有什麼變化,活動形式和內容都一樣,只是康師傅茶飲料系列的中獎率似乎更高。
開蓋有獎,往往一個瓶蓋中獎的金額從5角到幾元不等,大獎很少,也可能該次活動大獎就幾個,大多數開蓋的瓶蓋,都被小店老闆或者服務員在開啟瓶蓋的時候就截留了。最關鍵的是,啤酒和茶飲料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心理也存在很大區別。大家都知道,一幫朋友聚在一起喝啤酒,一般不會只喝一瓶,反正都要喝,大家都會點有獎的來喝,試試運氣,這是最普遍的心理;而喝茶就不同了,一般很少有人會連喝幾瓶的,對於中不中獎,關注度不會很高。當然了,喝啤酒的一群人,在“海喝”之後,至於中了多少個5角和幾元,在結賬時,大概都忘記了吧。
這就是為什麼多年以前,軟飲料很難通過開蓋有獎取得良好的效果的主要原因,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尤其是茶飲料行業的品牌集中度不斷提高,實際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康師傅、統一、可口可樂等飲料行業巨頭通過改良“開蓋有獎”的方式,不以現金進行獎勵,而是用獎勵同類產品的方式,取得了市場熱烈的反應。
“再來一瓶”的營銷戰略
康師傅“再來一瓶”最終用意,絕不僅僅是想用促銷的方式來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製造壁壘。因為統一、可口可樂也在做這樣的促銷。但為什麼康師傅做得風生水起,反向不斷呢?如果僅僅從營銷戰術上看,這種方法無疑是“不可取”的,企業存在最根本的是要盈利,按照康師傅公佈的茶飲料中獎率20%來算,其產品相當於打8折,康師傅15瓶裝32元/箱,那麼,每瓶2.13元,8折就是1.7元/瓶,能掙到錢嗎?這是一個疑問。但在自相矛盾之後,我們要明白兩個事實:其一,兌獎率有多高?其二,這是康師傅打擊抑制競爭對手和打擊二三線品牌的“殺手鐗”。
據行業內資深人士說,一般的“開蓋有獎”,“再來一瓶”其兌獎率在50%以下,甚至某些品牌的有獎活動的兌獎率在10%以下;另一方面,從戰略層面看,在旺季的這段時間,茶飲料佔據市場半壁江山的康師傅顯然壓力是巨大的,不進則退,要想穩固領先的地位,就必須將競爭對手遏制,如統一、可口可樂原葉、百事等,當然也包括二三線的一些產品,如娃哈哈、今麥郎等茶飲料。
這是一種以攻為守的戰略。領導品牌有兩次搶佔市場的機會,但先發制人,就會讓處於市場弱勢地位的品牌“風雨飄搖”,比如今麥郎,道理很簡單,就是讓你的渠道受阻,貨進不了終端,試想壓力會有多大。就算短期內不掙錢***前面已經分析過,不可能不掙錢***,也要讓競爭品牌或者“雜牌軍”分不到一杯羹。從這個從層面看,康師傅這一招看似沒有任何出奇的“活動”,卻起到了多種效果。
“再來一瓶”的營銷原理
當你開啟一瓶飲料的時候,想想“再來一瓶”,是不是希望碰碰運氣,是不是覺得有點小小的樂趣,也就很像“溼營銷”的範疇,與那種冷冰冰的理性營銷,形成鮮明對照。
在網上一搜索,你還會發現網友爆出的“中獎祕籍”,比如康師傅茶飲料,瓶蓋上小方塊壓著三條線的是有獎的,統一茶飲料,瓶蓋上小方塊壓著兩條線的是有獎的•••••我們不知道這到底是網友們的“傑作”還是什麼人有意為之,這些我們不想去考究,只是,這些渲染之後,作為網民的消費者在購買這些飲料的時候,會不會親自去“檢驗”一下呢,答案顯而易見。
“歷史”有沒有真相
我們都想知道真相,但歷史往往沒有真相。康師傅這樣做的目的,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來,無非是繼續鞏固茶飲料的領導地位,打擊二三線品牌在旺季上量和站住腳跟。至於是其深陷促銷“依賴症”,還是消費者陷入“上癮”狀態,我們也不能妄下結論。
但在這一場聲勢浩大的促銷大戰中,無疑康師傅得到了階段性的大獲全勝。從康師傅控股今年3月公佈的資料看,2009年康師傅飲料營業額增幅達到32.11%,股東應占利潤增幅更是高達47.16%,是真相嗎?本人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說明,康師傅去年的7億瓶贈飲令其賺得盆滿缽溢。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此活動也不是沒有一點負面影響。首先是有可能因為兌獎不到位,而引“不誠信”的口實,其次是“不正當競爭”的嫌疑;第三是成為行業的“營銷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