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姜的方法

  姜原產東南亞的熱帶地區,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較弱,那麼姜要怎麼種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栽培季節

  一般春季播種,霜前收穫。由於姜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須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栽培。確定姜的播種期應考慮以下幾個條件:

  ⒈根據發芽所需的溫度,應在10釐米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播種;

  ⒉根據姜的生長習性,要獲得較高的產量,需有135-150天的適於姜生長的時間;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生薑一般於驚蟄後至4月中旬播種,播種過早,地溫低,發芽慢,播種過晚,則生育期縮短,降低產量。

  整地施肥

  姜發芽期由種姜供應營養,幼苗期生長緩慢,需肥較少,“三股杈”以後需大量養分,約佔全生育期總吸收量的88%。全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較少,氮***N***、磷***P O ***、鉀***K O***的吸收比例為1:0.5:2。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生產1000千克生薑產品,需吸收氮***N***5.76千克、磷***P O ***2.54千克、鉀***K O***11.47千克。施肥時應根據生薑需肥規律、土壤總養分和肥料效應,按照有機肥與無機肥、基肥與追肥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平衡施肥。生薑根系細弱、分佈淺,生育期長,必須施足基肥。最好在冬前深翻風化土壤,翌年春耙細耙平。結合翻地,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硫酸鉀30千克,或每畝施有機肥複合肥800千克、普鈣20千克做基施。基肥施入後進整地,可做成平畦,也可開溝待播。採用溝播,溝距為50-55釐米,溝寬25釐米,溝深10-12釐米。

  播種

  應選擇晴暖天氣播種。

  優選種姜

  應在前一年,從生長健壯、無病、高產的地塊上選留種姜。收穫後選擇肥壯、芽頭飽滿、個頭大小均勻、顏色鮮亮、無病蟲、無腐爛、無損傷、未受凍的姜塊做姜種貯藏。姜在播種前應先進行催芽。幼芽是幼苗生長的基礎,培育壯芽是獲得高產的基礎。壯芽的形態特徵是芽身粗壯,頂部鈍圓;弱芽的形態特徵是芽身細瘦,芽頂細尖。

  培育壯芽

  ⑴晒姜困姜

  播種前1個月左右,選晴天,將姜種平鋪在室外地上晾晒1-2天,夜晚收進室內防霜凍。通過晒種,可提高姜塊溫度,打破休眠,促進發芽,並減少姜塊中的水分,防止腐爛。晒種1-2天后,再把姜塊置於室內堆放3-4天,姜堆上蓋上草蓮,進行困姜,促進種姜內養分分解。經過2-3次反覆晒姜困姜後,便可催芽。姜易受姜瘟病、炭疽病等重茬病害為害,所以在晒姜困姜的過程中,應嚴格淘汰乾癟、瘦弱、發軟、肉質變褐色的姜種。

  ⑵催芽

  催芽的方法有許多,如火炕催芽、溫室催芽等。

  土炕催芽:就是利用農村的土炕進行催芽,先在炕上鋪一層麥秸,厚10釐米左右,麥秸上再鋪2-3層紙,將姜種一層一層地平放在紙上,堆放厚度60-80釐米。種姜排好後,讓其散散熱,然後再鋪一層10釐米厚的草,最上層加蓋棉被保溫。催芽溫度可通過土炕加熱或揭蓋覆蓋物來調節。

  溫室催芽:先在簍筐內四周鋪放3-5層紙,將姜種頭朝上一塊一塊擺放於蔞筐內,堆放3-4層,再蓋上3-4層紙,把蔞筐放入溫室內,保持適溫催芽。

  不論採用哪種催芽方法,溫度均應掌握在22-25℃之間。溫度超過28℃,雖發芽迅速,但芽瘦弱、徒長;溫度低於20℃,芽雖粗壯,但發芽時間長,影響播種。一般待姜芽生長至0.5釐米-1釐米時,即可按姜芽大小分級、分批播種。

  掰姜種

  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姜塊掰成75-100克的小種塊,每個種塊上保留1個肥胖的幼芽。結合掰姜種,應再進行一次精選種芽,剔出芽基部發黑、或姜斷面變褐的姜塊。

  澆底水

  姜出苗很慢,土壤缺水會影響出苗,因此一定要澆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澆水。

  排放種姜

  底水滲下後即可排放姜種。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兩種。平播時,將種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豎播時,種芽一律向上播種。

  覆土

  隨播種,隨用細土蓋在姜芽及姜種上,播完後覆土4釐米-5釐米厚。覆土太厚,地溫低,發芽慢;覆土太薄,則表土易乾燥,影響出苗。

  播種量

  每畝用種量為400千克-500千克。種姜越大,出苗越早,苗越壯、產量越高。因此,種塊應儘量大些。

  播種密度

  一般每畝保苗5500株左右。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

  姜為淺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佈在土壤表層,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傷根。一般在出苗後結合澆水,中耕1-2次,並及時清除雜草。進入旺盛生長期,植株逐漸封壟,雜草發生量減少,可採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無公害生薑生產,最好不用除草劑防除雜草,可採用黑色地膜覆蓋、或覆蓋白色地膜再蓋一層薄土等方法防除雜草。

  澆水

  姜不耐旱,根系又淺,應合理澆水,確保植株正常生長。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幼苗期雖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應小水勤澆,澆後淺耕保墒。夏季勤澆水,可降低地溫,以早、晚澆水為好,田間積水過多應及時排澇。立秋後,生薑進入旺盛生長期,需水量增多,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保持土壤相對溼度75%-80%。收穫前3天澆最後一水,以便收穫時姜塊上可帶潮溼泥土,有利於貯藏。

  追肥與培土

  姜極耐肥,除施足基肥外,應多次追肥。幼苗期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應追一次“壯苗肥”,每畝隨水衝施腐熟人糞尿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立秋前後,姜苗處於“三股杈”階段,是生長的轉折期,也是吸肥量變化的轉折期,應追施“轉折肥”,可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並配合施入三元複合肥15-20千克。9月上旬前後,姜的根莖進入旺盛生長期,為促進姜塊膨大,防止早衰,追一次“補充肥”,每畝施三元複合肥30千克。

  姜的根莖在土壤裡生長,要求黑暗、潮溼,需要進行培土。一般於立秋後結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3次,逐漸將播種溝變成壟,防止根莖露出地表。

  採收留種

  姜不耐寒,通常於10月中、下旬初霜到來之前收穫。收後自莖杆基部削去地上莖***保留2釐米-3釐米莖茬***,不需進行晾晒。

  採收

  姜的採收與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⑴採收嫩姜,可作為鮮菜提早供應市場。一般在8月初即開始採收。早採的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宜作為醃泡菜或製作糟辣椒調料,食味鮮美,極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好。

  ⑵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儘量減少損傷。

  ⑶種姜的採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葉片時,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採收時小心將植株根際的土壤撥開,取出種姜後再覆土掩蓋根部。若採收過遲傷根重影響植株生長。

  留種

  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設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收時晾晒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在大田生產中選擇植株健壯、姜塊充實、無病蟲害感染、不受損傷的姜塊,進行晾晒後,貯藏作種。

  生薑種植技術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姜原產於我國熱帶及東印度,性喜溫暖,根莖***姜塊***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在16~18℃以上才能發芽,在20~27℃時姜塊發育迅速,月均溫為24~29℃最適宜根莖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長,達40℃時發芽仍無妨礙。但低於10℃以下,姜塊容易腐爛。

  2、光照:姜耐陰而不耐強日照,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故栽培時應搭蔭棚或利用間作物適當遮蔭,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發達,耐旱抗澇效能差,故對於水分的要求格外講究。在生長期間土壤過幹或過溼對姜塊的生長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發病腐爛。

  4、土壤營養:姜喜歡肥沃疏鬆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溼的低窪地栽種生長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長也不好。姜對鉀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二、栽培技術

  ***一***種姜處理:

  1、選種消毒:在上年的留種地選擇健壯植株的姜塊採收貯藏,播種前選形狀扁平、顏色好、節間短而肥大且無病蟲害的姜塊,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鐘進行消毒,防止腐敗病***姜瘟***的傳播危害。在選種消毒時,凡發現姜塊有水漬狀肉質變色,表皮容易脫落的,說明已經受病害感染,必須淘汰。

  2、晒種催芽:為了出芽快而整齊,在播種前一星期左右,選擇晴天,將種塊翻晒數天,使姜皮變幹發白,放入墊有稻草的籮筐內,使其頭朝內、腳朝外,一層層放好後,再蓋草簾或稻草,用繩子紮緊,放於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熱煙加溫,保持筐內溼潤和20~30℃的溫度,經過20余天幼芽長1釐米左右取出。也可放於溫室或塑料大棚內,維持20℃以上的溫度進行催芽。催芽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有1~2個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種。

  ***二***整地施肥

  姜喜歡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肥土,由於姜的根系少,分佈範圍小,因此用來栽姜的土地還須實行深翻曝晒,使其風化疏鬆,以利根系生長髮育。姜的產量高,生長期長,故需肥量多,每畝應施放腐熟牛、豬圈肥2000~2500公斤,或濃人畜糞水70~80擔作為底肥,有條件還可增加20公斤的複合肥效果更為理想。姜不宜連作,應與其它蔬菜進行3年以上的輪換栽培,防止姜瘟發生危害。

  ***三***播種栽培

  1、播種:

  ***1***播種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適當提早。

  ***2***播種量:種塊的大小與產量關係甚大,使用較大的姜塊作種不但出苗早,加快發育生長提早成熟,而且產量高,因此每塊種姜應以50~100克為宜。若以50×15釐米的田間栽培行株距計算,每畝可用姜種150~250公斤。雖然用種量較多,但姜種以後還可以收回利用。

  2、栽培方法

  為了避免在生長期間根莖露出土面,降低品質,在栽培時必須適當進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1***高廂栽培法:將土地平整開溝,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釐米的高窄廂,每廂均勻縱開種植溝3條,施入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18釐米的株距進行播種栽培,每畝可栽8000~9000株。這種 方法在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帶***如稻田***,可以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溫,防止積水爛根。

  ***2***條壟栽培法:將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廂,按50釐米的行距開種植溝施放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20釐米的株距進行播栽,以後培土做成壟。此法每畝可植8000株左右,適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風透氣性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

  在播種時,若是經過催芽的種塊,應將芽子朝上放,未經催芽的種塊平放斜放均可。播種後覆蓋5~6釐米厚的細泥土,使其儘快出苗。

  ***四***田間管理

  1、搭棚遮蔭: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對生長又有好處。因此在播種出苗,秧苗高達15釐米以後,應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鋪蓋稀疏雜草,或插狼雞葉,擋住部分陽光,降低照射強度,以利植株生長。到了秋天光照強度減弱,這時由於地下部的根莖膨大,需要較多的光照,再撤去蔭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產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陰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2、中耕培土: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長的習性,且喜歡土壤疏鬆通氣,故在生長期間應進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結合培土進行。生長前期中耕適當深些,到了中後期植株較大,且地下部已開始膨大,應實行淺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層,防治姜塊露出土面降低質量。通過培土,將原來的栽植平行逐漸變成壟行,使土壤濾水和透氣,有利於生長,提高產量品質。

  3、追肥:姜在生長期間,應根據植株的長勢確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掌握先淡後濃的原則施用。在生長的前期由於植株不大,需肥較少,一般應少施,到生長中後期植株長大,且地下部開始結姜塊,需肥較多,應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糞水中加進0.5%左右的複合肥,在晴天進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五***採收與留種

  1、採收:姜的採收與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1***採收嫩姜,可作為鮮菜提早供應市場。一般在8月初即開始採收。早採的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宜作為醃泡菜或製作糟辣椒調料,食味鮮美,極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好。

  ***2***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儘量減少損傷。

  ***3***種姜的採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葉片時,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採收時小心將植株根際的土壤撥開,取出種姜後再覆土掩蓋根部。若採收過遲傷根重影響植株生長。

  2、留種: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設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收時晾晒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在大田生產中選擇植株健壯、姜塊充實、無病蟲害感染、不受損傷的姜塊,進行晾晒後,貯藏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