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的途徑有哪些
融資模式是體現政府、市場以及企業之間的關係的機制。融資結構是公司融資決策的內容和目標,它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公司的經營狀況與財務情況。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銀行貸款融資
從銀行借款是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渠道,但銀行有自己的風險控制原則,這是由銀行的業務性質決定的。對銀行來講,一般不願冒太大的風險,因為借款對企業獲得的利潤沒有要求權,所以對風險大的企業或專案不願借款,哪怕是有很高的預期利潤。相反,實力雄厚、收益或現金流穩定的企業是銀行歡迎的貸款物件。因為這些特點,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銀行借款跟其他融資方式相比,主要不足在於:一是條件要求高,限制性條款多,手續複雜;二是借款期限相對較短,長期貸款較少;三是借款額度相對也小,通過銀行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全部資金是比較難的,特別是在起步和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通過信用擔保的方式獲取銀行貸款是一種可行手段。信用擔保是一種介於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中介服務。由於擔保的介入,分散和化解了銀行貸款的風險,銀行資產的安全性得到保證,企業的貸款渠道也變得通暢起來。
大多數信用擔保機構都實行會員制管理的形式,屬於公共服務性、行業自律性、自身非盈利性組織。會員企業向銀行借款時,可以由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予以擔保。另外,中小企業還可以向專門開展中介服務的擔保公司尋求擔保服務。在國家政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植下,信用擔保貸款將會成為中小企業另一條有效的融資之路。
股權融資股票上市
股權融資和股票上市對於投資者來說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投入—退出機制。股權融資股票上市有不少選擇,可以在主機板上市也可以在中小企業板塊,***上市的選擇也有很多,當前已經有不少企業進行了比較成功的嘗試。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通過股權融資獲取風險投資已經有了不少的成功案例,在企業創業之初,或者在產品研發階段和市場進入前期急需資金之際,這是一條比較好的渠道。
發行股票是一種資本金融資,投資者對企業利潤有要求權,但是所投資金不能收回,投資者所冒風險較大,因此要求的預期收益也比銀行高,從這個角度而言,股票融資的資金成本比銀行借款高。具體而言,發行股票的優點是:所籌資金無到期日,沒有還本壓力;一次籌資金額大;用款限制相對較鬆;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為企業帶來良好聲譽;有利於幫助企業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
對於那些潛力巨大,但風險也很大的科技型企業,通過發行股票融資,是加快企業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但股票上市也有不利之處:首先是上市的條件要求更高,上市門檻較高,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難以滿足上市條件;第二是上市時間跨度長,競爭激烈,無法滿足企業緊迫的融資需求;三是企業要負擔較高的資訊公開成本,各種資訊公開的要求可能會暴露商業祕密;四是企業上市融資必須以出讓部分股權作為代價,分散企業控制權,並出讓較高的利潤收益。從這個角度講,企業上市成本是比較高的。希望通過上市發行股票融資的企業必須滿足上市條件,而選擇不同的上市地點,需要滿足的條件也有差異,但一般而言,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是成功融資的關鍵。
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一種集信貸、貿易、租賃於一體,以租賃物件的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為特徵的新型融資方式。出租人根據承租人選定的租賃裝置和供應廠商,以對承租人提供資金融通為目的而購買該裝置,承租人通過與出租人簽訂金融租賃合同,以支付租金為代價,而獲得該裝置的長期使用權。
對承租人而言,採用金融租賃方式,通過融物的方式實現融資目的,從而緩解了固定投資的資金壓力。另外,通過售後回租方式也同樣可以使流動資金短缺問題得以解決。所謂售後回租,就是企業將現有固定資產出售給租賃公司,同時租賃公司以回租形式繼續將資產交給企業使用,這樣企業既獲得了資金,又不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
融資租賃通過融資與融物的結合,兼具金融與貿易的雙重職能,對提高企業的籌資融資效益,推動與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融資租賃有直接購買租賃、售出後回租以及槓桿租賃。此外,還有租賃與補償貿易相結合、租賃與加工裝配相結合、租賃與包銷相結合等多種租賃形式。
融資租賃業務為企業技術改造開闢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採取融資融物相結合的新形式,提高了生產裝置和技術的引進速度,還可以節約資金使用,提高資金利用率。很多投資風險小、現金流穩定、投資回報好的專案最適合通過租賃公司籌措資金,開展專案融資租賃,即租金的償還是根據專案的收益或現金流的百分比提取,達到雙方約定的租金總額或出租方的收益率為止。這樣一來,出租人實際上承擔了一定程度的專案風險,是一種使承租人、出租人、裝置出賣人和出資人***銀行、機構投資、信託投資等***多贏的投融資模式。
典當融資
典當是以實物為抵押,以實物所有權轉移的形式取得臨時性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對於急需流動資金的企業來說,典當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手段。
與銀行貸款相比,除貸款利息外,典當貸款還需要繳納較高的綜合費用,包括保管費、保險費、典當交易的成本支出等,因此典當貸款成本較高,此外典當貸款的規模也相對較小,但典當貸款又具有銀行貸款無法相比的優勢。首先,它方便快捷,能夠迅速及時地解決當戶的資金需求;其次,經營產品靈活機動;第三,期限短,週轉快;第四,由於它是實物質押、抵押,因此不涉及信用問題。這幾點都十分適合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
投融界研究指導,專業提供專案投資、專案融資等有關方面的專業研究指導,幫您分析企業、專案融資成功或失敗的原因,讓您在融資時少走彎路,成功獲得融資資金。
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
1.遵循先"內部融資"後"外部融資"的優序理論
按照現代資本結構理論中的"優序理論",企業融資的首選是企業的內部資金,主要是指企業留存的稅後利潤,在內部融資不足時,再進行外部融資。而在外部融資時,先選擇低風險型別的債務融資,後選擇發行新的股票。採用這種順序選擇融資方式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內部融資成本相對較低、風險最小、使用靈活自主。以內部融資為主要融資方式的企業可以有效控制財務風險,保持穩健的財務狀況。
***2***負債比率尤其是高風險債務比率的提高會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破產風險。
***3***企業的股權融資偏好易導致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一些公司將籌集的股權資金投向自身並不熟悉且投資收益率並不高的專案,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隨意改變其 招 股說明書上的資金用途,並且並不能保證改變用途後的資金使用的獲利能力。在企業經營業績沒有較大提升的前景下,進行新的股權融資會稀釋企業的經營業績,降 低每股收益,損害投資者利益。此外,在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趨向不斷完善的情況下,企業股權再融資的門檻會提高,再融資成本會增加。
我國多數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則是將發行股票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其次考慮債務融資,最後是內部融資。這種融資順序易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財務槓桿作用弱化,助推股權融資偏好的傾向。
2.考慮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
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及財務狀況,並考慮巨集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等情況,選擇較為合適的融資方式。
***1***考慮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環境是指企業進行財務活動的巨集觀經濟狀況,在經濟增速較快時期,企業為了跟上經濟增長的速度,需要籌集資金用於增加固定 資產、存貨、人員等,企業一般可通過增發股票、發行債券或向銀行借款等融資方式獲得所需資金,在經濟增速開始出現放緩時,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降低,一般應逐漸收縮債務融資規模,儘量少用債務融資方式。
***2*** 考慮融資方式的資金成本。資金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發生的代價。融資成本越低,融資收益越好。由於不同融資方式具有不同的資金成本,為了以較低 的融資成本取得所需資金,企業自然應分析和比較各種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的高低,儘量選擇資金成本低的融資方式及融資組合。
***3*** 考慮融資方式的風險。不同融資方式的風險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債務融資方式因其必須定期還本付息,因此,可能產生不能償付的風險,融資風險較大。而股權融 資方式由於不存在還本付息的風險,因而融資風險小。企業若採用了債務籌資方式,由於財務槓桿的作用,一旦當企業的息稅前利潤下降時,稅後利潤及每股收益下 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的風險。美國幾大投資銀行的相繼破產,就是與濫用財務槓桿、無視融資方式的風險控制有關。因此, 企業務必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融資方式的風險程度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
***4*** 考慮企業的盈利能力及發展前景。總的來說,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財務狀況越好,變現能力越強,發展前景良好,就越有能力承擔財務風險。當企業的投資利潤率 大於債務資金利息率的情況下,負債越多,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就越高,對企業發展及權益資本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當企業正處盈利能力不斷上升,發展前景良 好時期,債務籌資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而當企業盈利能力不斷下降,財務狀況每況愈下,發展前景欠佳時期,企業應儘量少用債務融資方式,以規避財務風險。當 然,盈利能力較強且具有股本擴張能力的企業,若有條件通過新發或增發股票方式籌集資金,則可用股權融資或股權融資與債務融資兩者兼而有之的融資方式 籌集資金。
***5*** 考慮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程度。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激烈,進出行業也比較容易,且整個行業的獲利能力呈下降趨勢時,則應考慮用股權融資,慎用債務融資。企業 所處行業的競爭程度較低,進出行業也較困難,且企業的銷售利潤在未來幾年能快速增長時,則可考慮增加負債比例,獲得財務槓桿利益。
***6***考慮企業的控制權。中小企業融資中常會使企業所有權、控制權有所喪失,而引起利潤分流,使企業利益受損。如:房產證抵押、專利技術公開、投資折股、上下游重要客戶暴露、企業內部隱私被明晰等,都會影響企業穩定與發展。要在保證對企業相當控制力的前提下,既達到中小企業融資目的,又要有序讓渡所有權。發行普通股會稀釋企業的控制權,可能使控制權旁落他人,而債務籌資一般不影響或很少影響控制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