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銷量的技巧

  一說到提升銷量,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廣告、消費者促銷、渠道促銷、向渠道商壓貨、出錢買陳列位,如果細話的話,即使講出幾十上百種辦法也不困難。然而下面小編就帶來,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效提升銷量的三個技巧:

  一、 強化品類管理提升銷量

  在全國有近400家店的屈臣氏,飲料區的位置往往處於靠後的不顯眼的區域,因為什麼?因為這個品類在整個屈臣氏系統中,其毛利和費用貢獻是落後的。在沃爾瑪、家樂福等更多的賣場,通過某品牌陳列位置的好壞及排面的大小判斷其銷量的高低,不但是一種常識,而且,凡是和它們打過交道的企業都知道,如果我們連續三個月銷量處於最末幾個位置的話,就面臨著被“末位淘汰”,被清理出局的命運。

  這些,都是賣場實行品類管理的一些非常基本的常識,並以此達到管理各個品類、各家企業及各個品牌的產品,合理使用貨架等有限資源,減少浪費促使產出最大化的目的。而我們呢?

  非常遺憾的是,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企業、大多數人,對品類管理都是漠然和不關心的,以我們的一家合作企業為例,一次開會的時候,問在場的二、三十名銷售人員:哪個單品最好銷?哪個次之?哪個再次?大家不會答錯,但如果問到這些單品的銷售佔比分別是多少的時候,卻只有那麼一兩個人能用數字明確的回答你。如果再問,對暢銷品、次暢銷品……要在銷售行為中怎麼處理的時候,大家更是一片茫然。

  所以,我們在巡視市場的時候,就很自然的發現:無論自身單品的銷量情況如何,各個單品的陳列面都是一樣的大小;暢銷品被擋在了非暢銷品的後面看不見,沒人管;暢銷品被擺放在了最低層的陳列位置,非暢銷品則陳列在了黃金位置,還是沒人管;在開新店的時候,甲、乙、丙、丁幾個單品,我們也仍然按照平均法則把產品鋪進去;在客戶再次下單的時候,我們也不會根據各單品銷售情況向客戶們提供更合理的進貨配比建議。

  二、解決斷貨問題提升銷量

  營銷這事,只有在市場上才更易發現問題和更能洞悉真相。是故,多年來一直都有定期及不定期跑市場逛終端的習慣——無論是對自己的產品,還是我們提供諮詢顧問服務的客戶的產品。事實上,每一次巡視市場,都會或多或少的有所發現。比如在一些售點發現斷貨就比較常見。

  前段時間巡視市場,發現的問題就和斷貨有關。一是我們一家做乳品的客戶在某大賣場出現了斷貨——準確的說法是1L家庭裝的產品出現了斷貨,該產品陳列位置空了。當場找到負責該品類區的營業員,她講“大概空了三天了吧,也不知道你們的促銷和業務有沒有申請下單?”1L家庭裝產品在該賣場一個月的銷量有近4萬元,按日均攤下來,這斷貨就損失了1/10的月銷量,如果每月這麼一次,一年下來就是近5萬元——這家大賣場的條碼費、促銷費、店慶費以及那兩萬多的品牌服務費,也差不多夠了。可要是一個月來這麼兩三次,十分之二、三的更多銷量及利潤豈不就白白蒸發了?!

  二是在某連鎖藥店的多家店面,我們一家做功能性食品的客戶也出現了斷貨——通過店面營業員瞭解,斷貨的那個暢銷單品已普遍斷貨五天左右。再一瞭解,原來該連鎖藥店對店面的管理方式是:每個月哪個品種、哪個品牌、哪個單品要多少貨,由各店鋪提計劃申請,要貨少了月任務完不成店面要負責,某品種某品牌某單品要多了賣不完也要問責店面。所以,各店面處於謹慎考慮,計劃一般都提得比較保守。難道這斷貨問題就無解了嗎?事後我向銷售主管提了三個建議:其一,對某些銷量好斷貨問題多發的店面給促銷承諾,促使店面提高申請量;其二,與藥店總部的相關部門協調,還有庫存就增加配送,沒有庫存了就提請下單;其三,企業借貨給斷貨店面,下月店面多申請一些,將借的貨品還給企業。

  三、轉變合作模式提升銷量

  我們有一家客戶是做安全套的。開始階段,在和旗下擁有200餘家店面的某連鎖藥店合作的時候,談的是8折供貨交進場費的普通合作模式。將近五個月過去,只有五萬多的銷售額,甭說企業贏利,就僅僅算銷售這一塊,業代和促銷員的工資、活動費用都虧得一塌糊塗。但是,這家企業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月裡,銷量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快扭轉頹勢——在這家連鎖藥店一個月的單月銷量就超過了七萬。它做了些什麼呢?

  它做的與改變業務合作模式有關:將普通合作模式申請、協調成高毛利合作模式,和藥店談成了比較理想的四折供貨,由藥店給好的陳列位置給較大的陳列排面,內部強推。

  許多和OTC渠道打過交道的朋友都知道,高毛利產品和普通合作模式的產品在藥店是有不同標記和不同待遇的,由於前者利潤水平貢獻高,所以資源傾斜力度強,藥店都會要求店面的營業人員主動向顧客推介,並有一定的銷量考核指標。這顯然會極大的拉昇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