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營銷型網站推廣案例與分析

  案例分析是企業瞭解產品在市場中運營狀況的有效手段。但錯誤或不恰當的案例分析方法將會產生誤導性的資訊,並有可能引發偏差的市場網路營銷策略。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阿里巴巴: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

  除了組織的變革外,在網際網路時代還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利益分享機制的變化,從人力資源走向人力資本。未來可能是知識僱傭資本,一個人少量控股甚至不控股,他就可以實現對這個企業的有效控制,這稱之為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

  所以海爾提出超值分享,華為要實行獲取分享制,總之企業的利益分享機制正在發生變化。

  阿里巴巴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從股權上來講應該是個日本企業。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大家可以看到,日本軟銀集團孫正義佔34.4%的股份,雅虎佔22.5%,馬雲只佔到了8.9%,蔡崇信佔3.6%,陸兆禧等高管佔1%,其它社會資本***包括員工持股***佔30.6%。雅虎的股份也可能屬於孫正義的,因此孫正義才是真正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所以如果從股權來講,阿里巴巴應該算是個日本企業,但馬雲和他的創業合夥人實際掌控著企業的日常經營決策。

  阿里巴巴為什麼要在美國上市?就是因為美國承認人力資本合夥人制。人力資本合夥人制最大的特點是同股不同權,就是大股東並沒有企業的日常經營決策權,資本方不參與經營企業管理,企業的經營權、管理權還是由職業經理人、由企業創始人來行使。這就是為什麼馬雲只佔8.9%的股份,但他可以有效控制這個企業。

  阿里巴巴的人力資本合夥人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馬雲自己培養的合夥人,還有一方面是空降的技術人才。就財富來講,馬雲雖然只有8.9%的股份,但市值130多億美元。有人說阿里巴巴上市後,杭州一下子多了成百上千位千萬級、億萬級富翁。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網際網路時代不一定要控股,只要你通過知識、能力,通過人力資源的付出,把企業做大、把企業價值做大,同樣可以獲得極大的財富和價值。

  所以我認為未來將進入人力資本價值管理時代,它有三個特點:

  第一,人力資源成為企業價值創造主導要素;

  第二,人力資源不僅要獲得工資待遇,還要參與企業的利益分享;

  第三,人力資本不僅要參與企業利益分享,而且要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三大趨勢:基於客戶價值的商業模式創新、大組織做小、知識僱傭資本

  從以上幾個案例來看,總的來講,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在戰略上、組織變革和人力資源管理上表現出幾個發展趨勢:

  第一,企業是基於客戶價值進行商業模式創新,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走進客戶、走進消費者,依此來提升未來的戰略發展空間。同時,企業圍繞客戶進行跨界經營,藉助網際網路尋求戰略性成長。企業不再單一靠研發一個產品出來去滲透市場、擴大市場,而是圍繞客戶進行資源和價值整合,構建價值網,從而實現突破性成長。

  第二,從組織上的角度來講,大組織做小、劃小經營核算單位,管理去中心化,激發活力,從中央集權變成小作戰單位。這是一個發展趨勢。不管是海爾的自主經營體,還是華為的“班長的戰爭”,都是在把大企業做小,激發經營活力,提高各個經營體的自主經營能力。相應地,組織管理出現去中心化,從中央集權變成小單位,以激發組織活力。把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力作為組織變革的目標,這就導致組織越來越扁平化、管理層級越來越少,組織變得更簡約。同時,該集中的集中,實現總部平臺化、集約化,以此提高總部對市場一線的支援服務能力,這是未來組織變革的趨勢。

  第三,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來講會出現幾個特點:

  1.員工和客戶的界限模糊化,員工是客戶,客戶是員工。客戶會成為你的品牌推廣者、產品服務設計者、生產參與者,員工也是你的客戶,要用服務客戶的思維管理員工。

  2.用會計核算體系去核算組織中每個人所創造的價值,進行人力資源價值管理。與組織劃小經營單位相對應,價值創造的核算也會落實到每個人,對每個人的價值創造進行價值管理。所以我認為人力資源價值管理時代將到來,即真正通過一種機制設計、制度設計去提升每個人的價值創造能力。目標就是讓每個人成為價值創造者、讓每個人有價值地工作。這是兩個核心目標。網際網路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就是通過價值管理激發活力、激發價值創造能力。

  3.建立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和全面認可激勵制度。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就是強調人力資本要優先投資、人力資本參與利益分享、人力資本要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對普通員工,現在提出要進行全面認可激勵,就是員工只要是為企業做出貢獻、符合企業價值的所有行為,企業都給予認可、給予評價,給予激勵。讓評價無時不在,讓評價不處不在,使得評價體系變得透明,使價值分配有客觀依據。

  4.激發所有員工的創新創業精神。海爾的自主經營體和員工創客化就是一種嘗試,員工的一個點子、一個創意、一項能力,在企業的扶持下,它就可能會變成一個產品,再從產品變成一個公司,企業內部就激發了創新創業的活力,企業也就有了永不枯竭的持續創新動力源泉。

  人力資源的價值開始成為企業業務推進主要的動力來源,知識真正在僱傭資本,人力資本在優先發展,這些來講都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對戰略、組織和人力資源所提出的要求。

  寄語企業家:做時代的企業,不犯歷史性錯誤,不錯過歷史性發展機遇

  向生而生,做時代的企業,在時代背景下重構企業戰略成長,我還有幾句話送給所有企業:

  居安思危,居危思危,無論何時都要為未來的長遠成長謀定而後動。

  努力去尋求新的發展機會、發展空間與增長點,無論順境與逆境,確保把握住外部重大機遇。

  依靠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進步,通過轉型與變革啟用戰略價值創造要素,完成內在成長要素重構,尋求新的突破性成長。

  與時俱進,做時代的企業。力爭在新一輪經濟長波中不被拋棄、不犯歷史性錯誤,不錯過歷史性發展機遇。

  二:

  DELL網路整合營銷案例

  DELL網路整合營銷案例演示了在當今社會的網際網路讓營銷力量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網路營銷如此深刻地融入企業的運營模式之中。Dell公司的網路營銷策略迎合了時代的潮流,利用了先進科技發展其網路銷售,可謂是開直銷之先河,抓住了商機。

  DELL網路整合營銷案例:

  DELL是國際個人電腦銷售排名第一的公司,DELL公司除了門店直接銷售PC外,最主要的營銷方式就是網路營銷,據瞭解DELL公司每年絕大部分營業額就是網路營銷。

  DELL公司是由年僅19歲的企業家邁克爾戴爾創立的,他是計算機業內任期最長的執行長,他的銷售理念是非常簡單,那就是:按照各戶要求製造計算機,並且向客戶直接發貨,使公司更能明確的瞭解客戶要求,然後以最快的速度作出迴應。這個直接的商業模式消除了中間商,這樣就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時間。

  直銷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充分了解到客戶的需求並對其作出快速響應。通過網路營銷,商家的產品從定位、設計、生產等階段就能充分吸納使用者的要求和觀點,而使用者的使用心得也能通過網路很快的在產品的定位、設計、生產中反映出來DELL公司的設計,開發,生產,營銷,維修和支援一系列從膝上型電腦到工作站的個人計算機顯示,每一個系統都是根據客戶的個別要求而量身訂做的。因此在美國,DELL公司是商業使用者,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個人消費者市場名列第一的主要個人計算機供應商。

  電腦軟硬體產品是十分適用於網路直銷,首先,網路使用者大多數是電腦發燒友,對於這類資訊最為熱衷,再加上電腦產品的升級換代快,使得這一市場有著永不衰退的增長點。戴爾充分利用這點,利用網際網路推廣其直銷訂購模式,憑藉著出色網路營銷發展模式,一舉超越所有競爭對手,成為全球銷售第一的計算機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戴爾以“直效營銷Be Direct”的網路營銷模式為基礎,加以強大的營銷推廣,在中國市場上起得了迅猛的發展,僅次聯想、方正之後,成為中國PC市場第三大巨頭。

  整合營銷案例分析---網路整合營銷4I原則中的:

  Interests利益原則

  整合營銷案例thldl.org中當戴爾接觸網路時,憑著對新技術的敏銳,戴爾率先搭上了最新因特網班車。“我們就應該擴大網站的功能,做到線上銷售。”戴爾在出席董事會時,堅定地表示:“網路可以進行低成本、一對一而且高品質的顧客互動,線上銷售最終會徹底改變戴爾公司做生意的基本方式”。1996年8月,戴爾公司的線上銷售開通,6個月後,網上銷售每天達100萬美元。1997年高峰期,已突破600萬美元。Internet商務給戴爾的直銷模式帶來了新的動力,並把這一商業模式推向海外。在頭6個月的時間裡,戴爾電腦的線上國際銷售額從零增加到了佔總體銷售額的17%。經過近10年的發展,到2006年,公司收入已經有60—70%來自網上銷售。網路是一個資訊與服務氾濫的江湖,營銷活動不能為目標受眾提供利益,但是設身處地的思考消費者的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資訊,然而面對免費利益,消費者接受度也自然會大增。

  Interaction互動原則

  網路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另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其互動性。如果不能充分的挖掘運用這個usp,新瓶裝舊酒,直接沿用傳統廣告的手法手法,無異於買櫝還珠,再加上網路媒體在傳播層面上失去了傳統媒體的“強制性”,如此的“揚短避長”,單向佈告式的營銷,肯定不是網路營銷的前途所在,只有充分挖掘網路的互動性。充分挖掘網路的互動性,充分地利用網路的特性與消費者交流,才能揚長避短,讓網路營銷的功能發揮至極致。不要再讓消費者僅僅單純接受資訊,數字媒體技術的進步,已經允許我們能以極低的成本與極大的便捷性,讓互動在營銷平臺上大展拳腳。而消費者們完全可以參與到網路營銷的互動與創造中來。Dell為消費者提供了互動交流的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售後的技術支援。dell以部落格的形式為消費者提供資訊,產品介紹,釋出新品。

  另外這裡還設定了視訊區你可以看到設計師,工程師設計研發的過程。把消費者作為一個主體,發起其與品牌之間的平等互動交流,可以為營銷帶來獨特的競爭優勢。未來的品牌將是半成品,一半由消費者體驗、參與來確定。當然,營銷人找到能夠引領和主導兩者之間互動的方法很重要他們會逐一做著介紹,讓大家看到自己的研發過程,給予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信賴感,這也滿足了不分消費者對產品製造研發的好奇心理。

  開設網上線上論壇。不僅是大客戶,那些小型企業、大批的居家辦公者也被吸引在Dell品牌的周圍。從1998年秋季開始,DELL設立的高層主管與客戶的線上論壇“與Dell共進早餐”,擴大到小型的商業使用者,這種現場聊天的話題包括伺服器市場走勢等大題目,而且還設法讓一般使用者有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通過Dell的線上知識庫在人工智慧軟體幫助下給予自動回答。

  提供搜尋服務。Dell也提供了全方位的搜尋服務。設定搜尋服務可以方便使用者查詢自己所想要的產品和技術支援。搜尋的範圍很寬,既有對硬體的搜尋,也有對軟體的搜尋;既有對各種組裝好的整機的搜尋,也有對各種零配件的搜尋等。

  Individuality個性原則

  進入Dell主頁,給人一目瞭然,井井有條的感覺。Dell計算機公司將其產品分別按照產品種類或者應用領域進行分類。例如,按產品種類可以分為:桌上型電腦、便攜機、伺服器和工作站等等。按應用領域可以分為:家庭用、小型商業用、大型商業用、教育用和政府用。不同的產品面向不同的市場,因而實行不同的策略,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市場策略。

  DELL根據顧客需要,為顧客量身訂做電腦,正所謂【量體裁衣】

  每一位顧客對電腦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DELL公司為消費者【分門別類】

  針對不同人群,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資訊

  也對不同國家的人群,提供不同語言的服務 還添加了友情連結

  讓更多的人瞭解DELL走向國際化

  使用者可以根據顯示內容和提示,很快的可以找符合你要求的產品,並且瞭解到產品的價格和各項功能。

  戴爾一直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組織企業內部的架構,忠誠地執行最好的“客戶體驗”的企業口號,從市場、銷售到後勤、客戶服務部門都以統一的面貌出現在客戶面前,客戶找到任何一個部門,都能得到統一的答覆。在提高客戶體驗的同時,戴爾的市場、銷售成本卻大量縮減,這就是戴爾公開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