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創業勵志故事

  網路創業的大眾化發展使創業形式日趨多樣化。那麼下面就讓小編分享關於的內容,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費岸,90後,江西人,從北大畢業。先工作,再創業,時光如梭,12年時間裡費岸的人生經歷十分豐富。從網際網路企業的一顆螺絲釘,轉變為創業團隊的主心骨,還做過天使投資人……很明顯,他懷揣著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

  在費岸看來,網際網路創業必須抓住“快”和“變”的要領,凡事都要走在他人前面,在網際網路行業裡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於是,在他的帶領下,典典養車一年內完成A、B、C三輪融資,估值達5億美元,成為汽車後市場的一匹黑馬。

  不願做螺絲釘,那麼就創業

  ,費岸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可是第一份工作他卻選擇了遠在深圳的騰訊公司。

  那一年,騰訊剛上市,與現在相比,算不上是一家很大的公司。費岸記得,他面試的時候,騰訊只有員工1600人。“我最初在騰訊研發部門工作,做一些有使用者但是不賺錢的專案,如郵箱、下載軟體、視訊軟體等工具類產品,雖然不盈利,但累積使用者口碑。”

  費岸印象深刻的是,騰訊公司很注重使用者體驗,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推出產品。在那樣溫和、自由的環境下,費岸學到了不少東西。進而也影響了他如今的一些行事風格。

  ,費岸已經升任為騰訊第一代產品經理。但是,他卻選擇離開騰訊,回到北京,在搜狗輸入法擔任專案組組長。直到,他再次離開北京,同時也結束了螺絲釘的角色,開始了創業生涯。

  或許很多人會奇怪,有名校學歷,又在大公司履職,為什麼要放棄工作選擇創業?畢竟創業是存在高風險的。

  “在我看來,創業需要的是勇氣,有時候是一種盲目的勇氣,也可以說是排除法,你不想在公司裡做一個螺絲釘的工作,或者說你有強大的承受能力,你能接受失敗,那麼你就可以去創業。”在費岸看來,性格決定命運,他總結自己的性格特點:比較客觀、務實,有獨立判斷能力,所以他選擇了創業。

  CEO不一定專才,但要通才

  ,真正開始走上創業道路之後,費岸才深知創業之艱辛。“很多時候別人看到的都是那些創業成功的案例,實際上其中酸甜苦辣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費岸的創業之路不算一帆風順。

  第一個專案他選擇做電商平臺,直接從工廠到使用者,中間做一個分銷平臺。可是這個專案沒幾個月就被放棄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這個專案的供應鏈比較傳統,我沒有這個能力動員這麼多工廠。”

  這次創業讓他體會身為CEO的不易,小到柴米油鹽諸如員工工資的開銷;大到公司任何一個決策都需要自己決定。那種壓力遠不是在公司就職時能想到的。在看清現實之後,費岸從理想轉向現實。他開始從事外包業務,電商外包及軟體開發外包。“我要先賺錢,養活我的團隊”。

  可是等到外包業務足夠養活團隊了,他又開始迷茫了,這樣的創業不是他最初的夢想,毫無激情可言。那時候的費岸陷入了迷茫,他渴望與外界接觸,吸收新鮮的訊息。

  ,費岸暫時放下創業夢,轉身成為一名投資人,他用了一年時間,密集地與100多個創業團隊溝通交流,出謀劃策。不但清晰了自己的創業方向,同時深刻地瞭解到,CEO本身的成長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

  “CEO不需要專才,但他一定要各方面都通。”費岸的經歷告訴他,做好一個CEO,一定要有一顆最強大的心臟,接受很多挑戰,同時自我磨練。在他看來,沒有不成功的專案,只有不成功的團隊。

  費岸認為,所謂通才,是需要磨練的,作為一名CEO,必須要有戰略精神,要有戰略眼光,懂得商業規律,看透人性本質,懂得協調溝通,能夠尋找資源,把控各種節奏……“CEO就像是一個玩拼圖的人,每一塊碎片就是你的員工或者高管,他們不知道怎麼走,只有靠你來引導,你必須統領全域性。所以,CEO必須懂管理、戰略、融資、產品等,一個都不能缺。”

  網際網路創業須善變,跑得快

  一年投資人的工作經歷讓費岸更加明確自己的創業夢。第三次創業,他選擇了汽車後市場。

  他有著三點理由:第一,他自己是一個狂熱的汽車發燒友,他可以先成為自己的資深使用者;第二,汽車服務行業裡沒有一家特別強的創業公司,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第三,遵循網際網路行業的規律,當下從事汽車服務行業有著先發優勢。

  通過半年調研,尋找合夥人,2月,小卡科技成立,4月,典典養車拿到了第一筆融資。隨後一年時間裡,典典養車通過三輪融資,高速發展,目前市場估值達到5億美元,成為汽車後市場一匹強有力的黑馬。

  典典養車通過手機定位尋找附近的汽車養護店,滿足使用者2公里內的汽車養護需求,包括洗車、美容、保養、車險、加油卡充值、違章代繳、道路救援等服務。同時,它也成為行業中,首家完成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的O2O閉環支付平臺。

  即便在汽車後市場行業已遙遙領先,但典典養車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不可避免的走了許多彎路。

  而如今的費岸,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CEO,他懂得網際網路行業的規律,明白這是一個快速試錯、快速調整的行業,不斷會有新的情況、新的資訊出現,所以只需要及時調整決策,懂得“變”與“快”的精髓即可。

  “上門洗車、維修、改裝,鈑金油漆……我們幾乎把汽車行業每一項服務都嘗試過了。”費岸說,典典養車基本上每一步都走在行業最前面,每件事基本上都是在創新。

  曾經,典典養車的“一元洗車”業務轟動一時,幫助典典養車迅速開啟市場。但是,最後費岸還是停掉了這個產品,因為他認為不能一直依賴補貼發展。

  另外上門洗車業務也是典典養車的特色產品,從裝置研發到人員招募、培訓、上崗,再到業務推送,僅僅一個月時間,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洗3000單。然而,有一天費岸突然給合夥人發微信說要停掉上門洗車業務,他的理由是:“我做網際網路喜歡做高效的事情,上門洗車的規模效應是負的,規模越大,負擔越重,效率越低,不符合我們效率為先的宗旨。”

  在典典養車員工心目中,費岸是一個很博學同時快速“善變”的人。他外表溫文爾雅,內心不安於現狀,在公司產品方面,他會不斷提出新建議,開始嘗試,然後否定;直至有一個產品真正經得起考驗,被迅速推廣。

  如此高壓、快速、善變的環境,正是當下網際網路行業的特色。“網際網路行業沒有中間狀態,一定要跑在他人前面,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之說。”費岸如是說。

  “以攻代守”,持續創業

  關於盈利模式,一直是費岸在探索的一個問題。他深知,一個企業不能一直打價格戰,而一個產品也不能一直依靠補貼。

  經過一波三折,典典養車終於在7月推出了重量級盈利產品“典典車險”,“7月份產品未上線之前是摸索,7月份到10月份是探索。”費岸給了自己三個月的時間來“走彎路”,車險怎麼能讓使用者願意買,在速度和成本上還能有哪些改進,這些問題在車險推出後還一直在探索。

  如今,典典車險產品已經較為成熟,而費岸也透露,目前典典養車已經收支平衡,現金流足夠支援企業穩定、持續的發展。

  從當下的成績來看,費岸的第三次創業可謂是成功,既然創業成功,那麼後續如何守業呢?“不要守業,沒有守業的心態,只有不斷改變,以攻代守才是最好的守業。”在費岸看來,哪怕公司做得再好,上市以後也還是在創業,要不停地創新才能確保公司不走下坡路。

  據悉,目前典典養車已覆蓋全國40個城市,擁有使用者量超過600萬,合作商戶超過2萬家***簽約店***。除了簽約店外,典典養車還推出了DCCP***直控加盟計劃***模式,以杭州為模板城市,佈局了60家直控店。

  與簽約店有所不同,直控店是由典典養車進行直營式管理,通過典典養車平臺的優勢,讓商戶加盟DCCP,加盟的商戶可以享有典典養車的品牌優勢,同時典典養車會做直營式管理,配備人員、統一裝置等,提高加盟商戶的服務標準與經營效率,還可以幫助加盟商戶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贏利能力。

  在費岸心中,不僅要把典典養車打造成一個強大的APP,更要成為汽車行業內部的完整生態鏈。“汽車後市場服務行業的競爭還將持續激烈,博弈時間長達一年至三年,對於身處其中的典典養車而言,在這個戰場上還有一場接一場的戰役要打,只有快速創新才能令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二

  近年來,有關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屢見不鮮,一邊是城市裡的農產品價格高,一邊是農民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能不能將地裡的特色農產品直接送到市民家呢?帶著這種想法,青農大畢業生沙海壯和他的同學們成立了農產品專賣團隊,通過“小蘋果”快送網,將農產品直接送到市民手上。目前,團隊每天的營業收入已接近6000元。

  理想:幫助農民賣水果

  出生於的沙海壯是山東聊城人,3年前畢業於青島農業大學,剛出校門他被一家農藥化肥公司錄取,做起了產品銷售。那段時間裡,沙海壯奔走于田間地頭,接觸到了許多非常有地域特色的農場、合作社。沙海壯發現,一些地方出產的農產品尤其是水果,質量和味道都非常好,但是卻常常陷入滯銷的境地。例如山東蒙陰的特產黃桃,非常好吃,但是知名度不高,銷售不暢,有時候一筐桃子只能賣幾塊錢,而市民從市場上買桃子價格卻非常貴。

  這引發了沙海壯的思考,通過網際網路,將農民和市民聯絡起來,省去中間的批發環節,是不是可以解決這種資訊不對稱的局面?沙海壯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幾位同學,得到了他們的一致響應,於是在春天,沙海壯組建了團隊,“小蘋果”快送品牌便誕生了。

  團隊成立之初,獲得了青農大校方和同學們的大力支援,學校為“小蘋果”提供了免費辦公場地,很多同學在上課之餘隊幫忙宣傳。

  無論通過何種渠道銷售,產品質量都是關鍵。為了確保買到優質的產品,沙海壯和同學們開著車直接跑到地頭上進貨;為了節約成本,沙海壯在位於青農大不遠處的溝岔村租了一套民房,作為倉庫和臨時辦公、住宿地點。一位懂電腦技術的同學幫沙海壯開發了一套網頁系統,可以實現商品售賣、下訂單、支付等基本功能。在各方面的齊力協助下,今年1月,“小蘋果”快送團隊正式上線運營。

  艱辛: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創業伊始,每天凌晨4點,沙海壯和他的小夥伴們就坐上開往萊西、平度的配送車,到合作的農業基地提貨,7點鐘回到城陽的大本營時,後勤組的小夥伴們已經把訂單打印出來。接下來就是配貨、包裝、派送,一直忙活到中午,簡單吃幾口飯,稍事休息,下午又得和幾個夥伴們一起進社群、搞推廣,晚上回來還要整理一天的訂單,討論一天的收穫。

  專案剛開始的時候,沙海壯和他的團隊遇到了重重困難,“我們最初只想到用最原始的方法做推廣,發單頁、貼海報,每天忙到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卻總是費力不討好,網站的瀏覽量一直很低,即使有顧客打電話過來,也大多是***,不是真正下訂單。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想起當年在青農大讀書的時候,老師講‘要讓客戶真正地看到產品’,所以我們決定進社群做宣傳。”

  “最開始聯絡的幾個社群都不樂意讓我們進,還有一些社群開出高價活動場地費。好在幾次碰壁之後,有幾個社群覺得我們年輕人創業不容易,就同意讓我們進社群做推廣。”沙海壯說,為了能更好地吸引人眼球,他們費了不少腦筋,“當時正好趕上兒童節,我們團隊的幾個夥伴就玩起了cosplay,扮蜘蛛俠陪孩子們一起過節,一次活動下來,脫下厚厚的蜘蛛俠服裝,全身都溼透了。”

  “現在我們把進社群當做我們的‘路演’,每天下午在不同的社群組織宣傳推廣活動,還有試吃環節,效果不錯,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我們小蘋果外送網,就連當初那些將我們拒之門外的社群,也開始邀請我們去做活動了。”沙海壯說。

  收穫:粉絲已近三萬人

  目前,在城陽範圍內,“小蘋果”已經可以做到上午下單當天下午送貨,下午下單第二天上午送貨。

  開啟“小蘋果”快送網頁,可以發現除了水果和蔬菜之外,還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農產品,“我們將產品定位於中高階,只做特色農產品,以品質來吸引客戶。”沙海壯說。

  現在,小蘋果快送網粉絲數已接近三萬人,經常購買產品的活躍粉絲也有兩三千人,由於物流覆蓋範圍有限,“小蘋果”的粉絲大部分是城陽人,“城陽有三百多個小區,我們當下要先把這個市場做透。”沙海壯說。

  說到未來的規劃,沙海壯跟他的小夥伴們笑了笑,“其實我們也沒有想太多,現在還是起步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穩紮穩打,保證好顧客的購買體驗,真正對我們產生信賴。今後,我們也會慢慢延伸,做成青島最好的農產品快送網。”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