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市場調查的範文

  市場調查是取得市場資訊,進行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為此,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篇一

  三農問題自提出日起就是一個熱的話題,它關係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是我們國家進行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小康社會。在這一背景下,利用2010年寒假放假,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回到了我們扶風縣,進行“三農”政策的再宣傳、有關“三農”的問卷調查。通過宣傳與調查,我瞭解了一些情況,發現了一些問題。以調查資料為基礎,結合扶風縣的具體情況,在如何解決“三農”問題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與措施。希望能讓我們的父老鄉親得到實惠,生活得到提高!

  ㈠ 扶風縣概況

  1.1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部渭河流域。西漢時此地為京官右扶風的封地,唐時借漢官名作縣名沿用至今。面積751平方千米。轄1 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4.8萬。扶風縣轄城關鎮、天度鎮、午井鎮、絳帳鎮、段家鎮、杏林鎮、召公鎮、法門鎮、南陽鎮、上宋鄉、揉谷鄉、太白鄉、黃堆鄉、建和鄉、新店鎮。耕地4.92萬公頃。耕地4.92萬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油菜、芝麻、花生、***、辣椒、烤煙次之。是我省麥、棉主要產區之一。扶風縣是農業大縣,是國家確定的糧食生產大縣和陝西省糧食、油菜、生豬、蘋果、辣椒、秦川牛等生產基地。建成“噸糧田”1 0133公頃,水果總面積7333公頃,蔬菜面積1067公頃,辣椒2800公頃。縣北有天然林400餘畝,以山楊、櫟類為主。經濟林有蘋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種植藥材主要有白朮,生地、大黃,黃芪等,野生藥材主要有防風、黃苓、蒼朮、柴胡、地榆、酸棗、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馬、騾、驢。“秦川牛”、“關中驢”廣泛分佈於高原和平原鄉鎮。有野兔、錦雞等野生鳥獸10多種。工業有農機、電機、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廠。

  1.2人口

  轄1 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4.8萬。

  1.3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指標

  關於我們縣總經濟收入,到目前為止沒找到近兩年的任何可參考資料,但就我本人來看我們的的確確是個經濟相對落後於其他兄弟縣的窮縣,缺少支柱產業,農業灌溉面積較少,農民收入普遍較低,農民生活相對較困難。

  ㈡ 扶風縣“三農”政策落實情況

  2.1“關注農業 關注農村 關注農民”大型宣傳活動。在過去暑期三下鄉的過程中,就在扶風縣開展了“關注農業關注農村關注農民”大型宣傳活動。他們向廣大過往群眾發放中央“三農”政策相關資料,向他們介紹中央“三農”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他們還開展了有關“三農”政策的問卷調查。我們調研和分析了以前的資料。得出三農問題需要再收入的宣傳。

  2.2關於“三農”的問卷調查。我們自己又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能再準確的對以前的資料進行分析,我們共向過往群眾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們的問卷共有11道題,其中8道是選擇題,2道是填空題,1道問答題。8道選擇題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調查結果。在回收的109份問卷中,我們抽取其中的有效問卷98份。我們對這些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針對其中的四個問題***問題如下:

  1***“三農”問題的“三農”是指:

  a農民 b農業 c農村 d農戶 e農田

  2***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項被取消了:

  a農業稅 b農業特產稅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樣知道有關“三農”政策的?

  a看電視 b聽廣播 c別人告訴我的 d政府宣傳的

  4***對於國家出臺的相關“三農”政策,您支援嗎?

  a大力支援 b支援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這些政策

  統計分析的結果如下:

  第1題 第2題 第3題第4題正確數 錯誤數 正確率 正確數 錯誤數 正確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11

  通過上表中的資料,我們不難發現:在扶風縣,對於什麼是“三農”,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對於哪一項稅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們在瞭解“三農”政策的途徑以及對“三農”政策的關注程度方面也存在著問題。再加上我們調查分析與走訪農戶,同時結合扶風縣的實際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問題所在:政府宣傳力度不夠,農民不是很瞭解“三農”政策;“三農”政策沒有很好的落實;“三農”政策的出臺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他們好像並未得到什麼真正的實惠;農民增收仍然很困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扶風縣的問題,更是目前我國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那麼要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我接下來將討論這個問題。

  ㈢認識與思考通過這一次的宣傳調查,我們對“三農”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認識到了落實“三農”政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障礙。

  篇二

  不到兩個月的實習階段我在。。。初中實習,。。。裝備了計算機網路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現場評估系統、校園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使校園教學設施網路化,實現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現在對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如下。

  ***一***中學生及其家長對網路的態度和相關行為的情況

  1.中學生上網率極高,上網時間長,多數家長卻從未上過網,大部分教師上網經驗不夠豐富

  網際網路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學生。調查顯示,93.5%的中學生表示對網路感興趣,並有11.4%的中學生認為“很長時間不上網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週末和節假日是中學生們上網的高峰時段。 與孩子們相比,家長和教師們則大為遜色。45.2%的家長表示不瞭解網路為何物,沒上過網的高達69.2%,只有7.7%的家長經常上網。大部分教師的上網時間少、上網經驗明顯不足。

  2.多數中學生對在校上網的條件不滿意,家長、教師呼籲改善條件

  對於課餘時間裡在校上網條件表示滿意的中學生只有19.4%,不滿意率達59.2%。24.9%的中學生在學校裡學會了上網技巧,而38.3%的中學生則認為學校並沒有把必要的網路技巧教給他們。同時,不少教師對於學校的網路資源現狀,特別是現有資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滿。據教師們反映,校園網路設施和多媒體教學裝置主要用於展示課件與開公開課,而未能充分運用於平時備課和課堂教學,更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們在校上網的需求。

  3.多數家長既贊成子女上網,又擔心子女上網影響學業

  對於子女上網,27%的家長持贊成的態度,反對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長則順其自然,但近半數的家長表示希望子女將來能從事網路工作。高達九成的家長認為,網路最大的好處是“能使子女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並掌握好電腦技巧”;同時,29.5%的家長還覺得網路能促進子女的學習興趣,11%的家長認為“網路沒有任何好處和作用”。58.5%的家長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網會浪費時間,耽誤學業。顯然多數家長內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網路的好處,更怕因迷戀網路而荒廢學業。此外,令家長們深感焦慮的事還有:瀏覽淫穢、反動、暴力資訊,產生網戀,痴迷網路遊戲等等。

  ***二***網路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

  1.網路環境對中學生的積極影響

  ***1***中學生使用網際網路有助於形成全球意識,強化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感。透過網路的視窗,他們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使視野空前開闊起來。全球意識的增強,適應了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對於中學生們今後走入日趨一體化的世界,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2***網際網路為中學生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拓寬了他們的視野。網路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學生們進行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需要。

  ***3***中學生使用網路有助於擴大交往的範圍,促進青春期心理的健康發展。網路上,***、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人拉到“零距離”,在相互諮詢、交談、討論、傾訴、請教的過程中,極大地滿足了中學生們旺盛的表達欲、表現欲和社交欲。這對於舒解壓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處。

  ***4***中學生常上網,激發了對英語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學習熱情。

  2.網路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

  ***1***網上資訊垃圾使中學生深受其害。

  ***2***中學生迷戀網路對學業產生衝擊。

  ***3***網上聊天引發網戀,調查顯示,6.7%的中學生坦言自己有過“網戀”行為***實際比例會更多***。網戀中存在許多情感陷阱,中學生往往是受害者。

  ***4***網路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5***網咖管理問題依然嚴重,給中學生造成諸多問題。

  ***三***對策與建議

  網路環境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許多機遇。xx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對於資訊網路化問題,我們的基本方針是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資訊網路化的發展中,佔據主動地位。”這是我們進行網路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們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推進學校網路德育工作的開展

  第一,通過宣傳和學習,使全體德育工作者轉換觀念,統一思想認識,拋棄“網路有害論”,消除“網路恐慌症”,充分認識到網路德育的重要性和網路在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學校德育的目標,把青少年兒童的道德成熟度作為網路德育的首要目標,著力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判斷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設計學校德育的內容,在原有德育內容的基礎上突出價值觀教育,增強識別評價和選擇道德資訊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訓練,使學生的道德認識與行為實踐統一起來;開設網路德育課程,強化學生的網路道德意識和網路責任感。

  第四,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拓展德育的時間和空間。

  2.培養網路德育隊伍,增強網路德育力量

  其一,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講座和考核,使各級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體教師掌握網路基本知識、技能,並熟悉網路德育的運作方式和手段,學會常見的德育課件開發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講求實效的前提下,改進和充實目前實施的“沙河市中小學教師計算機考核”的方式與內容,如增加教師利用網路開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內容。

  篇三

  農民自辦文化,是指農民個體或群體依靠其擁有的各類文化資源,而進行的以滿足自身或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質利益需要為目的的各類文化實踐活動。農民自辦文化是反映當地的經濟基礎、文化氛圍及農民自身的素質的一個重要表現。近年來,**區文化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配合“四區”建設為著力點,積極扶持和關心農村自辦文化活動,大力開展農村三項活動,全區各鄉鎮農民自辦文化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全面瞭解我區農民自辦文化活動情況,近期,**區文化局組成農民自辦文化活動調研組,深入各鄉鎮和農村,採取聽彙報、看材料,現場考察等形式,開展農民自辦文化調研活動。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1、淨化農村文化市場,樹立鄉村文明新風。農民自辦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實踐活動吸引力強、內容比較健康、參與者身心滿足感強的特點。這也就意味著,在鄉村社會,農民自辦文化越多越普及,則深度參與其中的農民群眾必然越多,相應地,留連於、沉湎於腐朽、落後文化的農民群眾就會越少。從而為形成文明鄉風提供健康的養料和良好的導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多了,參加健康有益的活動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動的少了,聚眾賭博的少了。

  2、傳承鄉土文化,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當一部分農民自辦文化源自鄉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徵,是對鄉村民俗文化的繼承。這是由於鄉村民俗文化在時間安排、內容和形式上往往與農民群眾的生產互補和平衡,與其生活相適應和相融合,容易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成為農民群眾豐富的文化資源,因而,鄉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農民群眾在生產之餘和生活之中所沿襲、所採用,很容易轉化為農民自辦文化。因此,農民自辦文化因具有文化的傳承功效,將為當代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3、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增強農民致富能力。在豐富的農民自辦文化中,以開啟民智為主要目的和主要內容的農民自辦文化不在少數,如,農民讀書社、農民書屋、農家文化大院、農民故事會、農民電影放映隊***放映各類科教片***等。此類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得越多、越普及,則越有助於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助於農村的經濟發展。

  4、增加溝通交流,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的聚合功能。由於農民自辦文化一般伴生著農民群眾的聚合現象,從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農民群眾互動、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其結果往往是有助於促進鄰里、婆媳、黨員幹部與群眾之間關係的和諧,有助於實現農村社會的穩定。有助於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