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月賺幾十萬離不開父母的支援

  同樣是在創業,很多大學生走得卻並不順利。屠樑是一個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創業後,他只用了兩個月,就把前期投入的40來萬元賺了回來。在不到3年時間內,拿下了70%的市場份額。屠樑的成功,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這個用來創業的嵊州市仁花植物組培研究所湮沒在一大片普通的居民樓裡,要去一趟的話,少不了七拐八拐。後來發現,其實就是屠樑家4樓那120多平方米的屋子。

  但就是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地方,卻足以讓眾多初期創業者羨慕不已——現在每個月,它能讓“當家的”賺到5萬元利潤,而最好時,兩個月的成績就是40來萬元。

  這些,來自於一款個性化的手機掛件。

  “可以說,目前70%的國內市場都是我的。”屠樑說,但要是現在有人叫他“屠老闆”或“屠總”,他就覺得特別扭,因為畢竟自己大學畢業才滿3年,“實在不習慣。”

  都不懂兒子在做什麼

  老爸憑啥還肯出錢投資

  屠樑的仁花植物組培研究所創辦於2005年年初。

  那時,他從金華生物工程學院植物工程系園藝專業畢業還不到半年。這個時候,他的絕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園林設計院或一些施工單位,工作很穩定、收入也不算差。

  沒有隨大流,而是選擇“單幹”,事實上,屠樑在學校時就做好了這樣的打算。

  前期投入的錢全是老爸投資的,總共花了35萬元。

  屠家不是很富裕,這筆錢對他們來說,不是小數目。什麼叫植物組培,這個做紡織機械維修的家長,根本搞不懂。

  那把這麼大一筆錢,交到剛從學校出來、又毫無社會經驗的兒子手裡,他放心嗎?

  屠爸爸說,屠樑畢業後的半年先是在義烏一家園藝公司實習,“雖然我不知道他具體在做什麼,但還像模像樣管著幾個人,我覺得兒子是有能力賺大錢的。”

  差點連電費都付不起

  但為著目標一直沒放棄

  屠爸爸真的不曉得兒子具體在做什麼產品。

  就連屠樑自己,當研究所辦起來時,自己腦子中定位好的產品,能不能很快生產出來心裡也沒底。“但有一點我很清楚,它絕對不是一種傳統的植物組培。”

  所謂“傳統植物組培”,就是引進一棵花卉新品種,通過組培技術,一年後變成上萬株“一模一樣”的同類植物,然後轉手賣出去。

  現在很多人都在做這個事,你憑什麼來打敗競爭對手?

  事實證明,屠樑也得到了教訓,研究所創辦一開始要活下去,他在尋找新產品原料的同時,也是過渡性地在做“傳統組培”,結果搞了半年,沒賺到錢不說,連電費差點都付不起了。

  想過打退堂鼓,但屠樑又面子掛不住,而且錢鐵定賠大了。於是仍然堅持著腦子裡的那個產品定位,沒有放棄。

  它,就是一個手機掛件。

  在屠樑眼裡,那是有生命的一個裝飾品,把植物景觀和工藝品結合在一起——在一個比手指還要短的細小玻璃瓶裡面,存活著一小株活體綠色植物,而且不用澆水、施肥,至少能活3個月。

  這種“神奇”靠的是玻璃瓶裡的那點特殊“土壤”——培養基***是瓊脂粉加營養元素組成的***,兩個基本要求是一凝固度要好,植物種上去,不會挪位;二是,透明度也要越高越好,最好能看清培養基裡植物的根鬚。

  “要做到這些關鍵是瓊脂粉的質量。”屠樑的瓊脂粉是從海藻裡提煉出來的。他不光找到了這樣質量過硬的原料,而且還根據植物的不同,開發了13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