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獨生子女一代

當談到人才發展的時候,我不會用“成本”這個詞,而是“投資”。我和很多宜家資深的經理一樣,都會擔任四到五位年輕、有潛力的員工的導師,他們分佈在不同的國家,工作在不同的部門。我們經常會通電話談論一些問題,每次通話我其實從這些年輕人身上學到更多,對我個人而言就像在200%地充電。

前段時間我在北京商場參與了一個商業檢查,在這裡我發現了一大群充滿了能量、對工作充滿熱情、學習能力超強的人,他們大概都是25歲左右。這對我來說,真的是觸動很大,下巴都要掉下來了——新一代宜家員工成長的速度讓我吃驚。

從全球宜家來說,我們有一個體系叫“揹包客”。目標就是賦予年輕員工們一個機會,到其他國家的宜家去工作,工作的崗位也會不同。他們有12個月的時間,分兩期,參與兩個不同的專案。這樣做,就是為了開拓他們的眼界,讓他們看到宜家全球是如何運轉的。

我們的確迎來了更多85後、90後的年輕員工,他們是“Y世代”,可能因為全球化的原因,世界各地的Y世代年輕人都很像。不過中國的Y世代還是有特別之處,他們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很強的個人表達。他們在選擇工作時,並不只是為了工資而工作,願意選擇一些他們真的喜愛、真的相信其價值觀的公司去工作,他們的工作必須是有意思的,不是別人叫他去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他們希望得到讚揚,要感覺到他們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群人。如果得不到這種價值的歸屬感,很快就會離開,然後去尋找下一份工作。這種感覺或許在不同世代的人身上也是相通的—員工都需要感受到這種安全感,之後才願意冒更高的風險去做一些事情。但對於上一代的很多員工來說,其實不太習慣說要得到別人一些正面認可來作為推動力。所以這對於今天的管理者來說是一個挑戰。

幸運的是,其實這些就是宜家想要找的人。我們非常習慣於這樣的場景:在一個會議之中,資深經理和剛剛入職的員工進行對話,合作。Y世代很喜歡問為什麼。在宜家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40多年前寫下的一本有關文化的小冊子裡,就提到“Why”是最重要的問題。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新世代的年輕人特別適合宜家的原因,因為宜家就是一直在鼓勵去問為什麼。只有知道為什麼,才會有動力,也知道該怎麼去做。

當然,這對我們現在的經理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方式上需要更有能力去啟發別人,有能力說,我能夠往後站一點,有些事情可能不是那麼完美,但可以容忍,因為這是發展年輕人的機會,然後我要幫助他們去做到。而不是因為太過注重結果,嘗試去控制。

同時,員工要對自己的發展負責任。年輕人必須瞭解這一點:他可以犯錯,但是他下一次犯的錯誤一定不是重複上一次的。對於他的直線經理來說,則要求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所以,員工的發展不只是老闆的責任,從根本上說是員工的自我責 任。

這就是宜家的人才觀。如果要用幾個詞語來描繪的話,首先是團結一致,然後是領導力、能力發展、工作環境和多樣性等。多樣性很重要,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參與其中,因為宜家相信不同的人來自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背景,他們能從不同的方面為公司的發展做出貢獻。宜家是一個非常相信人的能力的公司,我們真的相信員工是推動宜家發展的動力,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所以,管理者的任務是怎麼樣去發現他們的才能,讓他們和宜家的發展一起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