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生意如何轉變人性生意

  道德是支撐人類和諧走下去的隱形規則,其實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更何況營銷作為商業社會的一個重要主體。事實上,人們爭辯的核心在於 道德倫理 在每個人心裡的尺度不同而已,那麼?

  學術***事件不斷推陳出新;張悟本大師轟然倒塌;唐駿學位“***門”,牽出一群***名人……如果這些***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那麼,鳳姐等靠惡俗搏位被認定為低俗,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一度被迫停播自檢,顯然是受到了倫理的制裁。但是,大眾有一種扭曲的需求,那就是獵奇、偷窺、找樂子,這些市場需求得到滿足以後,還說人家營銷沒倫理,這有道理嗎?

  道德是支撐人類和諧走下去的隱形規則,其實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更何況營銷作為商業社會的一個重要主體。事實上,人們爭辯的核心在於“道德倫理”在每個人心裡的尺度不同而已,而不是要不要“營銷倫理”這個層面。所有的道德約束,其實源自於每個人對自己人性高度的要求,根據這個本質動能,可以將營銷倫理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級是:隨波逐流型

  這類人更多是站在自己生存發展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他們認同世俗意義上商業的成功就是完美的人生。正因為此,他們會主動迎奉社會規律,必要時會向一些缺乏道德規範的行為妥協,從而接受賄賂、炒作、圍標等商業潛規則。

  他們並非大奸大惡,大體行為還是在社會基礎道德範疇之內,而這種最為基礎的道德規範,其實已經接近法律約束的邊緣。他們基本上能做到誠信經營,與人為善,注重合作伙伴之間的關係、供應商之間的關係等等。

  隨波逐流型的營銷人是目前社會的主要構成,他們每個個體都沒錯,但這是一股下墜的力量。道德不可能一天崩潰,但日積月累的妥協終究會走到潰敗的邊緣。而那時,這個結果人人有份。

  第二個層級是:良心使命型

  與上一類人最大的差別是,這類人能認識到經營的成功不完全等同於做人的成功。他們骨子裡對人性的提升有所要求。們在做經營的同時,有著很強的社會使命感,他們會用道德和價值觀來度量自己所做的事情。比如,他們在經營時能堅持自己的做人原則,不會因為利益而向違反道德的事情妥協,相反,他們更樂於為社會付出。因為這才是他們安心的人生。

  他們也不在少數,其中有些人是用做人原則來默默堅持,甚至是守候,還有些人喜歡用公益和慈善行為,來詮釋自己的生命價值。這種善意和捍衛道德的堅持,也並非是所有人都認同的。非但如此,他們很多時候還會被誤會或曲解,被指責成頑固不化、沽名釣譽……但善良的種子總是彌足珍貴。而評頭論足卻是信手拈來。

  第三個層次是:頂天立地型

  真正的良心是一顆有大智慧的善心,是不求回報的付出,是真正的大舍大得,捨去的是物質甚至是所謂的情誼,而得到的是完美的人格。具備這樣情懷和抱負的人才稱之為頂天立地型,因為這是道德規範的終極高度。

  “求名要求萬世名,求利要求天下利”。他們追求的是超越時空觀的成功。一切對大眾產生傷害的,對人性產生不正面影響的致富之道,可能進不了他們的法眼。他們不會去經營菸草,即便這裡有無窮的利潤;他們不會去做讓人沉迷的遊戲,不會去壟斷,更不會去荼毒生靈……總之,他們人性的光華會掩蓋那些對財富的躁動。因為他們深知,財富的擁有對人生而言,不過是你代為保管而已。

  現實中,這型別的人往往是不多見的。因為他們不像福布斯榜單上的財富鉅子那麼讓人敬仰,也不像經濟論壇中的學者那樣閃光。他們無法進入大眾的視野,但事實上他們都默默無聞存在著。並且,他們每天也在做生意,做大生意,做營銷人性道德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