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種植蔬菜技術
塑料大棚蔬菜栽培由於建造成本低,結構簡單、移動方便,越來越被廣大菜農所青睞,越來越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定植技術
定植前要儘早深翻土地,任其暴晒和冰凍,有利於改良土壤和消滅部分病菌及害蟲。結合耕翻土地施入基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大量施有機肥一方面作為肥料供蔬菜利用,另一方面經微生物分解,施放大量二氧化碳,提高大棚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增產的目的。為防止徒長,預防發病,要注重增施磷鉀肥,氮、磷、鉀複合肥50千克、磷肥40千克、硫酸鉀複合肥15千克。定植前7天~10天扣上棚膜,壟寬80釐米、溝寬40釐米、壟高20釐米,壟面蓋地膜,提高棚溫和地溫。一般單株定植為好,定植密度原則上都不可過密。每667平方米種茄子1500株~2500株;辣椒雙株2500株~3000株,單株3500株;番茄2800株;黃瓜3600株~4000株;葫蘆1700株~2000株為宜。
溫度管理
定植後4天~5天內一般密閉大棚,以提高溫溼度加速緩苗。秧苗成活後至座果之前,白天棚溫上升至28攝氏度以上時要通風,下午降至28攝氏度時則閉棚;結果期以32攝氏度作為通風及閉棚的臨界溫度;夜間最低溫在16攝氏度以上,晝夜通風。早春常出現低溫危害及凍害,怎樣防止呢?一是加蓋地膜,可顯著提高地溫,降低棚內溼度,對提高棚溫也有較好效果;二是大棚內套蓋小棚,可提高溫度2攝氏度~3攝氏度。夜間再在小棚上加蓋草簾,保溫效果更好。
水分管理
大棚蔬菜水分管理的原則是,前期要控制澆水,避免棚內低溫高溼;結果期要充分供水,澆足定植水,少澆促秧水,多澆催果水。在澆好底水的基礎上,定植時一定要澆足定植水,定植緩苗後一般不澆水,乾旱時只澆少水,澆水早了會造成作物徒長,影響結果,嚴重時甚至座不住果,而造成大量“化瓜化果”。只有到70%~80%的作物上座果後,才能開始澆水。如果澆遲了影響果實生長,從而影響產量。在正常生長季節應均勻澆水,使土壤有一個乾乾溼溼的過程,既滿足作物對水分的需要,又保證土壤有良好的通氣狀態,直觀指標是在不蓋地的地方,地皮“發白”再澆水。
施肥管理
蔬菜在座果之前,只能酌情輕施一次提苗肥。開始採果後,在壟上穴施複合肥,毎667平方米施15千克~20千克,以後每隔10天~15天追一次肥,複合肥和尿素交替使用,每次毎667平方米施10千克左右,決不可用碳氨作追肥,以免氨氣中毒。同時可結合噴農藥,噴施葉面肥,促進果實膨大。
病蟲防治
大棚早期的主要病害是灰黴病和煤煙病。生育中防治措施是:進行種子及苗床土壤消毒,連做大棚定植前也要進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20克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加幹細土1千克拌勻撒於大棚畦面,也可以用0.5千克硫酸銅兌水100千克~150千克澆灌土壤。實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鉀。注意大棚通風排溼,加蓋地膜,蓋地膜能減輕土傳病害的危害。
其它管理。
生長前期要及時摘除植株基部生長旺盛的側枝;中後期摘除植株內側過密的細弱枝。前期常因夜溫過低及植株徒長等原因引起落花,用防落素噴花,有保花保果作用。但防落素不能噴在葉片上,尤其不能噴植株頂部幼嫩生長點,以免藥害。
越夏管理
進入6月後,為防止高溫危害,應及時拆去裙膜,僅保留頂膜,大棚四周日夜大通風。保留頂棚膜可防雨,降低溫度,大大減輕發病。炎夏時節,在頂棚膜上加蓋遮陽網,能遮陽、降溫,最高氣溫可降低4攝氏度~6攝氏度。
塑料大棚蔬菜種植技巧
一、運用高溫悶棚,清除大棚蔬菜病染源。
長期種植大棚蔬菜,大棚內的各種病菌、細菌,特別是根結線蟲都比較多,年復一年,病蟲害越來越重,收入逐年下降,甚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許多菜農茫然不知所措,一味採取農藥防治,不僅增加種植成本,而且生產出的蔬菜為有毒蔬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特為你出一妙招——高溫悶棚,建議廣大菜農一試。
高溫悶棚的最佳時間為每年的7月20日—8月10日期間,此段時間氣溫最高,效果最佳,也處於換季階段。具體做法分為三步,一是檢查大棚薄膜破損情況,若有破損,須將破損封好。二是藉助農藥殺菌,須二人同時操作,一人將每畝500克敵敵畏均勻撒潑到大棚內的土壤表層,另一人同時在大棚內點燃3—4小堆撒有硫磺粉的草堆。三是密閉大棚,讓棚內溫度達到70度以上,土壤溫度達到60度以上,密閉時間為半天。通過高溫悶棚,可徹底消滅大棚內的各種病菌、細菌和根結線蟲,例如大棚內的根結線蟲只要溫度升到55—58度,8分鐘就可以殺死,為第二年種植蔬菜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運用地熱線營養缽育苗,確保冬季育苗獲得成功。
早春栽培大棚蔬菜須冬季育苗。我縣冬季是最冷季節,陽光照射不充分,且棚內溫度難以提升,地溫低下無法滿足菜苗根系生長,甚至於根系腐爛,育苗特別困難。很多菜農皆因育苗不成功而錯失蔬菜高價格上市,經濟效益低下,對大棚種植蔬菜失去信心。“育苗成功,收入到手”,成為大棚蔬菜種植戶的共同感受。我鎮能夠冬季育苗成功者寥寥無幾,曲指可數,大部分菜農都難以成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特為你出一妙招——地熱線、營養缽育苗,保你育苗成功。
早春栽培大棚蔬菜的實踐證明,最具有經濟價值的栽培品種僅有兩類,即:蕃茄和黃瓜。蕃茄的育苗時間為頭年10月底至冬月初,須在苗床上的生長期為50天以上。黃瓜的育苗時間為頭年冬月底至臘月初,須在苗床上的生長期為40天左右。地熱線、營養缽育苗的具體做法分為六步,一是選種燙種。很多病菌通過種子帶菌,是植物病害的初侵染源,如黃瓜枯萎病、細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等都是通過種子帶菌作為初浸染源進行傳播的。菜農須選用好的種子進行燙種,消滅病菌。具體操作方法為:將選好的種子放入55度的熱水中浸燙15分鐘,然後撈起涼幹播種。二是配製好營養土。最好的營養土配比為:一份雞糞三份腐爛鋸末六份細土,不用化肥,各種蔬菜苗期消耗的肥料量非常少,有點肥就夠用了。三是營養土消毒。將配製好的營養土用2%阿維菌素15毫升+96%惡黴靈5克+30斤水噴灑營養土。四是裝缽播種。將配製好的營養土裝入營養缽內至8—9份,然後播種種子,種子上覆蓋1釐米營養土。五是整理苗床,鋪設地熱線,擺放營養缽。六是苗期管理。當溫度過低,開通地熱線,提高地溫,促進苗期生長。當菜苗生長到2—3片真葉後,用30斤水+96%惡黴靈5克+天達2116壯苗靈25克+20毫升助壯素進行葉面噴灑。按照此種方法進行育苗,不僅苗長得好而壯,而且不得僵苗或死苗,為早春栽培打下堅實基礎。
三、運用淺翻種植,減少大棚內水肥流失。
早春栽培大棚蔬菜,土壤溫度比空氣溫度低8度左右。由於地溫低,作物不往下紮根。許多菜農往往深翻細作是不可取的,深翻造成水肥大量浪費。正確的操作方法是淺翻20公分深,有利保肥保水和根系生長。
四、合理科學施肥,確保蔬菜健康成長。
長期使用的大棚,土壤不缺氮、磷、鉀肥,缺的是有機質。大量施用有機肥,通過有機肥發酵可以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供作物進行光合作用。這樣可以降低成本,高產穩產。同時,施用底肥不能過量,容易造成燒苗現象。使用化肥過多,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土壤鹽鹼化或酸化。正確地使用量為:1畝地底肥雞糞3方,牛、馬糞5—8方就夠植物生長到結果期。在施用底肥時,也可以適當施用生物菌劑肥料,生物菌劑肥料可以固氮、解磷、解鉀,有利於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再利用。當植物生長到結果期時,早施的有機肥已分解得差不多了,此時棚內缺乏二氧化碳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以需追施有機肥,可用1:1的沼液作為追施,也可用1:2的沼液進行葉面追施。追施選擇的時間為晴天清晨,追施時須開啟風口,釋放走氨氣。每隔半月追施一次。
五、搞好病蟲管理,確保蔬菜穩產穩收。
菜農在大棚蔬菜種植中,最擔心的是病蟲管理。目前,所有菜農在病蟲管理上都存在三個誤區:一是忽視清除病源。病株不清,病葉、病果到處亂丟,導致病菌擴散。二是不注意調整大棚溫溼度,只注重農藥萬能。三是不對症下藥,打藥不合理,未防住病害,卻導致藥害。植物發病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病源。二是植物長勢差。三是環境條件適宜病蟲生長。最適宜植物發病的溫度為15—25度。因此,菜農在大棚蔬菜病蟲管理上重點抓好三個方面:一是清除病源,將病株、病葉、病果挖坑填埋。二是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能力,多施磷鉀肥,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改善環境條件,調整好大棚溫度和溼度。以黃瓜為例,黃瓜枯萎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菌核病、灰黴病、疫病等都可通過調控溫度和溼度進行防病。加強田間管理,控制澆水,放風排溼,避免大棚內長時間出現高溫高溼條件,能有效控制病害發生。對黃瓜霜黴病可選擇晴天中午將大棚悶棚,大棚內黃瓜生長點上的溫度上升到45度,持續2小時,然後放風降溫。在黃瓜生育期反覆進行幾次可起到較好效果。如果大棚蔬菜已經得病,須採取化學防治,應注意八個方面:一是科學選藥,對症下藥,合理搭配,選高效、低毒、安全、無汙染的農藥。二是交替用藥,以免植物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三是切勿重複用藥,以免產生藥害。四是滅蟲時選用生物農藥或激素農藥。五是為提高配藥和噴藥質量,可在非鹼性農藥中加天達2116或天達有機矽,提高藥效。六是噴藥要及時、適時,真正做到防重於治。七是消滅病蟲要徹底,可進行高溫悶棚。八是嚴禁使用高殘留、劇毒農藥。
六、採取高溫管理,降低病蟲害發生機率。
目前,菜農在大棚溫度管理上都存在誤區,實行低溫管理,每當天晴,棚內溫度比大氣溫度略高,立即敞篷降溫,害怕植物受損。其實不然,高溫管理比低溫管理要好,大田就是例子,每到七、八月份,大田生產上經常存在35—37度高溫,植物照樣長勢很好。實行高溫管理病害少,長勢壯,產量高,效益好,特別是解決了蔬菜病害問題。當棚內溫度超過30度,植物病害少,超過32度,植物基本不發病。業州鎮早春栽培大棚蔬菜所種的兩個主要品種蕃茄和黃瓜,蕃茄可以將大棚溫度穩到30—32度,不能超過34度,黃瓜可以穩到33—34度,不能超過3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