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風溼最好的治療方法

  產後風溼,或許會困擾了好多的年輕媽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措施一:產後注意保暖新媽媽無論是自己分娩還是剖宮產,生完寶寶後都流汗比較多,這個時候切忌避免被風直吹,最好的辦法就是自然降溫。如果是在晚上,還要注意新媽媽的保暖,防止夜裡氣溫降低以後讓新媽媽受涼。

  措施二:充分休息,注意營養新媽媽在分娩的時候消耗了很多體力,建議最好臥床休息24小時,保證產後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再下床活動。新媽媽在活動的時候避免用力過大,可以適量地活動一下身體,不要過度疲勞,坐月子期間禁止從事體力勞動,尤其是增加腹壓的活動,如久蹲或搬重物等。一般說來,新媽媽在產後不但要吃得有營養,還要合理搭配,營養平衡。

  措施三:不要過度活動關節,保持良好情緒分娩前一點小小的刺激在分娩後都會出現問題,因此產後2~3周內絕對不能過度活動關節。多休息,自然運動為好,運動後注意不要著涼,不能過度疲勞。保持心平氣和,情緒穩定,不宜生氣,不宜著急。最需注意的是最月子期間要絕對禁止性生活。

  產後風溼治療的相關推薦:

  1、豬腎湯:豬腎一具 糯米50克 當歸15克 知母10克 蔥白7個 芍藥15克 治產後腎虛,四肢疼痛。以水1200—1300毫升煮豬腎,待水煎成800—700毫升,去豬腎入諸藥,慢火煮至400—300毫升時停火,一次服。

  2、附子100克乾薑100克羊肉300克燉服食療,隔三差5一次,調理一個月左右即有明效3、苡米粥:苡米仁 150克 薄荷***另包***15克 荊芥***另包***15克 豆豉50克,將荊芥、薄荷、蔥白、豆豉洗乾淨後,放入乾淨的鍋內,加水1500毫升,燒開後文火煮10分鐘,濾汁去渣,將苡米仁入砂鍋內,加入藥液,煮至苡米仁裂開酥為度。健脾祛溼,散風除溼。治風溼阻絡而一身盡痛,筋脈攣急,屈伸不利。

  4.取黑豆15克,將其炒至半焦,泡入黃酒中一星期左右,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飲服。

  5、生地粥:生地25克 大米75克,將生地切碎,用適量清水煮約半小時取汁,復煎第二次。合併兩次藥液去渣,濃縮至100毫升左右備用。養陰生津,適用於陰虛痺患者。

  6.雞蛋1個,開一小口,塞入全蠍1只,掛房簷下經過夏天,焙熟後研面,每次1.5克,溫開水沖服。

  7、食粟補腎方:生栗子250克 豬腎一具,粳米250克 陳皮6克 花椒10粒 食鹽2克,將板栗陰乾去皮,豬腎洗淨,同豬腎2、陳皮、花椒***布包***一起下入鍋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置火上徐徐煨熬成粥,挑出陳皮,加入食言即成。分二三次食用。健脾和胃,補腎強身,適用於寒溼痺腰腿疼痛者。 8.取小鯽魚適量,用香油將其炸酥研面,溫黃酒送服,尤適宜產後臂痛抽筋者。

  9、歸芪蒸雞:黃芪50克 當歸10克 嫩母雞半隻 紹酒15克味精1.5克 胡椒粉1.5克 食鹽1.5克 蔥、姜適量,將當歸、黃芪裝入雞腹內,腹部向上放於盤或大碗內,擺上蔥、姜注入清湯,加入鹽、紹酒、胡椒粉,放入籠屜內蒸熟,去蔥、姜,加入味精、調好味即成。有益氣補血,散風除溼之功。適用於產後氣血虛痺。此方是當歸補血湯加入溫筋通脈之紹酒,辛散祛風溼及寒邪的蔥、姜和調料組合而成。

  10、附片羊肉湯:羊肉500克 附片***布包***7.5克 生薑12.5克 蔥12.5克 胡椒1.5克 食鹽2.5克,羊肉洗淨入沸水內,加姜、蔥各6克,綽至斷紅色,撈出切成約2.5 釐米方塊,入清水中浸去血水。將附片裝入紗布袋內扎口,姜洗淨拍破,蔥纏成團待用。將砂鍋內注入清水,置於火上,入蔥、姜、胡椒、羊肉、川附片即成溫經壯陽,散寒止痛。適用於產後寒溼及陽虛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