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育兒知識中班

  關於中班幼兒育兒知識,家長們知道哪一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幼兒育兒知識的相關資料,寶爸寶媽快來學習學習哦。

  中班幼兒育兒知識篇一

  讓孩子愛上書

  早慧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書。好的兒童讀物要有趣味性。形式內容都要多樣化。小故事、小知識、小測驗、兒歌、歌風、動手填圖、手工製作……可大大調動孩子讀書的興趣。書同電視比起來,雖然少了動感和聲音,但可以反覆讀,可在“任何時候”讀,聽故事同時還可認識字。

  讓孩子以書為樂,將讀書作為最大的樂趣。孩子最喜歡什麼?答案集中在吃、玩、快樂上。吃好吃的東西,玩好玩的遊戲,開心快樂地活著——這是人的本能,既是孩子最喜歡的,也是孩子最需要的。好吃的東西,可以由媽媽做好了從廚房裡端出來;好玩的遊戲可以在和身邊的親人、夥伴的互動中找尋;開心快樂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發現……

  孩子熟知的這一切:媽媽做的飯菜,和身邊親人、夥伴的遊戲,每一天相對固定的生活軌跡,在提供給孩子必要的成長基礎的同時,是不是也是一種侷限?其內容、其形式、其創意、其新鮮感、其想象空間、其多樣性,其餘味是不是足以持續地、長久地給漸漸長大的孩子提供足夠豐富的養料?

  閱讀能夠給予孩子需要的養料,有一個更大更廣闊的空間,見識更多更有趣的人和動物,感受更新鮮更豐富的情感和生活,聽到更具魅力更具智慧的聲音和幽默。

  看看孩子的眼睛,你就會發現,不讀書,心中沒有故事的孩子,目光是空洞的,散漫的,無所依託的。和孩子聊聊天,你也會了解,不讀書,沒有開啟心靈之眼的孩子,語言是乾澀、沉寂、生拙的。而我,堅信孩子和書天生是有緣的。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渴望從故事中得到快樂,尤其是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媽媽給他讀故事。又做了些閱讀方法的交代和囑託,我才目送母子倆離開。之後每隔幾天就接到大宇媽媽的“喜訊”:大宇今天居然聽完了一個故事;大宇聽故事的時候樂得哈哈大笑;大宇睡覺前主動讓媽媽讀故事給他聽。

  讓孩子愛上讀書,就這麼簡單。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去成全孩子和書的這份緣,讓他們相遇,他們就會註定相愛。所有的寶寶都具有很強的求知慾,一本書到手,孩子常會翻看數遍,有時背了下來也仍不釋手。教給了孩子愛書,就交給了孩子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明智的父母何樂而不為?

  中班幼兒育兒知識篇二

  孩子愛插話的原因

  很多父母感覺隨著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孩子就老喜歡在大人交談時插話,而且不理他***她***時,他會一直糾纏於爸爸媽媽叫個不停。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正常的不?孩子想要急於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越是這樣的孩子越要培養起他***她***的耐心。孩子愛插話怎麼辦呢?

  隨便打斷,是非常無禮的一種表現。在很小時出現這種狀況,家長可能沒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還是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很熱衷交談,當別人闡述自己觀點時,他們喜歡打斷別人,談論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人往往會遭人厭煩,不願與其交流。但你越是不想和他們說,他們越喜歡加入到你們的談話中來。遇到這樣的人,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其背後的機制是什麼?

  要教導他們,應在大人討論的間歇時插話,不能打斷大人的談話。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經歷了一個從青春期的自我中心階段到成人期的人際――自我互動階段。在自我中心階段,青少年感覺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都在觀察自己的表演,自己的感受永遠是第一位的,最值得關注。他們過分關注自我內心的感受而誤以為周圍的人都不大理解自己,所以也就不大能去照顧別人的真實感受,並且他們往往會曲解別人,以為大家都在對自己指手畫腳、品頭論足,所以,自我中心化的說話方式成了他們的一種自我防禦與保護機制。

  那些愛打斷他人的人,很可能是沒有完成從青春期自我向成人期過渡的階段,他們的自我同一性在發展中受挫,所謂的自我同一性混亂就是:沒有在社會中找準自我的角色,自我認同不良的心理焦慮導致他們不斷在與他人交談中打斷別人,不斷重複青春期的那種自我防禦的談話機制。

  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達到一種良性的認同;同時,當要打斷別人時,提醒自己“多給別人一些表達的機會,並從中找到自我發展的資源,獲得人際雙贏”。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這類人,你可以起初多給他們一些自我表達的機會,傾聽他們把自己的觀點談具體。然後用語言暗示他:“現在我可以說了嗎?”你也可以善意提醒他:“希望我說的時候,你先不要插話,好嗎?”這種方式會提醒他調整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達到與他人更順暢地交流。

  孩子插話是正常現象,這種不好的習慣改正可能需要一定時間,父母要有耐心,對孩子加以啟發和誘導。同時,父母應樹立起一個禮貌地與人交往的榜樣,使孩子受到啟迪和提高。可以從別的孩子在講話時插話而受到批評,就可以問自己的孩子:“剛才那個孩子做得對不對?為什麼?你喜歡他嗎?”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中班幼兒育兒知識篇三

  要嚴格要求孩子的責任感

  防微杜漸,嚴格要求。俗話說,“愛之甚,則求之切“。嚴格要求來自於對孩子的深厚感情和高度的責任感。只有嚴格要求,才能使孩子言行有所遵循,前進有方向,進步有起點、有幅度。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嚴格要求就沒有教育。

  首先,要求孩子一絲不苟地真正按道德認識去行動,每條要求要落到實處。說到就要做到,並對孩子的行為及時做出評價。

  其次,要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思想錯誤和行為缺點,做到既防微杜漸,又防患於未然。按照教育的觀點,要求“教育無小事”。一個好的思想品德,總是由一件件小事積累而逐漸形成的,小事中有大道理,而壞思想,也常常通過日常小事表現出來,若未能及時發現,或充耳不聞,任其滋長,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不良的思想行為。“一蟻之穴,可決千里之堤,一指之疾,可傷數尺之軀。““只有防微杜漸”,善觀“蟻穴“及時堵塞,勇察”指疾”及時治療,才不致造成大禍。所以丈母一定要抓好‘第一次”:當孩子第一次做了好事時,要及時表揚鼓勵,激發孩子內心的榮譽感;當孩子第一次做了錯事時,要及時批評,並給予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分析犯錯誤的原因,使孩子內心產生一種自疚、自責的羞恥感和克服缺點的勇氣。在平時,決不放過孩子身上發生的每一件小事,那怕是說了一句謊話,拿了同學的一個鉛筆頭,揀到一分錢……都要及時抓。當然,高明的父母更注意防患於未然,先入為主,不斷提高孩子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浩瀚大海是千條江河彙集而成,萬丈高樓是由一磚一瓦堆砌而成的“作為父母的貴任,就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處處用心,事事滲透,引導孩子不斷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障礙,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