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學習技巧有哪些

  高效學習方法,助你考試一臂之力!據說,北大、清華的學霸們都在用這些學習方法!

  學霸的學習技巧:

  1.注意力穩定性理論:必須有目的地預習

  注意力穩定性。注意力並不是長時間保持穩定,而是週期性起伏變化,通俗講就是如果課堂上課45分鐘,真正有效時間大約20分鐘。

  因此,要成為學霸,有效的課堂時間必須用來聽重點,聽難點,聽方法思路,而要做到這一點,有目的地提前預習非常重要,必須要帶著問題聽講。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要麼不預習,要麼稀裡糊塗預習,雖然瞪大眼睛聽講,最後只能自證智商確實存在差異!

  課堂聽重點太重要了,特別是對於N多年沒踏入課堂的我來講,集中精神聽講基本不可能,時不時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聞,坐立難安,儘管大多數時候在開小差,但我對上課內容吸收非常高效,這歸功於有目的的預習,帶著問題聽課,一旦老師講解到問題內容,自然就全神貫注!

  2.記憶衰退理論:必須及時複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程序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老師告訴我們及時複習非常重要,但實驗又證實,合理安排複習時間也非常重要,並非複習就有效果,正確的時間點進行復習就會事半功倍!

  什麼才是最佳的時間節點?

  實驗給出的建議是5分鐘後重復一遍,20分鐘後再重複一遍,1小時後,12小時後,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會記得很牢,很難再遺忘。

  但對於較為繁重的學習,這近乎不太可能,郭老師個人的實踐是:即時複述很關鍵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12小時或睡前溫習很重要最好是通過題目鞏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複習,效果通常就已經非常不錯。

  3.記憶編碼理論:必須動手構建知識樹

  認知心理學研究指出,記憶效果取決於資訊編碼方式,“深層次”加工比“淺層次”加工更有利於知識的記憶和提取。換句話說,記憶和理解取決於如何加工資訊。

  加工深度很難衡量、定義,因時而異,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記憶內容和已知資訊間建立聯絡,而建立知識樹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通過樹形結構把知識串聯起來。

  以考試學習為例,書本不是一個個知識點的無序堆積,而是一個樹形結構,一個節點就是一個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建立並完善這棵知識樹,在學習中不斷調整、增刪節點,不斷髮展、壯大這棵知識樹。

  知識樹一旦被搭建出來,每一個節點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與周邊知識節點的一次連線,知識之間的聯絡就越來越緊密,知識樹也就越來越有條理,越來越有生命力,很多問題自然而然就能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而不是雜亂無章的一團漿糊,毫無頭緒!

  4.內隱語言理論:打破學習錯覺

  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學得好,是錯將熟悉當做知道。

  比如我們學習一個章節內容,畫了重點記號,甚至還做了筆記,這時我們可能會認為學得很好,對知識點也瞭如指掌,但如果合上書做個簡單的自我檢測,瞬間就會忘掉三四成。

  再比如,問自己一個經典問題:“什麼是囚徒困境”?心裡是不是很快閃出“兩個人”、“博弈”、“策略”等關鍵詞,覺得對這個問題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來,你真的知道嗎?

  在學習中,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我們的內部語言抓住了幾個關鍵點,就會產生學習錯覺,誤以為都知道,但知識點不是孤島,是由邏輯關係構成的,這需要外部語言去描述、串聯,唯有經過外部語言檢驗,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

  因此,必須將內部語言轉換成外部語言。認知心理學推薦生成效應這種辦法。

  生成效應是指向同學、朋友、家人解釋所學知識,在解釋過程中,主動思考組織知識,構建出知識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有經驗的同學都知道,很多靈感都是在給別人講題中產生,甚至是請教別人時恍然大悟,另外回答問題對掌握知識非常有用!

  5.情緒績效理論:壓力是資源

  考場發揮和臨場心態是非常重要的,那一刻的個人心態抵得上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苦功!

  這裡涉及到情緒績效管理,即情緒喚醒水平和績效間存在著倒U型曲線的關係,情緒太低或太高都會損害績效。所以適當的壓力是有好處的,完全沒有壓力或壓力過高都會影響發揮。

  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學習的一種

  有很多關於學習時間與效率的研究,這些研究證實:超過2小時學習效果就逐漸遞減,超過4小時根本就沒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與高效率的學習同等重要,長時間無效學習尤其會讓人心生厭惡。

  要想長期能夠保持穩定的學習效率,就不能一次過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確保每次學習時精力都能夠恢復。

  對於長期的學習,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強度學習時間,避免精神疲勞或逆反心理,簡而言之:

  1短期內,要合理調配好學習與休息,避免過度透支精力和興趣,要細水長流。

  2長期看,長時間的堅持學習,能夠讓身心能逐步適應,之後可逐漸增加學習量和學習強度。

  學霸的問題處理方式:

  1、目前,存在我身上最大的缺點是懶,意志力不強,四周如果有人說話,我就參與其中,該用什麼方法改正?

  答:對症才好下藥,你已找到了自己的缺點,這也是進步的表現。要改變“懶”和“愛說話”的習性,關鍵在於意志,你已明確它們的不利之處,這是改正的前提;以後,要時時提醒自己,如果不改正情況只會越來越糟;同時,確立一個自己學習的榜樣;另外需要把學習計劃安排的緊湊一點,讓自己時刻有正事可做,減少犯錯誤的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只要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必然會有較大的改觀。

  2、 數理化方面的學習方法不夠好,該如何改進?

  答:1培養對學科的興趣;2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領會其實質;3必要量的練習,練習不是目的,而是掌握定理、公式的手段;4記住幾道典型的習題,舉一反三,關鍵是多思考。

  3、在晚自修,有時題目做不出,總喜歡馬上去問別人,憋在心裡難受,我也知道這種習慣不好,既影響別人學習,又破壞了班級的秩序,那麼,我該怎能麼辦呢?

  答:一般情況下,安靜有序地晚自修是學校加強紀律性的內在要求,同時,也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因此,首先得維護學校的紀律。但是,學習要進步,好問是必要的,那麼又如何達到此目的呢?我想應安排好問問題的時間,掌握好問問題的技巧,你可以在課外時間進行,同時問問題也不能每道題不懂就馬上詢問,這會失去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晚自修時也不是說就完全不可以問,可以用筆頭提問法,這樣也可以讓被問的同學留有充分思考的時空,另外切記直截了當地問答案萬萬不可取,最好問一些解題思路、技巧效果會更佳。

  4、一天中的有效學習時間是多少?

  答: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學生除了休息等日常生活時間的支配外,其他時間都可用於學習。一般來說,可以保證10小時左右,但有效學習時間應是一個變數,以及效果的高低也會因人、因地、因時各有不同。如今,學生之間存在的競爭,是效率的競爭,方法的競爭,一個人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情感、意志、性格、品行都會影響學習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增加時間不是唯一的手段,最佳的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特別是一個人的意志品質。

  5、如何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答:一認識到保證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意義

  注意力是人智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意記憶的效果比無意記憶的效果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有效聽課、有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的方法:1、培養對學科的興趣,因為對越感興趣的東西,很自然會覺得有吸引力,就自然會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2、興趣產生於需要,因此要端正學習的態度,明確學習的目的,使自己保持較旺盛的求知慾。3、對不感興趣的東西,除了去培養興趣的努力外,關鍵是發揮意志力的作用。4另外,有一個良好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培養良好的情感,平時不要小看文體活動,儘量做到勞逸結合。

  6、該怎麼樣制訂第二天的學習計劃?

  答:學習計劃可分這長期、中期、短期,一天的學習計劃應屬短期計劃,它應該與長期、中期計劃相一致,如在某一時段學什麼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因此,一天的計劃應是根據當天的實際情況,是對中期計劃的區域性調整,是對具體學習內容在有限時空中的科學安排,針對此計劃內容少,一般不必寫成書面形式,也不必留出整快時間,可以在睡覺前想一下,或在當天早上考慮一下即可。

  7、如何做好預複習工作?

  答:預習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能在聽課中提高效果,因此,預習必須做到找出重點與難點,為此,必須明確內容的思維過程,對其中內容進行理解,有的同學認為預習只是把內容看一遍即可,這是一種膚淺的認識,沒有思考的瀏覽是一種無效的勞動。為了理解知識點,必須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展開豐富的聯想,回顧一下已學的知識,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同時,想一想新知識與現實內容的聯絡。在預習過程中,必定會有較難理解或不懂的地方,這時,要動筆記上記號,以便聽課時,集中精力搞懂它。複習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同時還要做到溫故知新,特別對以前做錯的地方進行再思考,總結出錯的原因,從而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整理,做到查漏補缺。比較複習法是最常見的複習方法,把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進行歸類複習,也可把相對的知識點進行對比歸類學習。以上是預複習工作的基本的普遍使用的方法,當然也適合理化的學習,而在具體展開時結合具體內容靈活運用。

  六、重要觀點

  1、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心態一定要平靜,每一次考試認真對待,好不驕傲,差不氣餒,關鍵在於憑心而論你努力了就行了。

  2、隨時隨地不讓自己做無用功,看書看不進去時就做題,頭腦發脹時休息一會兒。做數理化習題做的噁心了,馬上換語文書看看。學習若能統籌安排,就不會覺得十分疲勞,就是這個道理。

  3、既不能妄自尊大,以為自己什麼都會了,也不能妄自菲薄,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努力。決心給了我們動力,信心給了我們勇氣,恆心給了我們成功。每一個人都要做好一種心理準備,承受一次次的打擊。尤其是學習不太好,又一直在努力的同學,成效不可能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量變達到一定的度,就會質變。

  4、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勞逸結合,“8-1>8”。每天適當的到操場活動一下,讓大腦有更充沛的精力學習。例如在傍晚散步、打一會兒籃球。消除一天的緊張與疲勞,既而晚上能更好的學習。

  5、多一份自信。學習不理想,或是現實與期望尚有差距的同學,信心是很重要的。相信自己曾經成功過,自己一定能行。

  6、文科學習切忌急功近利,文科主要考能力,而能力是平時積累的。可能有人覺得努力了好一陣字也不見效,可是如果不努力更不會見效,努力總有一天會見效。

  7、獲得總是在付出以後,要克服惰性,不要給自己找理由放鬆自己,做每一件事都想一想對於學習有沒有好處,再決定去不去做。例如看電視,踢球都當做學習中的一種放鬆,適可而止。有了這個尺度,再加上持之以恆,一定能成功。

  8、這個世界並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夠經受得住嘲笑與批忍不斷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礙與失敗,是通往成功最穩靠的踏腳石,肯研究、利用它們,便能從失敗中培養出成功。

  10、在真實的生命裡,每樁偉業都由信心開始,並由信心跨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