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養生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現代養生中提到的生活習慣對於一個人的身體素質也會產生很的的影響,有些時候一些病症的發生正是由於生活習慣的問題導致的,而有些時候出現一些問題也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解決。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現在我們不需要很多的養生產品,不管是吃的,還是鍼灸艾灸拔罐或者是火療等,總之市場上會出現很多新的養生方法。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養生的方式,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這幾年,很多年輕人過勞死,過度勞累死了。我些原因,第一,熬夜過度,精神透支厲害。很多人很困了,但堅持要扛著,就用煙,或者很濃的咖啡,還有一些功能性飲料來提神。在很大程度上,我們都剝奪了休息的權利。人要休息是身體進行自我保護,結果你一來煙,咖啡等亢奮的東西,把保護系統破壞了。到最後身體承受不了,這類人就屬於冤死了。

  城市生活中,很多勞動死,就是破壞了這個規律。像運動,夏天到了,是要運動,但過於劇烈,像暴走族,還有打籃球等,這些過度的劇烈運動,對人體都有很大的損傷。如果要走,我建議大家學習禪宗的跑香。順時針繞著佛跑,跑起來時甩開袖子,呼吸要勻速,心要定。

  現在很多廣告都是很害人,比如為了宣傳飲料,就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後,馬上吃下冰爽的飲料。這樣子會吃死人的。報紙上報道了好幾個,還是年輕的。尤其是夏天,劇烈運動後,人體內完全是虛了,能量空了,你來一杯冷飲下去。如果全身氣血執行有障礙,很容易中風,甚至死亡。所以劇烈運動後,不能吹空調,不能洗冷水澡。這個生活常識要會。

  像很多人問,艾灸,火療好不好。我說當然好。但你艾灸後,最起碼的,不能吹空調冷氣,不能碰冷水。艾灸後把穴位開啟,你一吹空調冷氣,反而進來更快。平常你沒有艾灸,穴位是鎖起來的,雖然裡面寒氣出不去,但外面也進不來。現在艾灸的溫度把穴位打開了,可是你不知道怎麼保護起來。所以就會越來越嚴重。

  像夏天就是要熱。現在城市的人的病,百分之八十跟寒氣有關。而寒氣就跟空調,冷飲,冰箱有關。夏天就是要流汗的。可是你流不出來,因為都是空調房裡。偶爾流出了汗,空調一吹,反而寒氣進去更快。現在人腎虛,啤酒肚,腸胃寒涼,大便粘稠,小孩子胃口不好。通通跟這個寒氣有關。

  像夏天本來就要難熬一下。我睡覺就睡外頭,不用空調。小時候在農村,沒有空調,蚊子多,就用扇子,而且是手搖的。一個晚上都在冒汗到第二天。第二天起來就很有精神。現在人沒有空調,就哇哇叫,晚上睡不好。夏三個月,是寶貴的排汗時間,排出來,寒氣就少了。你在空調房裡當然涼爽,但身體寒氣重,就感覺全身很笨重。所以在學生年代,宿舍都不安裝空調,一個夏天難熬中度過。但病就少,現在人圖涼快中度過,病就多。

  像熬夜,二十多歲,怎麼熬,第二天都有精神。過了三十歲,熬一天,就受不了。人體要自我保護起來。人寶貴的睡眠時間就是在晚上九點後到三點。這段時間不睡覺,第二天怎麼補都補不回來。熬夜過度後,腎氣不足,就導致體寒。體寒就會愛抽菸。菸草發明是在南方,南方潮氣中,瘴癘之氣,會死人。後來人們發現煙可以去這個瘴氣。其實煙偏於熱的。體質寒的人,也會愛抽菸。

  什麼養生品都不如良好的生活習慣。那怎麼樣才是良好。比如夏不喝冷飲,不吹空調,洗冷水。不吃垃圾食品,燒烤等。準時睡覺,不熬夜等。這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很難做到。尤其是有些工作三班倒的,實在辛苦。所以現在人福報不足。

  我們對藥物充滿信心,甚至越貴越好。而對身體沒有資訊。其實你只要好好調整身心,不要藉助很多藥物的。生活習慣不好,藥物也沒有用。

  現代養生的方法

  注意補充鉀和鈣

  鉀對高血壓有抑制的作用,中國膳食低鉀低鈣,應增加含鉀多、含鈣高的食物,如綠葉菜,鮮奶,豆類製品等。

  多吃蔬菜和水果

  經過研究可以發現,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減少脂肪攝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較低的血壓,其降壓的作用可能基於水果、蔬菜、食物纖維和低脂肪的綜合作用。

  增加體力活動

  多參加一些活動,不過因為高血壓患者身體體質特殊,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決定自己的運動種類、強度、頻度和持續運動時間。對中老年人應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強肌力練習三類,具體專案可選擇步行、慢跑、太極拳、門球、氣功、迪斯科等。運動強度須因人而異,按科學鍛鍊的要求,常用運動強度指標為運動時最大心率加年齡達到180***或170***,如要求精確由採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為運動適宜心率,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運動頻度一般要求每週3~5次,每次持續20~60分鐘即可,可根據運動者身體狀況和所選擇種類以及氣候條件等而定。

  減少鈉鹽

  高血壓患者切記在日常飲食上不可以吃太鹹的東西,我國膳食中約80%的鈉來自烹調或含鹽高的醃製品,因此限鹽首先要減少烹呼叫鹽及含鹽高的調料,少食各種鹹菜及鹽醃食品。

  減少膳食脂肪

  在選擇蛋白質上也要注意,減少含脂肪高的豬肉,增加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禽類及魚類。蛋白質佔總熱量15%左右,動物蛋白佔總蛋白質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