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是怎麼形成的怎麼辦

  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溼疹,溼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面板病,並非什麼疑難雜症,但是卻是非常讓人苦惱,為什麼會溼疹,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溼疹的原因

  遺傳因素

  某些型別的溼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

  環境因素

  很多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是溼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環境包括群體環境與個體環境,人類的群體環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範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積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積的氣傳致敏菌源等。個體小環境是指個體的生活環境,由於人們的生活約2/3的時間在室內,因此,個體小環境對溼疹的影響更加密切。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複雜的環境性變應原,包括:

  1、人造織物、人造革品、與衣著有關的印染劑漂白劑、光亮劑、防蛀劑、防黴劑、堅挺劑等現代衣著的環境性變應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於食品生產的化肥、農藥、人工飼料、飼料新增劑,用於食品加工的防腐劑、礦氧化劑、香料、色素、催熟劑、增稠劑等,現代飲食環境性變應原。

  3、人造建築構件、化學塗料、塑料製品、橡膠製品、人造纖維、膠合劑、防水劑、家用及辦公室電子器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居室清潔劑、殺蟲劑的功能現代居住中的環境變應原。

  4、化學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氣體,製造汽車,舟船,飛機的材料,道路的瀝青路面,馬路旁綠化植物的花粉等現代交通的環境性變應原。

  5、洗滌劑工廠中製造洗滌劑所有的酶製劑,塑料工廠的甲苯二異氰酸酯,橡膠工廠的乳膠,製藥廠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學原料等現代職業的環境變應原。

  6、某些現代生活方式有關的環境性變應原,如使用化妝品及貓、鸚鵡等。當人體長期生活在這種不良環境因素影響之下時,可導致免疫功能失調,最終造成對環境的變態反應,從而引起溼疹。

  感染因素

  某些溼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如交鏈孢黴、分枝孢黴、點青黴、煙麴黴、鐮刀黴、產黃青黴、黑麴黴及黑根黴等。

  飲食因素

  人類的食物品種極多,一般可分為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在近代的食物中還經常應用一些化學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櫞酸、香精、合成染料等。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變態反應,從而導致溼疹的產生。食物生化研究發現,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離出組胺物質,在香蕉、菠蘿、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組胺成分,雞肝臟、牛肉、香腸內亦含有相當高的組胺,而導致溼疹的發生。

  藥物因素

  溼疹型藥疹

  藥物因素是某些溼疹,尤其是溼疹型藥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來說任何藥物均有引起溼疹***疹的可能性,但常見者主要為:

  ①乙二胺類抗組胺劑如氨茶鹼、哌嗪;安息香酊吸入劑;普魯卡因、醋磺已脲;對氨基水楊酸;食物和藥物中偶氮染料;氯噻嗪、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水合氯醛、氯碘羥、碘化物及有機碘化物,X射線造影劑;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巴龍黴素、***片、氨茶鹼栓劑和鹽酸乙二胺、氨基汞、祕魯香脂、苯左卡因和對氨基苯甲酸甘油、遮光劑、三氯叔丁醇、鹵化羥喹啉霜、碘、硫酸新黴素、***軟膏等。主要引起系統性接觸型藥物性皮炎。

  ②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鎳、肝素及汞主要引起狒狒綜合徵。

  ③ 青黴素、甲基多巴、別嘌醇、吲哚美辛、磺胺、金製劑、喹寧、氯黴素、可樂定與平陽黴素等主要引起內源性接觸性溼疹。

  溼疹型藥疹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溼疹型藥疹為後天獲得,雖然和過敏素質與遺傳有密切關係,但藥物過敏不能直接由親體遺傳;

  ②溼疹型藥疹一般均發生於多次藥物接觸後,而絕少發生於首次接觸者;

  ③溼疹型藥疹的首次發病均有潛伏期,一般至少經1周左右,而再次發病則無潛伏期,可以即刻發病;

  ④溼疹型藥疹的激發劑量一般均較低,患者一旦致敏,則往往可由極少量的藥物接觸麗致發作;

  ⑤溼疹型藥疹一般具有典型的症狀或體徵;

  ⑥溼疹型藥疹患者僅見於少數用藥患者。

  其他因素

  溼疹的產生尚可由苦悶、疲勞、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等神經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線、寒冷、潮溼、乾燥、摩擦等氣候、物理因素所引起。此外慢性腸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腸寄生蟲以及新陳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等因素皆是溼疹發生的原因。

  預防溼疹的方法

  1.避免自身可能的誘發因素。

  2.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過度搔抓、清洗及接觸可能敏感的物質如皮毛製劑等。少接觸化學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滌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酒類。

  4.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切忌亂用藥。

  溼疹怎麼辦?

  基礎治療:

  ①患者教育:需要說明疾病的性質、可能轉歸、疾病對機體健康的影響、有無傳染性、各種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及可能的不良反應等,指導患者尋找和避免環境中常見的變應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過度清洗,對環境、飲食、使用防護用品、面板清潔方法等也應提出相應建議;

  ②避免誘發或加重因素:通過詳細採集病史、細緻體檢、合理使用診斷試驗,仔細查詢各種可疑病因及誘發或加重因素,以達到去除病因、治療的目的,如於燥性溼疹應治療使面板於燥的因素,感染性溼疹應治療原發感染等;

  ③保護面板屏障功能:溼疹患者面板屏障功能有破壞,易繼發刺激性皮炎、感染及過敏而加重皮損,因此保護屏障功能非常重要、應選用對患者面板無刺激的治療,預防撲適時處理繼發感染,對面板乾燥的亞急性及慢性溼疹加用保溼劑。

  區域性治療:

  是溼疹治療的主要手段 應根據皮損分期選擇合適的藥物劑型。

  急性期無水皰、糜爛、滲出時,建議使用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乳膏或凝膠;大量滲出時應選擇冷溼敷,如3%硼酸溶液、0.1%鹽酸小檗鹼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有糜爛但滲出不多時可用氧化鋅油劑。

  亞急性期皮損建議外用氧化鋅糊劑、糖皮質激素乳膏。

  慢性期皮損建議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硬膏、乳劑或酊劑等,可合用保溼劑及角質鬆解劑,如20%~40%尿素軟膏、5%~10%水楊痠軟膏等。

  外用糖皮質激素製劑依然是治療溼疹的主要藥物。初始治療應該根據皮損的性質選擇合適強度的糖皮質激素:

  輕度溼疹建議選弱效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鬆、地塞米松乳膏;重度肥厚性皮損建議選擇強效糖皮質激素如哈西奈德、滷米鬆乳膏;中度溼疹建議選擇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鬆等。兒童患者,面部及面板皺褶部位皮損一般弱效或中效糖皮質激素即有效。強效糖皮質激素連續應用一般不超過2周,以減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應。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對溼疹有治療作用,且無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尤其適合頭面部及間擦部位溼疹的治療,細菌定植和感染往往可誘發或加重溼疹,因此抗菌藥物也是外用治療的重要方面。可選用各種抗茁藥物的外用製劑,也可選用糖皮質激素和抗菌藥物的複方製劑。其他外用藥如焦油類、止癢劑,非甾體抗炎藥外用製劑等,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應用。

  系統治療:

  ①抗組胺藥: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當抗組胺藥止癢抗炎;

  ②抗生素:對於伴有廣泛感染者建議系統應用抗生素7~10d;

  ③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等有一定抗過敏作用,可以用於急性發作成瘙癢明顯者;

  ④糖皮質激素:—般不主張常規使用,但可用於病因明確、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觸因素、藥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對於嚴重水腫、泛發性皮疹。紅皮病等為迅速控制症狀以可以短期應用,怛必須慎重,以免發生全身不良反應及病情反跳;

  ⑤免疫抑制劑:應當慎用,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僅限於其他療法無效、有糖皮質激索應用禁忌證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統應用糖皮質激素病情得到明顯緩解後、需減用或停用糖皮質激素時使用。

  物理治療:

  紫外線療法包括UVAI***340~400 nm***照射、UVA/UVB照射及窄譜UVB***310~315 nm***照射,對慢性頑固性溼疹具有較好療效。

  中醫中藥療法:

  中藥可以內治也可以外治,應根據病情辨證施治。中藥提取物如複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對某些患者有效。應注意中藥也可導致嚴重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肝、腎損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