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小便帶血怎麼回事

  嬰兒出現便血的原因很多,整個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此症。肛門排出的便中帶血,不管顏色是鮮紅的、暗紅的還是柏油樣的,都稱為便血。大多數便血都是由於消化道疾病引起的,但也可以是全身疾病表現的一部分,有時因吞入來自消化道外的血液也可引起“便血”。

  嬰兒便血有哪些原因
       
        大便中帶有血液及黏液

  痢疾:包括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患兒往往有發熱、腹痛、大便次數增多,“裡急後重”***指每次拉一點點,剛拉完又想拉,有肛門下墜、大便拉不完的感覺***、便中混有新鮮血液及黏液等症狀。  中毒性菌痢是細菌性痢疾中最凶險的一種,多見於2-7歲的嬰兒,好發於夏秋季,這種痢疾在便血開始前,即可出現中毒性休克的表現。  急性壞死性腸炎:又稱急性出血性腸炎,有發熱、腹痛、腹脹、嘔吐、煩躁及感染中毒症狀,嚴重時可發生休克。患兒大便次數增多並帶有黏液血便,或像赤豆湯、洗肉水樣,腥臭味重。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明顯增加,常採取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  腸套疊:多見於2歲以內、尤其是4-10個月的嬰兒。

  大便像柏油顏色

  消化道潰瘍:嬰兒的大便像柏油顏色又稱黑便,出血部位可能在胃及小腸的上段,主要見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大便隱血試驗可呈陽性。  但是嬰兒的潰瘍與成人不一樣,便血前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適等症狀,也可能根本沒有胃疼、反酸的病史,而是突然排出柏油樣的黑便,通過X線檢查等可以證實診斷。消化道潰瘍引起的血便,通常可用藥物治療予以控制。

  大便拉完時滴出新鮮血液

  直腸息肉:這是嬰兒便血中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3-6歲的嬰兒。嬰兒往往在排便結束時出現鮮血,血量小,也不痛,不和糞便混雜在一起。  息肉多長在腸腔內黏膜上,像一個帶蒂的肉疙瘩,通常大小像蠶豆或黃豆。有經驗的醫生在直腸指檢時常可觸及息肉。若息肉繼發感染,則可出現黏液膿血便。息肉的治療可採取通過乙狀結腸鏡摘除或電灼等辦法。  肛裂、便祕:肛裂和便祕常“結伴”而行。肛裂即肛門口邊緣裂傷,嬰兒大便乾硬,有少量點滴鮮血,同時伴有排便痛。肛裂患兒平時應注意保持肛門區的清潔,多吃一些易消化及有潤滑大便功能的食物。  假如嬰兒有便祕,乾硬的大便經過肛門時,容易將腸黏膜磨破而導致出血。便祕的嬰兒排便時出血,但不痛,血色鮮紅,便時出血,便後出血自行停止。

  嬰兒便血有哪些類別

  1診斷根據出血量的多少可分為:

  潛血:少許消化道出血,肉眼看不到或不能分辨,需通過化驗才能判定。  少量便血:僅僅從肛門排少許血便,或內褲沾染少量血便。  大量便血:短期內大量便血,24小時內出血超過全身總血容量的15%~25%。  根據出血顏色可分為:  新鮮血便:顏色鮮紅多數為接近肛門部位出血和急性大量出血。  陳舊血便:顏色暗紅混有血凝塊,多為距離肛門較遠部位的腸道出血。  果醬樣血便:顏色暗紅混有黏液,是典型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血便。  黑便:為小腸或胃的緩慢出血。

  2根據出血原因可分為:

  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感染、過敏性紫癜、維生素K缺乏等。  腸道自身疾病:小腸:急性腸套疊、腸梗阻等。結腸: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肛門:肛裂、內、外痔瘡等。

  嬰兒便血的治療
       
        人工餵養的嬰兒很容易發生便祕,有的嬰兒還會因排便困難撐裂肛門引起便血,嬰兒貝哭鬧,媽咪著急,一家人都不得安寧。這主要因牛乳中酪蛋白含量過多造成大便乾燥堅硬,難以排出。[1]

  1、金蔬菜粥  餵養有方:五穀雜糧調理  白米或小米100克,紅薯或南瓜100克,菠菜或薺菜適量,高湯或水適量。做時先將米洗淨,浸泡20分鐘;紅薯洗淨去皮切成小丁;菠菜或薺菜洗淨,瀝乾水分切碎備用;再把米和紅薯放入冷水或冷高湯中煮成稀飯,煮好後放入蔬菜,煮開後即可關火,放溫服用。提醒一點,注意綠色蔬菜要在粥八、九成熟時候再加,以減少營養素破壞。  2、果仁桔皮粥  餵養有方:五穀雜糧調理  甜杏仁、松子仁和芝麻各5克,鮮川桔皮10克,粳米50克,砂糖適量。將桔皮切絲,杏仁、松仁和芝麻搗碎與桔皮共煎,然後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放糖後將少量炒熟的果仁末撒在粥上即成,適用於胸腹脹滿而大便祕結的寶貝。  嬰幼兒腹瀉  寶貝腹瀉一般多有腸道感染,夏季多為細菌感染,秋末冬初多為輪狀病毒感染,大多是由於小兒腸胃消化功能不足加之餵養不當所引起,所以調理脾胃功能必不可少。  調理法:  1、山藥粥  餵養有方:五穀雜糧調理  取山藥100克洗淨切薄片,小米100克洗淨後加水適量,旺火煮開,然後文火慢煮至成稀粥狀,分次喂服寶貝即可。  2、蛋黃油  餵養有方:五穀雜糧調理  將若干個雞蛋煮熟,去蛋白取蛋黃,把蛋黃置於小鍋內加熱翻炒,蛋黃逐漸變焦,變黑,最後滲出蛋黃油,去渣後服用。2歲以下的寶貝每次服5毫升,其他年齡寶貝根據症狀酌情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