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有幾種原因

  大便出血,簡稱便血,便血即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那麼大便出血由什麼原因引起是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大便出血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大便出血的原因

  腸炎:腸炎便血多由飲食、生活長期不規律造成腸道破潰引起,便血多為鮮紅或暗紅色,糞便呈稀水樣,混有膿血、味臭,辛辣食物,煙、酒刺激會導致便血加重。

  腸癌:腸癌早期排便習慣改變,後癌腫增長,經刺激破潰便血,血液鮮紅或暗紅,附於糞便表面,量不多,大便變細常帶惡臭黏液,腹瀉和便祕交替出現、消瘦。肛裂:肛裂便血由肛管面板裂開所致,便血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後有血跡,伴有劇烈痛疼。過食辛辣、糞便祕結、粗硬、努掙,刺激擦破肛門面板,會加劇便血、疼痛。

  痔瘡:痔瘡便血其原因是由腹內壓升高,糞便擦破痔塊粘膜組織所致,表現為大便時滴血或便紙上帶血,少數呈噴射狀出血。便祕、飲酒及辛辣飲食是痔瘡便血的主要誘因。

  大便出血的治療

  ***一***痔瘡便血

  痔無症狀不需治療,只需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保持會陰部清潔,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只有併發出血、脫垂、血栓形成及嵌頓等才需要治療。痔很少直接致死亡,但若治療不當,產生嚴重的併發症,亦可致命。

  內痔的各種非手術療法的目的都旨在促進痔周圍組織纖維化,將脫垂的肛管直腸粘膜固定在直腸壁的肌層,以固定鬆弛的肛墊,從而達到止血及防止脫垂的目的。

  當保守療法失敗或三、四期內痔周圍支援的結締組織被廣泛破壞時才考慮手術。

  根據以上觀點,內痔的治療宜重在減輕或消除其主要症狀,而非根治術。因此,解除痔的症狀較痔的大小變化更有意義,並被視作治療效果的標準。主要方法有注射療法、膠圈套扎療法、手術切除療法等。

  ***二***肛裂便血

  肛裂的治療原則是急性肛裂以保守療法即非手術療法為主,宜止痛止血,防止出現疼痛惡性迴圈。對慢性肛裂或者Ⅲ期肛裂,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徹底消除肛裂的病因及加劇疼痛的因素。

  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祕: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飲水,糾正便祕。可口服緩瀉劑或石蠟油,使大便鬆軟、潤滑,以利排便。

  區域性坐浴:用熱水或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溫度40℃~50℃***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溫水坐浴可鬆弛肛門括約肌,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促進炎症吸收,減輕疼痛,並清潔區域性,以利創口癒合。坐浴後可以外敷消炎止痛藥物,以減輕症狀。

  封閉療法:疼痛嚴重者,用1%~2%普魯卡因注射於肛裂基底部及兩側肛門括約肌內,可緩解括約肌痙攣以止痛。

  肛管擴張:適用於急性或慢性肛裂且未併發乳頭肥大及前哨痔者。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用手指擴張肛管,可解除肛管括約肌痙攣,達到止痛目的。

  手術治療:對經久不愈,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慢性肛裂,可採用手術治療。將肛裂及其周圍病變組織全部切除,使其成為新鮮創面,再行癒合。

  ***三***直腸癌便血

  直腸癌早期的便血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痔瘡便血,而不予以重視。所以,提高肛腸疾病的預防意識很重要。直腸癌需要手術治療。

  處方禁忌

  治療便血的關鍵,是要分清出血的輕重緩急,臨證處理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止血治療禁忌:治療便血首先考慮到止血,但止血並不是盲目地一概使用全身止血藥,臨床上要根據出血原因、部位、出血量及速度,採取不同的止血措施。如區域性藥物止血,區域性手術止血及全身藥物止血等。肛門區域性輕度出血,則以區域性止血為主;大出血時,則應立即採取全身止血,並配合區域性手術止血措施。

  2.痔出血治療禁忌:如肛裂、內痔、直腸息肉等間斷性便血,發病緩慢,量較少,則區域性應用涼血止血藥效果較好。當出血量較大、而患者又不願手術治療時,可配合全身應用止血藥。

  3.感染性腸病治療禁忌:慢性感染性腸病導致的粘液血便、膿血便,就要針對腸病綜合治療,不能簡單止血了事,否則只治標不治本,炎症不消除,症狀不會緩解。

  4.術後損傷治療禁忌:肛門直腸術後原發或繼發性出血,量較多,或出現大出血,病情急迫,則應立即採取區域性止血措施,找到出血點,予以結紮或壓迫止血,同時配合全身應用止血藥,區域性與全身治療同步進行。

  5.血液病治療禁忌:血液病導致的便血,採用全身止血,藥量要大,並配合區域性止血處理。

  6.消化性潰瘍出血治療禁忌消化道大出血在現有的檢查條件下找不到出血灶者,要及時全身止血。上消化道潰瘍所致的便黑血,除了按常規止血外,還要抗酸治潰瘍。

  7.心腦動脈栓塞者治療禁忌:患有心腦動脈硬化、腦栓塞者合併便血時,止血藥的應用必須適時適量,避免過度止血加重心腦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