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疾病下雨天會感覺更痛嗎

  頸椎介於頻繁活動而重量較大的透露與缺少活動而比較穩定的胸椎之間,其活動度很大。那麼,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頸椎疾病的症狀,希望對你有幫助。

  頸椎疾病的症狀

  1、眩暈

  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症狀。病人因為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誘發眩暈症狀。前庭神經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即消失,發病時病人可有輕度失神及運動失調,表現為行走不穩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不伴意識障礙。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眩暈屬中樞性眩暈症;迷路缺血性病變屬周圍性眩暈症。部分病人有噁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少數病人有複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症狀。

  2、頭痛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病人在發病時,頭痛和眩暈症狀一般同時存在。其中枕大神經病變是引起頭痛的主要原因,因為椎動脈分支枕動脈供給枕大神經,臨床上椎動脈痙攣引頸椎病。

  起枕大神經缺血而出現枕大神經支配區頭痛症狀,為間歇性跳痛,從一側後頸部向枕部及半側頭部放射,並有灼熱感,少數病人有痛覺過敏,摸及頭部即感疼痛明顯。另外副神經周圍支配的斜方肌,其根性的病變或該肌外傷後可引起斜方肌痙攣,而從斜方肌穿出的枕大神經支受到擠壓誘發臨床症狀,寰椎或樞椎發生移位時也可刺激從中穿出的枕大神經而誘發頭痛。

  3、視覺障礙

  由於頸椎病引起椎-基底動脈系痙攣,繼發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變,少數病人可出現視力減退或視野缺損,嚴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失明現象。

  4、突然摔倒

  當病人頸部旋轉時突然感到下肢發軟而摔倒。臨床特徵是:發病時病人意識清楚,短時間內能自己起來,甚至行走。這有別於其他腦血管疾病。

  5、神經根性症狀

  由於區域性解剖的關係,椎動脈型的病人也常常伴有神經根性症狀。

  艾灸治療頸椎病

  01、灸合谷穴

  【取穴方法】在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面板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次灸10~20分鐘,一般每週灸3~4次。

  【功效】鎮靜安神,通絡活血,調氣鎮痛。

  02、灸後溪穴

  【取穴方法】握拳,在小指指頭彎曲處的外側,有一條明顯的橫紋,在此橫紋的盡頭,左右各一。

  【施灸方法】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面板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0分鐘,灸至面板產生紅暈為止。

  如何防治頸椎病

  天麻燉魚頭

  天麻10克,鮮鱅魚頭1個,生薑3片。天麻、鱅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可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於頸動脈型頸椎病。

  葛根煲豬脊

  葛根30克,豬脊骨500克。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飲湯食肉,常用有效。可益氣養陰,舒筋活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川烏粥

  生川烏12克,香米50克,慢火熬熟,下薑汁1茶匙,蜂蜜3大匙,攪勻,空腹啜服,可散寒通痺,適用於經絡痺阻型頸椎病。

  生薑粥

  粳米50克,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佐餐服食,可祛風散寒,適用於太陽經腧不利型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