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的經營主體是

  傳統農業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採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鐵器等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靠世代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發展,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農業。小編整理了一些傳統農業的經營主體,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傳統農業的經營主體

  ***一***普通農戶經營兼業化趨勢明顯

  兼業經營已經成為農戶家庭的顯著特徵。在收回的有效調查問卷中,98戶普通農戶中兼業經營的有74戶,佔比75.5%,其他未有兼業經營的農戶均為60歲以上老齡者組成的核心家庭。兼業形式以打工為主,有54戶,佔兼業戶總數的73.0%;做小本生意的有13戶,佔比17.5%;從事其他行業的有7戶,佔比9.5%。

  ***二***農業專業大戶蓬勃發展

  當地調查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底,潼南縣共有專業大戶2905戶***不包括家庭農場***,其中畜禽養殖大戶1685戶,水產養殖大戶235戶,種植大戶850戶,其他加工銷售、農機服務等135戶,當年專業大戶總數比上年新增453戶,增幅達到18.47%。

  ***三***家庭農場呈多樣化

  截至2013年底,潼南縣已有家庭農場315家,大足區有355家。從型別上看,當地已經逐步培育出龍頭帶動型***農業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專攻型***如專攻標準化無公害產品***、生態迴圈型***如“稻田+泥鰍”種養結合***、設施農業型***如發展大棚設施種植***、休閒觀光型***提供採摘、垂釣、餐飲休閒服務***等家庭農場。

  ***四***農民合作方式有新變化

  除專業合作外,股份合作社成為農業經營的新型合作方式。截至2013年底,潼南縣已有新型股份合作社32家,改建新型股份合作社2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也開始在當地生根發芽。該縣S鎮前塘村等地,部分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既促進了土地流轉,又能從聯合生產經營中獲得分紅收入。

  ***五***農業龍頭企業逐漸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潼南縣共有農業龍頭企業68家,大足區有農業龍頭企業141家。龍頭企業在推動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上作用逐漸凸顯。2013年,大足區農業龍頭企業總產值達到38億元,佔全區農業產值的70%,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近2.5萬人,帶動農戶15萬戶以上,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傳統農業的經營發展

  傳統農業是由粗放經營逐步轉向精耕細作,由完全放牧轉向舍飼或放牧與舍飼相結合,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生產力水平等均較原始農業大有提高。傳統農業的特點是精耕細作,農業部門結構較單一,生產規模較小,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術仍較落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差,農業生態系統功效低,商品經濟較薄弱,基本上沒有形成生產地域分工。傳統農業從奴隸社會起,經封建社會一直到資本主義社會初期,甚至現在仍廣泛存在於世界上許多經濟不發達國家。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古國,歷來注重精耕細作,大量施用有機肥,興修農田水利發展灌溉,實行輪作、複種,種植豆科作物和綠肥以及農牧結合等。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仍需保持和發揚中國傳統農業特點,逐步走"生態農業"和"現代農業"道路,建設優質、高產、低耗的農業生態系統,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傳統農業的經營特徵

  技術狀況長期保持不變

  農民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長期不變

  傳統生產要素的需求和供給處於長期均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