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將推行高中教育免費

  兩會期間,部分人大代表表示,近幾年浙江、廣東、河北多地都嘗試了高中免費教育,取得很好反響,這表明可以在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加快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兩會期間,部分人大代表表示,近幾年浙江、廣東、河北多地都嘗試了高中免費教育,取得很好反響,這表明可以在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加快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

  代表們的提議其實是對我們教育工作的一種肯定與鞭策,但考慮到諸多因素,推進高中教育普及工作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有先有後,量力慢行。

  一則,政府財力難以支撐。自1986年公佈實施的義務教育法提出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後,歷經25年的努力,2011年所有省***區、市***才通過國家“普九”驗收。但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還存在明顯差距,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求與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們在鞏固義務教育成果,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還有諸多問題急需解決。為此,2012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並啟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工作,目的就在於鞏固義務教育成果,解決遺留問題,保證每一個孩子“上好學”。

  準化學校建設

>

  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工作配套的標準化學校建設、“改薄”專案也在有序、快速推進,這些工作都需要中央、省市縣拿出更多的資金。此時,如果將高中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階段,對於中央、省市縣來說,首先在財政上就有許多困難,特別是對經濟不發達地區市縣一級政府來說本來財政收入的蛋糕就那麼大,突然多出一大塊要被切去,財力難以支撐。筆者所在縣也在嘗試高中免費教育,但每年要拿出2300萬元支付學費,這對於一個財政收入剛過7億的國家級貧困縣來說壓力頗大。所以,高中免費教育要在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先試先行”,逐步推進;同時也要體現教育的公平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區域加大省一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支援部分貧困地區實施高中免費教育。

  另外,教育時機還不成熟。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到初中由原先的選拔性考試轉變為檢測性考試,全部六年級畢業生不論學業水平如何均要升入初中就讀,這是教育的進步。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沒有了選拔性檢測,學生的競爭意識明顯有所下降,教師的職業態度也有所下降。如果將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就意味著初中畢業生不論學業水平如何全部可以升入高中,這對高中的基礎設施、師資、課程安排、學生日常管理等會造成不小的壓力。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高,學生選擇多元化不夠的情況下,高考競爭會更加殘酷,進而產生更多的教育問題、社會問題。

  與此同時,對於眾多中等專業學校來說這可能更是一個災難。目前,雖然國家鼓勵初中畢業生到中等專業學校就讀,並出臺了補助學費、生活費等諸多惠民措施,但學生、家長就讀的意願依然很低。如果此時高中沒了選拔限制,中專來可能會面臨生源枯竭的窘境。國家既需要高學歷的理論人才,也需要大量的“藍領人才”,學生不讀職業院校,人才結構必然會失衡。

  所以,在政府財力難以有效保障高中教育完全免費的情況下,倉促推進不僅不利於高中教育的普及與質量,也會影響到九年義務教育的深入鞏固與提升。加之,目前高考的選拔功能一時還無法改變,高中的學生培養目標也未有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還有大量中等專業學校的存在及人才體系結構影響,現階段高中教育還應以穩定現狀,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為主,並相應地加強對家長、學生的宣傳教育力度,讓人們逐步接受以個人生涯規劃、興趣特長等為依據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