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食譜助女人滋補身體
冬至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間段,女性怕冷一定要做好養生工作,那麼,女性冬至如何養生。下面小編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女人滋補身體的食譜
一、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薑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
1、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
2、中藥洗淨,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
3、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薑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後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二、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雞肉50%,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薑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
1、將牛膝洗淨浸潤後,切成斜口片。
2、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淨;火腿洗淨後,切成絲。
3、蘑菇水發後,切成絲;生薑、蔥洗淨後,切成薑片、蔥段。
4、將發脹後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
5、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後,撒在周圍;薑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後,立即出籠,揀去薑片、蔥節,調味後即成。
功效: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
女性冬至養生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屬寒性體質,因此,日常中應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處於生理週期的時候,更要注意飲食的科學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強頸、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觀而減少衣物,一旦受涼,容易導致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損害健康。
2、堅持晚間泡腳
中醫認為,人體中的寒氣是由大地經足部進入人體的,因此,多泡腳可有效幫助女性保暖。但泡腳一定要堅持,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只有長期堅持,才能起到保健養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注意養肝護肝
女子以血為本,肝為女子先天。對於女性而言,肝臟這個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洩,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肝藏血,在志為怒,開竅於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傷肝,與眼睛有關的疾病、與筋有關的疾病、婦女月經不調等婦科問題,往往與肝有關。
肝的生理特點就是“主升、主動、主散”。怎樣養肝?主要從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屬木,所以養肝首先要滋陰,其次是養血。肝負責儲藏血液,調節血量,如果身體裡血液供應出了問題,肝肯定難辭其咎,所以養肝必須養血。女性養肝可多吃蔥、蒜,蕎麥、薺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萵筍、茄子、馬蹄、黃瓜、蘑菇等。
4、適量進補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禦寒冷,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
冬至必吃的食物推薦
1、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2、湯圓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3、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4、年糕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紅、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5、餈粑
在雲南,冬至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到了這一天,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地圍在火盆邊,有說有笑地烘烤著餈粑,遇上有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也是烤上一個餈粑。
6、薑母鴨
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
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