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勵志故事

  關於有哪些呢?青春,你是那早晨樹梢上低聲鳴叫的小鳥,你是那湛藍天空放飛的信鴿,你是我回憶裡永遠不褪色的日記,你是我生命中永遠歡唱的讚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篇一:盡情做自己

  從歐洲旅行回來,不止一次回想起在德國慕尼黑街頭見到的一個表演吹氣球的小丑。

  那個小丑的雙手非常靈巧,輕輕鬆鬆地一拉一吹,轉眼間就扭轉出各種花樣的氣球,做出可愛的小狗就送給小女孩,做出美麗的花朵就送給金髮美女。

  有一個非常精緻的帶著小鴨子圖案的游泳圈,小丑輕輕鬆鬆就將它套進一個小寶貝身上,小寶貝高興地“咯咯咯”笑。小丑快樂地穿梭在人群中,像花蝴蝶一樣,邊走邊吹氣球,吹好了就送給跟在他身後的男男女女。他的花招多得不得了,圍觀的人群笑聲不斷。接著他把帽子摘下來,有人投錢幣給他,才看到他的禿頭,想來是中年男子了。

  後來小丑停止表演坐在路旁休息,我和他聊了幾句,才知道他是法國人,從16歲起就立志扮小丑,至今已經24年了。“我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打算做到老死。我是一個小丑,也願永遠做一個給人帶去歡樂的小丑。”聽他這樣說時,我內心感慨無盡。

  這是一個人人都渴求成功的時代,也是一個人人都被告知依靠勤勞工作最後可以獲得成功的時代。我們總是很容易讓一些無謂的成功計劃矇住我們生命的歡樂和智慧的光芒。很多人就在這種對成功的追逐中落得心力交瘁、遍體鱗傷。阿甘的一句“我累了,我要回家”道出了所有現代人內心的疲憊與無助,不做自己,則是所有現代人疲憊的根源。

  認識自己、扮演自己、實踐自己,我們也可以活得像魚一樣悠閒,像鳥一樣輕快,像花一樣燦爛。盡情做自己,就算是做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丑,只要擁有了內心的快樂和富足,你擁有的就是最美的人間天堂。

  篇二:我矮小,但不卑微

  八歲之前,除了個子比同齡人稍顯矮小,他與眾多的孩子並無不同。上小學二年級,他坐在教室的最前排,因為他的個子是班上最矮的,只有1.2米。而這個身高從此沒有再改變過。直到長成20歲的成年人,他依然是一張胖乎乎的娃娃臉,連聲音都那麼細脆。

  他患了一種奇怪的病,醫學上稱是內分泌失常導致的。在他的身上不容易看到歲月的痕跡,他的生活卻因此陷入了困境。

  他的家境並不富裕,父母都是農民,卻供著三個孩子唸書。他上中學時,三個孩子越來越沉重的學雜費終於讓父母支撐不住,他們決定從學校抽回一個孩子。這時,他們的目光首先落到了矮小的他身上。用周圍人的話說,他這麼矮,上了大學又有什麼用。可他倔強地回絕了父親:“我要上學,學費我自己想辦法!”從此,他拎著一個大大的塑料袋開始了自己的拾荒生涯,然後再將那一包包的廢品換成他的學費。

  在後來的一次事故中,父親不幸喪失了勞動能力,矮小的他不得不連兄妹的擔子也替父母扛起來。在家鄉一帶轉,那點賣破爛的錢已遠遠不夠。偶然的機會,他聽人說煙臺一帶拾荒的人少,就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自己讀書的學校,和父親滿懷希望地踏上了新的拾荒之旅。

  到了煙臺,他才發現一個無可迴避的現實。煙臺街角的垃圾箱差不多和他的身高一樣,望著那樣的高度,他只有嘆息。沒有辦法,他只能到處轉著去拾一些人們隨手扔掉的瓶瓶袋袋,那份微薄的收入連餬口都困難。父親拉著他上街去乞討,他說他不願意去做不勞而獲的乞丐。但最終還是因為生計,他加入了乞討的行列。

  拾荒乞討的間隙,他坐在人來車往的大街邊捧著書本旁若無人地看,父親說討飯的看書有什麼用。他反駁父親說,乞丐也有兩種。一種是形式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他是第一種,他要儘早脫離這種乞討生涯。父親對兒子的話大為不解,乞丐就是乞丐,就是討飯的,一個討飯的人還談什麼理想?他不同意父親的觀點,到處留意著招工招考資訊,希望找到一份適合自己做的工作。閱報欄前,他墊起三塊磚頭才能昂頭看清楚上面的資訊,他一條條貪婪地讀著,用手中的筆又寫又記;他更加用功地學習。在拾荒與乞討的間隙,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與決心,學完了高中的所有課程;他珍惜身邊的每一點機會,收購來的破舊書刊也成了他絕好的教材;他到煙臺各大高校門前轉,不僅僅為了拾荒,他要自己去感受那份神聖殿堂的氣氛……他有一個小小的夢想,他也想自由地飛翔,而知識是惟一能讓他飛翔的翅膀。

  一個小小的男孩,揹著大大的塑料袋子,手上卻捧著一本或薄或厚的書,奔波在那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他,成了那個城市一道特殊的風景,只是,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2003年6月的一天,他帶著自己整理的故事走進了《煙臺晨報》記者的辦公室。他要向人傾訴,他有一個夢想。他的故事感動了記者,很快見報,並很快感動了那個城市。市民們紛紛打電話到報社,要求資助這個自強不息的孩子。他真的不負眾望,那年,他參加高考並以超出本科線30分的成績被重慶工商大學錄取。

  他就是袖珍男孩魏澤陽,現為重慶工商大學大三學生。

  有人問他為什麼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從容地說:“我可以貧窮,卻不可以低賤,我可以矮小,卻不可以卑微!”一口仍顯稚嫩的男聲,一張充滿自信的臉,讓人為之深深感動。

  篇三:門外,有雙虔誠的眼睛

  說來奇怪:有的人與你相處,可一閉上眼睛,還是記不清他的模樣;而有的人與你只是萍水相逢、擦肩而過,卻能讓你久久難忘。

  那日,開始天氣非常好,晴空萬里,風和日麗。我和幾個同學坐在美展大廳的一道門內,當售票員兼把門的。這個展覽是系裡為參加美術考試的考生而舉辦的:一張大大的桌子上,掛了一張大大的海報,上面寫了幾個大大的紅字——票價五元。

  來看展覽的人還真不少:有家長帶孩子的,有老師帶學生的,也有一個人來的。我們一邊賣票一邊收錢,眼睛眯成一條線——這並不是見錢眼開,而是因為那種蠢蠢欲動的成就感。錢算什麼?再說,辦這個展覽並非為了掙錢。大門一直敞開著,凡是認識的甚至臉熟的,我們一律免票。

  不知什麼時候,天突然暗下來,接著便下起了雨。望著那晦暗的天空,我的心情一下子就變壞了,且有了一股火。驀然,從雨中跑來一個十多歲的年輕人,抱著腦袋就往大廳裡衝。我急忙將他喝住,並冷冷地伸過一隻手。他立刻明白過來,乖乖地掏出錢來。進了二門,站到我的身後,悠然自得地欣賞起雨景來。我斜他一眼,問:“你怎麼不進去?”他不屑地一笑:“我是來躲雨的!”一句話,差點把我氣個倒仰——這,簡直是對藝術的褻瀆!

  就在這當兒,又一個身影匆匆閃了進來,直奔大廳。我憋著一肚子氣正沒處發,這下讓他撞到槍口上了:“買票!”

  我這一喊還挺管用,他立刻就收住了腳步,並將目光投向那張海報。這是一個十八九歲的男孩兒,穿了一件雖無補丁但早已過時的舊衣服,一雙老式旅遊鞋沾滿了泥水,已看不清本色。他的頭髮被雨水淋成一縷一縷的,正滴著水。他伸出一隻凍得發紫的手,先從兜裡掏出兩塊錢,接著掏出一塊錢。隨後,他又摸出幾枚硬幣,最終也沒湊夠一張門票錢。他頗感沮喪,蹙蹙眉頭,憂鬱的臉上掛著一絲失望,輕輕說聲“對不起”,便猛地轉過身去。他的眼睛始終沒有抬起,裡面也許有淚水。我微微一怔,急忙跑到大門口,想把他喊回來,可他卻連頭也沒回地消失在雨霧裡。

  我感到一陣寒徹骨髓的涼意。無疑,他肯定是一個真正的美術愛好者,或因家境貧寒,或因父母離異,或因失去親人而寄養在親戚家中……為了看這個畫展,他一定走了很遠很遠的路,也許還省了早餐……然而,就在這藝術聖殿的門口,他因為“錢”被攔在了門外——還有那剛剛長成的自尊。以後,他還會對藝術那麼執著麼?會不會因為這件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如果是這樣,那……我真不敢再往下想。

  望著那綿綿的秋雨,大家默默無語,包括那位花錢躲雨的年輕人。這時,我想起一段名言:門裡的眼睛漫不經心地望著門外的風景;而門外,又有多少雙朝聖者虔誠的眼睛望著門裡。

  至今,我仍後悔不已。我真想在新生報到的隊伍裡,看到那雙虔誠的眼睛……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