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賞析大全

  一、 負薪救火,揚湯止沸,以暴易暴,與亂同道,莫可測也,後嗣何觀!《舊唐書·魏徵傳》

  譯文:揹著木柴去救火,揚起沸水來止沸,用殘暴來代替殘暴,與原來的混亂同出一轍,其後果之嚴重是很難測的,這樣下去,繼前朝而為君的,給後代還有什麼可顯示的呢?

  二、 居官當廉正自守,毋黷貨以喪身敗家。《元史·劉斌傳》

  譯文:當官的人應該廉潔公正,堅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為貪財而喪身敗家。

  三、 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明史·湯和傳》

  譯文: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微瑣事。

  四、 聚如丘山,散如風雨,迅如雷電,捷如鷹鶻。《元史·郝經傳》

  譯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勝***: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如同山丘一樣不可震撼,分散的時候又如風雨一樣無處不在,行動可以像閃電一樣迅速,動作可以像鷹鶻一樣凶猛。

  五、 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譯文:朝廷裡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麼要求天下的人行為端正呢?

  六、 馨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舊唐書·李密傳》

  譯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筆***也寫不完罪惡;放盡東海之水也無法流完惡行!***罪大惡極***

  七、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傳》

  譯文: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八、 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北史·后妃列傳》

  譯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位來。

  九、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譯文:聰明人捨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十、 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隋書·文帝紀》

  譯文: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儘管需要修養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十一、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譯文: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十二、 為國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質後文。《宋書·江夷傳》

  譯文:治理國家的道理是給民以食物不如給民以信義,做人首先要講誠信,才可以飾之以文。

  十三、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十四、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滑稽列傳》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十五、 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後漢書·劉般傳》

  譯文: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

  十六、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楊震傳》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十七、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譯文: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裡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十八、 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譯文:應該像面臨著深淵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提心吊膽,害怕得發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謹慎。

  十九、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

  二十、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

  譯文: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