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教育論文

  一直以來,關注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及做好教育工作都是中國教育的重點,多年來有關機構一直在致力於如何開拓出更好、更有效、更有意義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美國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對中國教育的影響和啟示》

  【摘 要】一直以來,關注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及做好教育工作都是中國教育的重點,多年來有關機構一直在致力於如何開拓出更好、更有效、更有意義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而目前在美國青少年發展研究領域中極為流行一種對於青少年發展的全新理論――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PYD***。在美國,青少年積極發展思潮為美國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及成長髮展帶去了許多重大及有利的意義,正確地把握與運用這一理論對於中國青少年的創新教育有著很大的正面意義與啟示。

  【關鍵詞】青少年積極發展思潮 中國青少年教育 積極意義與啟示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023-02

  現階段,對青少年的教育已不僅僅是隻追求分數和如何創造更高的學歷,而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也不僅僅是培養高素質、高道德、對國家有積極貢獻的學子了,而是同時也注重學生天性的發展和如何健康的發展,更加註重學生的天賦、強項、自身的興趣和未來的潛力。而美國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關注的中心就在於此。所以,對於積極發展理論內容及意義的研究對於中國青少年教育的啟示將至關重要。

  一 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產生的背景

  20世紀末美國誕生了一種全新的而且與傳統心理學大不相同的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這一理論是奠定了青少年積極發展論的理論基礎之一。積極心理學是重點研究、強調與心理生活相關的積極因素,如人的幸福感、人的美德、人們對積極態度的情感體會、積極的人格特徵、人格品質以及積極的社會制度等,和通常研究心理的消極因素如抑鬱、恐懼等的心理學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美國一位名叫賽裡格曼的心理學專家提出,研究消極心理的傳統心理學為社會的穩定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事實上,人類不能僅僅依靠修補心理上的不足和問題來推動社會進步,我們需要轉變心理學的研究內容,通過研究人類心理中積極的品質來造福社會,從而建立了積極心理學。在積極心理學研究這些積極內容的條件下,積極發展的理論很好地利用了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從而發展壯大了起來。另外,對於青少年認識的兩種取向的研究也對積極發展理論的產生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們要培養以及塑造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等觀念是進行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關鍵。由彼得・貝森總結出的兩種青少年發展的觀點,有一種觀點是將青少年當做“不完善”的人,這和預防科學發展有緊密聯絡,把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學習困難、情感受挫、有破壞性行為等作為研究重點,而且主要研究解決困難的辦法以及方式,許多研究心理學的專家、心理諮詢師等認同這一觀點和做法。總而言之,這種觀點是用消極的視角看待青少年發展中的問題。另外一種觀點叫做PYD,它不是用來解決青少年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它主要研究的是青少年的優點、能力以及潛質等,並且注重開發青少年的這些積極方面,如鼓勵青少年參加有意義的活動,以積極的視角看待青少年的發展過程,近年來,這種觀點被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專家和學者所認可。另外一個對於積極發展理論的誕生有影響的因素就是國家對青少年發展過程的憂慮。其實在美國,有很多的青少年由於各自的特殊家庭狀況受著不同程度的傷害,影響其健康成長及發展。相比較生活在穩定、和諧家庭環境中的青少年而言,生活在已經破碎或是不穩定的家庭環境中的青少年,在智力水平、情感表達、性情穩定性以及社會適應等方面都不如前者,而且有著很大的差異。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視及網路的普及,現在的青少年受到色情、暴力等負面因素影響的機會越來越多,由於他們面對這些負面影響的處理能力有限,再加上沒有受到家庭或是社會的正確指引,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很是不利。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受到家庭或是社會不利因素的影響,更多的家長以及教育人士提出加強研究如何使青少年健康發展這一問題。在社會各界教育和心理學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重點發展青少年潛力的PYD在以社群為活動單位建立起來。

  二 什麼是美國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

  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是由利特首次提出,後經埃克勒、羅斯與勒納等學者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充實這一理論。美國百科全書總結各位學者的結論,總結出“PYD是一種用來描述家長、社群、政府組織和教育機構為促進青少年在興趣與能力等方面健康地發展而共同努力的新方式。PYD的目的在於通過給所有的青少年創造一種支援積極發展的社群氛圍,通過公益性組織和社群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參與社會實踐的活動,並鼓勵青少年為社群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梯姆・戴維斯提出,PYD是一場全民性的運動,PYD的創造和產生是建立在國家以及整個社會對青少年發展問題的積極的公眾觀點,來替代消極地對待青少年發展的觀念,PYD的目標是將青少年培養成為一名積極參與活動、勇於承擔責任的合格的社群成員。有專家提出,PYD既是一套積極發展的方案,還是一種積極的觀念,以社群作為活動中心,提供參與機會,激勵青少年充分展示和發展自身潛質。勒納等學者研究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提出了現今最有成效的目標5C方案,分別是5個C開頭的單詞縮寫:Competence***能力***。青少年在社會、認知、學術以及職業的具體的不同環境裡的積極的態度和行為。社會能力是人際交往技能,認知能力是決策制定技能,學習能力是知識模仿和理解技能,職業能力是做好本職工作的技能。Confidence***自信***。青少年內部在自我價值以及自我效能的一種整體感受。Connection***連結***。青少年和夥伴、家庭學校和社會間的交往和關係,反映青少年同其他人和規章制度的連結。Character***品格***。青少年尊重社會以及文化發展,能夠具有正確衡量道德的善惡和正直等的標準。Caring and Compassion***關愛與同情***。擁有關愛他人、憐憫他人的情感體會。我們培養青少年積極發展是要塑造青少年積極的個體,這個個體需要具有社會能力、學術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職業能力,這個個體要能夠和夥伴、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保持相互聯絡,要懂得尊重文化和社會,具有正確的行為準則,能夠判斷道德的正確與否,是一個正直的青少年,能夠積極評價自我價值以及自我效能,富有愛心,充滿同情心的青少年個體。勒納補充說,如果上述的5個C能夠同時體現在一個青少年身上時,它們會合併產生第6個C,就是Contribution***貢獻***。換句話說,如果青少年能夠積極地貢獻於家庭、社群、學校以及自己,就能夠很好的表現5個C。這5個C組成並完善了評價積極發展理論的系統,有力地推動著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的創新和發展。而且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具有開放式結構的特點,以融合多種教育理論為基礎,包括預防科學***Prevention Science***、社交與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品格教育、積極心理學與應用發展科學***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儘管,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所融合的多種教育理論各不相同的研究重點和描述語言,不過對於青少年積極發展是具有很多的一致性。

  三 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的研究意義和啟示

  研究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的正面意義在於鼓勵我們從積極的角度評價青少年的發展,比起控制和預防青少年犯罪而言,注重使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促進青少年的積極發展效果更好;在逐步讓青少年積極貢獻家庭以及社會的同時完成青少年社會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心理學研究者提出青少年貢獻更多更有利於其發展而不是得到更多。比如彼得・貝森學者就認為,每個社群的青少年都應該給自己居住的社群每週做一次一小時的志願服務,這樣既能夠以社群為開展、進行青少年積極教育模式的單位,有些較成熟的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課程有效地加強了青少年互動性的參與其居住社群的活動,還可以把青少年健康發展心理學與道德教育理論相結合,構建成青少年積極發展的研究結構和框架。

  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對於中國青少年的教育有著極大的啟示。尤其是在中國教育現狀的條件下,研究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具有更加長遠的意義。現階段,中國進行的針對青少年教育問題的研究重點在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其心理髮展具有哪些特徵。這個系列的研究對於發現和解決青少年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有很大作用,不過這些問題的研究都是根據生物學個體研究模式進行的,基本不涉及和聯絡家庭變故與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而且,傳統的研究模式忽視分析現象形成的原因在現象表現,缺少事實證明多用思辨方法,更傾向研究青少年行為極少研究其心理狀況,不綜合多因素多角度考慮多數使用單因素分析,導致中國針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研究無法適應其發展。所以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為改善中國差生多的問題提供新的視角,也為豐富中國青少年的社群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正規化。積極發展理論的目標之一是加強對青少年行為能力的培養,加強行為能力的培養,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節。針對中國青少年教育的現狀,因為過於模式化導致創造力低下,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更是低於同齡發達國家水平,因此對這一目標的深入理解和貫徹,將其整合到我們的教育教學方面,這將對中國青少年能力的培養髮揮更大的理論支援作用。

  四 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的不足之處

  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也存在許多不足。丹尼爾等學者在認同PYD模式具有的積極作用後,也提出一些這種方法的兩點不足之處:***1***青少年積極發展的定義還不準確,自1997年學者彼得・貝森倡議使用40個青少年成長性特徵,到學者勒納在2004年提出了5個C目標,還有後續的學者奧博瑞恩總結的五個核心能力***自我意識、社會意識、自我管理、處理關係的技能和負責任的行動***,這三種概念經常混淆使用;***2***跨不同文化基礎研究青少年積極發展的研究太少,無法肯定在西方國家適用的PYD模式到其他國家有同樣或者其他效果,由政府從上至下地推動青少年積極發展的方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家長、學校以及社群進行配合,往往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 結束語

  所以,我們要批判地繼承美國青少年積極發展思潮這一思想。縱然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有著很多的優點和重大的意義,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照搬美國的模式。我們還要結合中國國情、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中國學生自身的特點、中國一直以來教育傳統的適應甚至是中國教師的教育特點,我們要依據這些因素來對青少年積極教育理論進行改造及完善,創新出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教育特點的積極發展理論。可見,對於青少年積極發展理論的良好利用將會為中國以後的青少年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