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電視的憂患與生存之道

  教育電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辦以來,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廣播電視領域一道獨特的風景。在發展歷程中,教育電視整體辦臺規模實現了由小到大的量變,然而,在期望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卻充滿了內憂外患。在衛視和城市臺的合圍下,教育電視處境艱難。電視節目製作和購買成本水漲船高,尤其是優質電視劇,教育電視臺資金有限,對此只能望洋興嘆。有些教育電視進不了數字網,只能通過無線發射,傳播範圍狹窄;有些被整合進入廣電系統,失去了自主權;有些辦臺經費少、規模小的地方臺在整合中失去了陣地。

  在關於教育電視的辦臺要求中,對內容有著明確的規定,就是以教育教學電視節目為主要內容。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發展,上級主管部門就會很放心,然而,辦著辦著,突然有一天就會“窮得揭不開鍋”了,原因是收視面狹窄導致收視率低,廣告客戶流失,最後就是資金週轉不靈,節目製作和購買沒有經費,只能靠上級撥款過日子。

  當然,實際這樣做的教育臺很少。在電視節目的設定上,各教育臺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無錫教育臺從開播以來,主辦過《今日校園》、《市民學校》、《文化廣場》等一些具有教育性、藝術性的節目,也得到了目標人群的歡迎,但由於節目收看物件狹窄、製作質量一般,節目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一些經濟資訊類節目,如房產、家裝、健康、美容、財經等節目,既滿足了市民的資訊需求,又達成了客戶的傳播要求,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成為了許多教育臺的支柱性節目。

  久而久之,教育臺逐漸地模糊了教育的概念,只能用“大教育”來自圓其說。

  人才在媒體競爭中極其重要,對於教育電視臺來說,要想取得飛躍,機制改革是土壤,人才戰略是關鍵。然而,對於一流的人才來說,教育電視這個舞臺,顯然太小了,不能讓他們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而教育電視也不能夠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待遇,最後進入到教育電視臺的員工,絕大多數是“退而求其次”的求職者。

  教育電視該怎麼辦?

  1.產業發展競合

  隨著無錫打造全國感測物聯領軍城市目標的提出,無錫各行各業迅速行動起來,感知生產、感知環保、感知交通、感知農業、感知物流等專案紛紛出臺,政府也提供了配套資金予以扶持。

  無錫教育臺敏銳地捕捉到發展機遇,率先在全市提出感知教育專案,經過政府立項後,作為全市感測物聯的重要專案,優先支援發展。同時,無錫教育臺充分利用承辦全國中小學校園電視節目評選活動的契機,針對當前學生電影放映的實際困難,充分領會國家政策,率先提出在全國建立中小學校園電影院線,通過研究與實踐並舉,公益與商業結合的思路,與各地各校開展合作。

  無錫教育臺還主動對接國家級媒體,與中國教育電視臺主辦的國家教育新媒體“學習超市”合作,建立無錫站,並主動承擔“感知生長”、“仰望星空”專案的研究與實施,由專案總部進行投資,在無錫建立了幾十個實施點,產生了規模效應。

  2.臺網有機融合

  無錫教育臺在原有教育網的基礎上建立了綜合性入口網站——無錫新視網,在工信部註冊,在江蘇省廣電局進行視訊備案,目前正在申報網路視訊許可證,時機成熟後將申辦網路電視臺。為解決網路資源的問題,無錫教育臺要求各部門不僅要將最新播出的視訊節目及時上網,還要彙集各地各類最新資訊,打造以視訊為優勢的綜合性網站。
  為解決網路編輯人員不足,無錫教育臺要求各部門分別負責網站各子頻道的編輯工作,並由總編室督促推進。

  經過半年推進,在基本不增加人員、資金以及裝置的基礎上,新視傳媒網已經初具雛形,隨著今後在廣告營運、活動互動等方面功能的加強,一個新的強勢媒體將與無錫教育臺互為依託,共同發展。

  3.教育資源整合

  教育電視與綜合性電視媒體最大的不同在於教育,最大的制約是教育,最大的優勢也是教育。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發展,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再也不是關起門來做文章,學校品牌的建設與推廣需要媒體發揮更大的作用。十多年前,無錫教育臺就充分利用電視、網路、報紙,與學校加強合作,共同宣傳先進的辦學理念與方法,樹立了一批優秀典型;近年來,無錫教育臺與時俱進,積極引導學校加強品牌建設,提升教育內涵,與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得到了學校的歡迎,也提升了自身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