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賞析論文範文

  藝術作品賞析是藝術動態活動過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是人們對藝術作品的具體把握,是審美活動的主要形態之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方方《風景》中七哥的藝術形象

  80年代末的中國文壇上出現了一種新的審美流派和文學流派,這便是新寫實主義,作為新寫實主義代表作家之一的方方,以其一篇名為《風景》的小說享譽文壇,成為當代作家中寫實主義的主力軍。方方《風景》中的七哥形象一直以來備受爭議,本文便淺析一下《風景》中七哥的形象。

  一、作者方方筆下的七哥

  方方筆下的七哥是一個不加幻化與淨化的現實形象,他在武漢的河南棚子中出生,在與下鋪蘇北佬的交往中成長,在改變自己命運的路途中不斷奮進。七哥像是看透了這個物質社會的智者,回到家總是賣弄他的那一套,而原來會拿刀割下他舌頭的父親,現在卻不敢了。七哥,成功了,現在他是個人物。父親忍住自己全部的驕傲去適應這個人物。在我看來,成功的七哥儼然成了這個物質社會的代表,而忍著驕傲適應七哥的父親似乎就是我們對這個時代的適應。等到我們像父親一樣完全適應了七哥所代表的物質社會時,或許,也會像那個原來不承認七哥是自己兒子的父親一樣,對他崇拜,並且驕傲地說“就小七子像我的兒子”。方方筆下的七哥就像是我們自己一樣,在七哥身上你找不出紅色文學中那麼濃重的淨化氣,他源於生活,是一個接地氣的人物。他源於這個現實的社會,他就是我們,我們就像他一樣地改變著、分裂著。

  二、不同的環境對於七哥的影響

  七哥從小到大經歷過幾種不同的環境,小時候在備受打罵、煎熬、不被承認的家庭環境,下鄉時壓抑自己沉默得像條狗的鄉村環境,大學中與田水生交往時的恍然大悟。這些都導致了七哥不同的心裡感受。

  小時候的打罵,使七哥對那個冷漠毫無溫暖的家庭,包含恨意。

  下鄉時,七哥仍然是沉默的。可是,這種表面的沉默並不代表著七哥心靈上的平靜。當本我力量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它們會衝破“自我”的警戒。面對來勢洶湧的本我力量,自我的作用不會奏效,這種持續不斷的心理痛楚使七哥夢中行動起來。這是心中被壓抑的吶喊,而這種無意識的願望就是夢的起源,而夢遊是一種潛意識壓抑的情緒在適當的時機發作的表現。這正是人本性中被壓抑的“自我”的甦醒與宣洩。認為自己是“一直在陰間里老老實實做真正的死人”,這是七哥沒有經過思考回答出來的。這正是對本我的回答,七哥內心深處覺得自己與死人無異。

  遇到田水生正是七哥重生的那一天。在與其交往中,七哥看清了這個冷酷物質的社會。他知道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命運” ,他在尋找一個爆發的機會。而這個機會恰恰出現在感情方面,七哥先是與一個美麗的,儒雅氣質的女子戀愛兩年,並且談婚論嫁。就在快要結婚的時候,七哥遇到了一個比他大七、八歲且沒有生育能力的高幹子弟,他不惜一切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對她不是發自內心的真愛,而是想借助她實現自己的目的,報復他受屈辱的歷史。於是,“憑妻而貴”的七哥成功了,他的愛情也只能用“感激涕零”這四個字來形容,成功後如“哲人”一般出現在家鄉人眼中時,表面的安然也掩藏不住七哥內心的仇恨,這才是他的本我。

  三、“不合理”的現象也有其“合理性”

  七哥的形象在備受爭論之時,很多人也用一種批判的眼光去審視著七哥。為了權勢放棄愛人,為了官位不擇手段,為了形象虛偽地對著個體戶們讚美著自己本就厭惡至極的五哥和六哥。在部分人的眼中,七哥失去了生而為人的最低道德底線,徹底淪為了物質與金錢的奴隸。這樣一個“越來越胖”“似乎換了骨頭”的傢伙,不是壞人還能是什麼呢?

  但是,縱觀方方的《風景》,我們找不出一處批判七哥的話語。方方的筆觸一直是那麼的清淡,娓娓道來,沒有一絲一毫自己的主觀印象,只是在平靜地述說這一個故事,真正的“零度寫作”。方方的小說撕開了平靜如水的生活表象,去發掘人性惡的因素,但她的小說並非一味的溢惡,而是從社會環境對人的逼迫中深刻地寫出人性惡中某些合理的因素。七哥要出人頭地,來報復那個曾經苛待自己的社會。他的手段並不高尚,甚至卑鄙,但是作者並沒有對他進行指責,而是如實地道出了他這種選擇的合理性及其發展過程。我們不否認這是以惡抗惡,但我們也理解這種以惡抗惡。或許,在這個社會上,好人與壞人的界限就不是那麼明確,我們也沒有辦法因為一件事去判斷一個人的好壞,表象並不能決定什麼,我們都不要被迷惑。

  七哥的好壞我們無從判斷,他一方面順應這個醜陋的社會,一方面又收留孤兒。這個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就像一面鏡子關照著我們自身。我們不能說七哥看透了這個社會,因為,他也處在這個社會之中,我們都在不斷適應著這個被新寫實小說家們藉由的社會與時代。小說的結尾處寫到:“七哥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直到死都是無法判清的。七哥說,你把這個世界連同它本身都看透了之後你才會弄清你該有個什麼樣的活法。”就像小八子說的那樣,在社會中活著的我們永遠不會有看清的那一天,我們都還是幼稚的,淺薄的,因為,我們都還活在這個當下的社會。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