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圖書館學教育與圖書館人才需求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圖書館學 圖書館教育 圖書高人才 
  【論文摘要】近年來,在圖書館事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圖書館學教育卻在不斷地萎縮。我國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經過2O世紀8O年代發展的黃金時期以後,現在似乎進人了一個低谷,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逆向發展現象頗值得我們去思考、探索和研究。 
   
  一、圖書館學與圖書館學教育 
  圖書館學被作為一門獨立科學是從近代開始的。其產生源於圖書館工作實踐,自古代至中世紀,中外圖書館學的形成基礎都來自於圖書館工作實踐中對文獻收集、整理、儲存和利用方面的經驗和知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圖書館學面臨著歷史變革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特別是資訊化時代,資訊作為促進物質、能源等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已成為決定國家、地區和企業競爭的重要因素。圖書館學為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理論方法和實踐經驗,對於推進國民經濟資訊化和社會資訊化將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資訊資源特別缺乏,只有認識到資訊的稀缺,才能認識到在資訊資源的獲取上具有競爭性。圖書館學研究要把握好方向,緊密結合我國當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深入研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聯絡緊密的研究課題,加快研究程序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為了適應圖書館事業的迅速發展和滿足圖書館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自1978年起,各地紛紛開始創辦圖書館學系和專業。這些新的圖書館學系(專業)的興起不僅在規模和數量上超過了我國圖書館學教育最興盛的30年代,而且打破了內地圖書館學教育長期由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一統天下的格局,形成了一個全面發展的局面。 
  任何一門專業教育都離不開社會發展的需求,圖書館學也不例外。20世紀80年代前期圖書館學教育的興盛與80年代後期圖書館學教育的萎縮,儘管原因很複雜,但主要還是受社會轉型與發展的影響所致。因此,我們看待未來圖書館學教育的走向不能不考慮社會因素。從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看,圖書館學教育是具有美好前景的。理由有以下三點:一是21世紀的人類社會被稱為“知識社會”。在知識社會中,知識必將越來越成為社會的關鍵性資源,“社會”這一大廈將建立在專業化知識及專業知識人才的基礎之上。對知識的創新和對創新知識的有效應用,將越來越成為個人、組織、企業乃至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知識工作者的數量需求也會迅增。二是努力學習知識、有效獲取知識將成為新時代的社會風氣。圖書館作為知識存貯與傳遞的社會機構,將會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得到很大的發展。事業的發展必然拉動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三是有著相對穩定的基本國策——在未來的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的發展將呈現某些鮮明的社會特徵,如物質能源的緊缺會使國家更加重視“知識能源”的利用;消費領域的拓深,人們會在“溫飽”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文化、精神上的消費需求。因此,圖書館作為學術文化資源與消費的重要場所,也必然會進人一個大發展時期。隨著社會富裕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理性也會由“經濟理性”為主導轉向“經濟理性”與“人文理性”並重。經濟理性講究“效率”,追求利益最大化,把物質財富的大量擁有看成人生價值的實現;而人文理性則講究“意義”,把對社會的貢獻看成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未來社會理性的轉變,會導致人們求職觀、就業觀的轉變。從事圖書館工作,也會成為人們認為能體現人生價值的良好職業。基於以上幾點認識,我認為我國的圖書館事業將會在未來十年內得到較快的發展,圖書館學專業人才缺口也會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圖書館學專業教育將面臨著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近四五年以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專業的“進口”***招生***狀況一直不太好,但“出口”***就業***態勢已經明顯好轉,筆者認為,這就是圖書館事業已經走出低谷、正在趨向繁榮的一個先兆。而圖書館學碩士、博士的培養制度,更是圖書館學教育的一種提升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