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會議記錄

  地質災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下文是,歡迎閱讀!

  一

  4月29日,國土資源局長主持召開了全縣地質災害防治辦公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副局長李興凱、陳金銀、唐軍黨組成員馬義俊,縣國土資源局股室負責及相關業務人員參加了會議。現將會議有關事項摘要如下:

  一、會議聽取了地質環境股我縣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相關情況彙報。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重道遠。魯甸縣國土面積1489.39平方公里,轄9鄉3鎮。國土面積大部分為山地,地形地貌複雜。切割深,山高坡陡,地質結構脆弱、地震活動頻繁;汛期雨量集中、單點性大雨、暴雨時有發生,導致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頻繁發生,且點多面廣,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全縣除公路沿線外,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78***易發點11個***,涉及11個鄉鎮43個村民委員會,77個村民小組,其中有廠礦2個,街道4條。共威脅1822戶7826人的生命,潛在經濟損失492.9萬元。

  二、會議認為:我縣是地質災害易發區,旱情即將結束,汛期將至,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既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政治任務。有關股室要主動服務,積極配合鄉鎮政府,務必站在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上全力做好該項工作。

  三、會議決定:一是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地質災害防治是政府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是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一項公益性事業,對此,政府必須負總責。各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落實年度防治方案,建立相關制度;二是建立機制,完善預防體系。要建立與地質災害狀況相適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應急指揮機構和安全保障機構。建立地質災害預警預防系統,形成縣、鄉鎮、村、社監測員四級防禦網絡體系,並將災害點責任落實到人,最大限度地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三是強化措施,加強防治。要積極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落實地質災害汛前巡查、汛期調查、汛後檢查制度。

  二

  6月13日,副縣長劉光輝主持召開了琴亭鎮石柱下地質災害防治協調會。參加會議的有琴亭鎮黨委書記郭建斌、鎮長湯永勝,縣國土局副局長賀紹武,縣扶貧辦副主任朱澤清,縣建委副主任劉建清。現將會議有關事項摘要如下:

  一、會議聽取了縣國土局對石柱下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相關情況彙報。石柱山位於原自來水一廠東廁,山上山下居住村***居***民近50戶,由於山勢陡險、土質鬆散,受雨水侵襲影響,近年來山體滑坡、牆體裂縫現象越來越嚴重。目前坡體上下共有10幢房屋受到影響,其中有6幢房屋直接面臨危險。

  二、會議認為,我縣琴亭鎮石柱下是地質災害易發區,由於近段時期雨水天氣較多,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認真做好該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妥善對附近居民進行搬遷安置,既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政治任務。有關單位和琴亭鎮政府務必站在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上全力做好該項工作。

  三、會議決定:

  1、對直接面臨危險的6幢房屋的居住人員於6月15日前全部撤離完畢。由縣國土局和琴亭鎮政府共同進行調查摸底,並以琴亭鎮政府和縣國土局名義聯合下發撤離搬遷公告,張貼到每幢房屋門口。

  2、對受地質影響嚴重的6幢房屋要進行妥善安置。由縣扶貧辦、縣國土局、縣建委、琴亭鎮政府共同做好此項工作。縣扶貧辦負責移民物件名單的上報,縣國土局負責做好安置區的徵地工作,縣建委負責做好安置區的規劃工作,琴亭鎮政府配合做好徵地、安置等工作,協調好村組關係,確保安置戶順利按移民政策進行安置到位。

  3、對坡體周圍其他建築的安全情況做進一步排查。此項工作由縣國土局負責,並就這些建築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是否需要搬遷、居住人員是否需要撤離提出具體意見。若有房屋需要搬遷,參照此會議紀要精神執行。

  4、加強值班檢查。由琴亭鎮政府牽頭,縣國土局、縣建委安排專人蔘加,實行24小時值班監管。

  二○XX年六月十四日

  三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屬及駐市有關單位:

  3月28日,市長主持召開北山滑坡群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現場辦公會議。市政府祕書長,市政府副祕書長出席會議,區、區、縣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駐市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和有關方面的專家參加會議。會議分別聽取了省地礦局第一勘查院關於北山地質災害情況,區、區、縣政府關於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情況和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的彙報。市委副書記、市長就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了重要講話,對北山滑坡群綜合防治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現將會議紀要如下:

  會議認為,近年來,全市上下牢固樹立“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憂患意識,早佈置、早落實、早安排,切實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市屬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全市共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611處,特別是、城區範圍內的北山滑坡群涉及面廣,危害性大,屬特大型地質災害,且一直處於蠕滑變形狀態,直接威脅著35家企事業單位、4所學校、5座寺院、4715戶居民,3.24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各相關縣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務必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絲毫懈怠。要克服僥倖心理和麻痺思想,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進一步細化防災減災預案,落實防範應對措施,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時、有序、有效開展。

  會議要求,市縣區兩級要繼續鞏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四級”網路體系,動員全社會,特別是受災害威脅的群眾積極參與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來。市國土資源局要牽頭完善市級群測群防網路,健全市、縣區、鄉和村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市、縣區、鄉鎮網路由政府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同志牽頭抓總,村級網路要由包村幹部、村組幹部和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戶代表組成。各縣區政府要將縣、鄉、村三級群測群防網路人員名單報市國土資源局備案。各縣區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天政辦發〔〕34號檔案精神,認真開展“三查”工作,在4月底前再開展一次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並將填報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彙總表、地質災害隱患點統計表報送市國土資源局。要建立好“三道”防線,即建立排查、檢查及早發現災情、險情的第一道防線;建立針對災情、險情及時落實監測預警工作的第二道防線;建立災情險情嚴重或險情加劇的情況下,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應急處置的第三道防線。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把預防地質災害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面落實“預防、避讓、治理”的六字防災措施,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分輕重緩急,該預防的提早預防,該避讓的及時避讓,該治理的堅決治理。按照“避讓為先”的原則,各縣區政府要自籌資金,專項用於重點治理區段內居民避險搬遷工作。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全責,分管領導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各相關單位要發揮職能作用,強化措施,認真做好各項工作。對領導不力,工作不到位,推諉扯皮,行動遲緩,甚至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人員的責任。

  會議議定:

  一、加強協作配合,確保全市地質災害資訊暢通。各縣區政府、市應急辦及國土資源、水務、氣象等部門要加強資訊溝通,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各部門要及時相互通報雨情、汛情和災情,確保及時預警,最大限度減輕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市國土資源部門要建立應急隊伍,確保發生災情後能夠及時趕赴現場,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評估,為各級政府提供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案。

  二、詳實核查登記,認真做好避險搬遷工作。、兩區政府對城區北山滑坡區域居民避險搬遷工作負總責,由兩區國土資源部門牽頭,對急需搬遷的區域進行詳細的核查登記,摸清搬遷戶數,核准搬遷成本,為實施搬遷提供可靠依據。儘快組織搬遷,同時,兩區政府要對北山治理工程分階段提出防治方案,統籌財政、建設、水務等部門的相關資金,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進行綜合治理。

  三、多方通力配合,加大地質災害專案爭取力度。各縣區政府特別是、兩區政府要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對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早做好專案可研,形成完整資料,建立全市地質災害專案庫,分年度積極爭取省級及國家地質災害治理專案。區政府要撥付北山地質災害專案專項經費,明確責任和專案實施主體,加大專案爭取力度,確保北山地質災害重點治理專案在國土資源部立項。

  四、加強隊伍建設,健全應急監測機構。根據省編辦***機編髮〔〕2號***檔案精神,市編辦要儘快批覆市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和、、谷、武山、秦安五縣區地質環境監測站。、張家川兩縣地質環境複雜,地質災害頻發,監測任務繁重,市編辦要參照省編辦檔案精神,在、張家川兩縣一併設立相同規格的地質環境監測站,確保全市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全面有序開展。市國土資源局必須在四月底前完成市、縣區兩級應急監測機構的組建任務,及時開展工作。

  五、科學合理部署,加快地質災害治理專案實施。各縣區要抓緊實施國家及省市已批覆的治理專案,在汛期前對一些危險地段及時排除險情。要抓住汛期前的有效時機,積極開展工程治理,嚴把工程質量關,確保工程設計科學、治理有序。縣政府要對一中崩塌地質災害自籌資金,先行治理,確保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市政府將依據市國土資源局對各縣區地質災害的調研情況,適時在財力方面給予一定補助支援。

  六、採取多種方式,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力度。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通過發放宣傳單、張貼標語、架設高音喇叭,舉辦各種型別的培訓班或召開座談會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的形式,向全社會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地質災害防治基本常識,要讓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明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與商業開發拆遷的區別,積極配合政府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