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送課下鄉心得體會範文3篇
名師在課堂上的精心設計,巧妙安排,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課堂上的人格魅力,人生境界,無不在指引著我們讀書,而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黃金季節把我們的孩子抓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3篇語文送課下鄉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語文送課下鄉心得體會範文一
20XX年5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王幫閣語文工作室送課下鄉活動,期間我聆聽了4位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王幫閣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課堂上高露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姜海平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李輝老師行雲流水、揮灑自如的講課方式,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聽課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在本次活動,使我對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以人為本”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來自不同學校的4位教師的示範課例。幾位教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
三、今後努力方向:
1、必須不斷地學習。
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裡,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在王幫閣老師關於“動態調整”的專題講座中我更是深刻體會到這一點,王幫閣老師說在講課的過程中要領著學生們“玩”,這王可不是隨隨便便的“玩”,“玩”的目的是學生學會你所要交的知識,那就看你知道他怎麼“玩”,這“玩”的過程就看出一個老師是不是有知識含量了!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說實話,聽了幾位老師的課感受最大的是壓力,覺得當一名語文老師做不到王幫閣老師的水平那將是憾事,當然各有所長,能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那就是下一個王幫閣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轉壓力為動力,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語文送課下鄉心得體會範文二
在裡莊小學舉行的這次語文送課下鄉暨聯研活動中,首先是由四位老師執教了公開課,之後進行了評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獲益匪淺。這次教研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提高,也是一種激勵。
這次學習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四年級語文教師徐仰霞老師講的《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一課,這一節課中心明確,重點突出,實現了課堂上的突破。由於徐老師精心組織課堂的一系列的問題及課堂提問思路,充分調動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徐老師教態自然大方,親切和氣,一下子拉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老師親切、熱情、慈愛,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熱情。為了提高學生品悟的熱情,徐老師精心設計了許多精彩的圖片,師生互動,扮演不同角色,給人一種新穎的感受,讓學生在讀悟中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其次是徐老師在訓練學生朗讀方面感情到位,通過個人朗讀、集體朗讀、充當不同角色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收益,體會到文章的妙處,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而其他三位老師的課堂也讓我收穫頗多,其中李霞老師講的《畫楊桃》一課,重點突出,富有哲理,圖文並茂,達到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她的引導,使學生全神貫注,情緒跌宕起伏,隨著課文感情的變化而變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這次的四節公開課是成功的,教學效果是顯著的,值得大家借鑑。但是,我覺得也存在一些不妥之處,例如:王春傑老師在講《葡萄溝》一課時,課文從三方面介紹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可以選取其中一個方面來重點品悟,其他兩個方面略品;同時低年級教學側重點應別於中、高年級教學的側重點,低年級應以識字、寫字為教學的重點,品讀領悟為輔。劉紅鳳老師講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代背景沒有交代清楚,講課時應把時代背景與課文內容聯絡起來,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劉老師課堂語言再生動而富於變化一點,教學效果會更好。以上是我個人一點建議,不妥之處望諒。
語文送課下鄉心得體會範文三
聽了兩位優秀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有魅力
當我聽著這些教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和藹,它能帶領學生在文字中走個來回,讓學生在利用老師步步引導而學習到的方法自主學習,再學習中提出問題,教師幫助解決問題,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激發了學生對友誼珍惜與熱愛,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張老師所執教的《送元二使安西》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區域性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張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將故事中友人送別的情景的形象完整地展現給大家。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老師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安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張老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步步引導,以學定教”。情景匯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我們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