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脫貧攻堅發言材料

  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扶貧濟困優良傳統,形成扶貧開發人人關心、人人支援、人人盡力的良好氛圍,形成扶貧脫貧攻堅合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推動脫貧攻堅的發言材料,歡迎閱讀借鑑。關注線上學習網,為你提供更多脫貧攻堅發言材料範文。

  篇1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扶貧開發工作、自治區地***州***、縣***市***扶貧辦主任會議及地委扶貧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脫貧攻堅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嚴格按照“五個一批”脫貧路徑,實施十大專項行動計劃,健全“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採取強有力措施推進脫貧攻堅步伐,促進貧困戶提質增效增收。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任務。地委、行署高度重視,及時調整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地、縣***市***實行 “一把手”雙組長責任制,籌備召開了地區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各縣市黨政領導和34個牽頭單位都簽訂了脫貧攻堅責任書,以地委名義下發了《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意見》,分解了十大專項行動計劃任務。地區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還下發了《2016年脫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同時,召開了扶貧***移民***業務工作會議,與各縣市扶貧辦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明確了2016年各專案標任務。充分發揮地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作用,積極指導縣***市***、鄉***鎮***、村開展扶貧工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準識別,確保精準。一是堅持依規識別。地區貧困人口識別的標準、程式、方法等嚴格按照《2015年度扶貧物件動態管理和資訊採集工作的通知》執行。二是堅持實事求是。將農村人口全部納入調查、識別範圍,嚴格執行識別程式,堅決防止弄虛作假,確保貧困識別反映客觀實際,經得起考驗。三是堅持分級負責。地區、各縣***市***、鄉鎮、村按照各自職責,實行分級負責制,切實做好地區貧困人口識別工作。四是堅持群眾參與。村“兩委”、住村工作組要組織群眾參與本村貧困人口摸底、識別、評議和確認的全過程,確保群眾擁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做到貧困人口識別工作公開公平公正。五是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擠水分”工作。按照“一出一進一實”的原則,組織力量對各縣市開展“回頭看”、“擠水分”檢查、抽查工作。3月初,由地區人大、政協主要領導帶隊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各縣市脫貧攻堅和一季度建檔立卡工作進行了全面督查和指導。通過實地入戶核實,重新識別了16986戶、65839人,做到一戶不漏,一人不少。

  三是加大各類扶貧資金投入,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一是積極爭取專案資金,及時啟動專案。目前,已爭取到位財政扶貧資金11866萬元,各縣市所有專案已完成專案編制和報備工作,報備專案101個,所有專案資金已撥付各縣市,目前,2016年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報備專案101個,其中:啟動專案75個,專案啟動率74%,其餘專案已陸續開展招投標工作,有條不紊地全面啟動實施專案。二是積極開闢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地區、縣***市***及各相關部門突出抓好了扶貧開發專案建設,積極爭取各方面專項資金。嚴格按照精準扶貧的標準、程式實施專案,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把各類資金捆綁使用,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發揮好對口援疆、駐疆企業和私企作用。鼓勵支援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扶貧,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扶貧公益基金和開展扶貧公益信託如新華印務牽頭成立藍天公益協會,開展了給老人送溫暖、愛心衣架、疤痕修復等扶貧公益活動。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扶貧濟困優良傳統,形成扶貧開發人人關心、人人支援、人人盡力的良好氛圍,形成扶貧脫貧攻堅合力。

  四是採取“五個一批”的脫貧路徑解決脫貧問題。一是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依託當地優勢產業,針對有資源、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實施“一村一品”、“一戶一業”、“一戶一策”計劃,重點支援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農、林、牧特色產業,引導貧困戶參與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積極探索扶貧專案變為農戶資產、貧困戶帶資產、帶專案入社和按股分紅的收入形成機制,盤活貧困戶資產,增加貧困戶的資產性收入,力爭通過扶持生產和轉移就業脫貧 6.68萬人。二是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願”原則,圍繞“建房、搬遷、就業、保障、配套、退出”六個關鍵環節,對生活在山區、水庫、易災區、生態脆弱區等“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確保易地搬遷脫貧1768 人。三是通過社會保障兜底一批。推進“兩線合一”,確保地區“兩無人口”全面納入民政低保戶保障範圍。按照“性質不變、渠道不變、融合使用、各記其功”原則,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對農村貧困人口實行特殊醫療救助保障,實行醫療救助政策兜底,遏制和減少農村“因病因殘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力爭社會保障兜底6.79萬人。四是通過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實行生態保護脫貧一批。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沙化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對在貧困鄉村實施的重大專案開展貧困影響評估,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力度。同時,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加大貧困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支援力度,啟動貧困鄉村旅遊扶貧試點工作,完成生態保護脫貧1.73萬人。五是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與扶貧、教育、人社部門整合資源,建立農村學前雙語教育經費保障長效機制,認真落實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完善貧困戶大學生學費減免制度和貧困家庭大學生臨時救助制度,對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予以補助,力爭教育扶貧脫貧3.84萬人。

  五是對口幫扶工作機制,形成合力。一是地廳級領導示範帶動。地區每名地廳級領導幹部包聯1個鄉鎮,瞭解掌握包聯鄉鎮和聯絡戶基本情況,指導包聯鄉鎮做好貧困村扶貧攻堅規劃,著力協調解決聯絡鄉鎮貧困村的基礎設施、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生態扶貧等方面的問題,著力把幫扶的貧困戶打造成脫貧致富先進代表,推動聯絡鄉鎮扶貧開發工作提質增效。二是部門單位包村。按照《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新疆軍區政治部關於深入推進自治區部門單位包村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檔案精神,自治區部門單位定點幫扶的烏什縣、柯坪縣26個貧困村,以自治區定點包村部門單位為主,“訪惠聚”住村工作組的派出單位為輔,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其他貧困村以“訪惠聚”住村工作組的派出單位為主,確定對口包村聯戶任務,由住村工作組派出單位落實定點包村脫貧攻堅任務,實現地區191個貧困村對口幫扶全覆蓋。三是發揮各級工作組的攻堅作用。各級“訪惠聚”工作組在住村期間,發揮扶貧攻堅智囊團的作用,做好支援配合、協調指導、促進精準等工作,堅持每天走訪入戶,結對幫扶,解決現實困難和問題。幫助貧困戶選準增收產業、增收專案,傳授科普知識,提高致富能力。協助村“兩委”實施好村級惠民生專案,以實施專案為契機,切實搞好村級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惠民生建設,進一步改善包聯村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

  六是加大金融扶貧工作力度,補齊資金不足短板。一是積極與金融部門聯絡和溝通,加強合作。目前,已與農業銀行地區分行、郵政儲蓄銀行地區分行等金融機構簽訂了金融扶貧合作協議書,給各縣市扶貧辦已部署安排了金融扶貧工作。部分縣已建立財政風險補償金,撬動金融機構放貸1億以上。二是實施“百企幫百村”。地區扶貧辦與地區工商聯共同下發了《關於推進地區民營企業“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行動實施方案》,確定27個扶貧龍頭企業和14家商會幫扶41個貧困村,有力推動民營企業幫扶力度。

  七是加大勞動力轉移培訓,就近就地就業。一是培訓計劃精準。圍繞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班次,科學設定培訓內容,因戶施策,分專案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集中力量開展精準扶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全覆蓋。二是培訓物件精準。根據貧困勞動力精準扶貧情況摸底表,按照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和願望,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萬人列入培訓計劃。按培訓專案分類登記造冊,培訓物件落實到人,做到底子清、資料準、培訓精準,確保各類培訓有序穩步推進。三是培訓內容精準。根據貧困戶家庭發展現狀,確定家政服務、電子商務、創業培訓等培訓專案,按照培訓流程開展培訓,讓每個環節都有培訓內容,通過系列化培訓,讓貧困戶勞動力切實掌握一門技能,實現技能扶貧。四是培訓方法精準。採取集中授課、現場指導、觀摩學習、能人說教等形式組織貧困戶勞動力全流程、全課時參加培訓,做到每個培訓專案和各培訓流程的學員、時間、內容、地點、課時、師資“六到位”。開展適合產業轉移需求和實用型技能培訓班,分期分批對不同層次的農村勞動力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實現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五是就業渠道精準。充分利用地縣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力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認真組織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培訓後就地就近就業。如阿克蘇市金盾安保、新和縣健鷹紡織廠,目前已上崗就業2000餘人。

  篇2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對新形勢下扶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為了響應黨的號召,枝城小學教師課餘時間走進農戶,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該校“一對一”精準扶貧物件涉及周邊樑家畈、三板湖和陽和嶺三個村,扶貧物件有的殘疾、有的重病、有的家庭缺少勞力等共計78人。

  在前期的動員會上,校長何文兵向全體教師宣傳了“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號召廣大教師緊扣“四個切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的總要求,積極參與、支援精準扶貧工作,並對老師們提出了四點具體要求:處理好教學和扶貧的關係;精準扶貧與評先表模掛鉤;切實做好扶貧的規定動作;注意安全,靈活機動地開展扶貧工作。

  課餘時間,老師們都不辭辛苦,分頭趕往村裡,在村領導的帶領下走進幫扶物件的家裡,為他們帶去米、油、衣物等物資,和他們坐下來面對面交流,詳細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目前面臨的實際困難和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填寫《扶貧手冊》《貧困戶需求選單表》《幫扶計劃表》等,向扶貧戶宣講國家強農惠民方針政策,幫助農戶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力促扶貧物件儘快脫貧。

  自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該校領導落實民主治校,虛心聽取老師們意見,分批次進村入戶開展扶貧工作,此舉得到廣大老百姓的誇讚。彭家鳳老師的扶貧物件李伏學住在陽和嶺村四組,已八十高齡,因大病和缺少勞力導致家庭貧困。當老人接過大米,得知來意後,和彭老師細細談起了家裡的情況和麵臨的困難。臨行時老人拉住彭老師的手,不住地感嘆: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感謝國家惠民的好政策啊!

  篇3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提出恰逢當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時刻,筆者認為,鄉鎮基層幹部要通過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全面喚醒黨章意識,發揮黨的先鋒模範作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員最重要的行為規範是什麼?就是黨章。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把學習黨章、遵守黨章、維護黨章,做為終身的必修課。用黨章規範自己,用黨章約束自己,恪守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通過學習黨章,重溫黨章,牢固樹立一名黨員的宗旨意識、責任意識。通過學習系列講話,清楚明白每個黨員在當前怎樣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確立的目標任務,如何來幹,幹些什麼,知道怎樣做才是一名合格的黨員。可以這麼說,系列講話是我們當前各項工作的指南。脫貧攻堅是我們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關鍵性的工作。脫貧攻堅沒有做好,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就是一句空話,假話。所以搞好脫貧攻堅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是我們每個黨員的義不容辭的責任,也就是當前黨的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的具體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扶貧工作部署的堡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需要廣大黨員領導幹部擔當作為。如果農村黨員幹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夠,就有可能在思想上鬆懈,身份意識淡化,積極性消退,黨的先進性得不到體現,淪為有其名無其實的“掛名”的黨員,農村基層黨組織也將會陷入“軟弱渙散”狀態。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就會表現出發力不足。

  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帶領廣大群眾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通過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學習《黨章》和習系列講話精神,喚醒農村黨員的身份意識,引導廣大黨員結合工作實際,突出問題導向,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改,把合格的標尺立起來,才能充分調動農村黨員的積極性,讓農村黨員結合農村實際,為脫貧攻堅出謀劃策,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支援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進一步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領會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提高脫貧攻堅的精準度有效性

  習強調,“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炸跳蚤’不行”。“總結各地實踐和探索,好路子好機制的核心就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做到扶持物件精準、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扶貧開發成敗於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脫貧摘帽要堅持成熟一個摘一個,既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長、圖虛名”。我們學習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就是要真正把精準理念落到實處,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切實解決扶持準、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要想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有所作為,就必須想法設法幫助廣大貧困戶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也就是要在精準幫扶的“學和做”上下功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清思路,科學分析,找到“窮根”對症下藥,區別不同情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型別施策。就我縣而言,要著力抓好小額信貸、產業發展、光伏發電、易地扶貧搬遷、農村暢通工程、幹部結對幫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重要工作,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等相關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抓產業、建光伏、單位扶、幹部幫等一系列舉措,讓貧困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從而達到如期實現縣摘帽、村出列、戶脫貧的目標。

  三、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廣泛調動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習明確要求:“凡是有脫貧攻堅任務的黨委和政府,都必須倒排工期、落實責任,抓緊施工、強力推進。特別是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要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要把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主要精力聚集到脫貧攻堅上來”。“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樹立‘願苦幹、不願苦熬’觀念,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我們學習習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就是要始終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激發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內在動力,幫助貧困群眾靠自己雙手改變命運、實現人生出彩,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兩學一做”到底學的怎麼樣,做的是否到位,最終效果要體現在推動發展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擺在全縣黨員幹部面前一道必需攻克的難題。我縣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我認為,全縣廣大黨員幹部要通過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實踐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以實際成效為自己嚴格遵守黨規、黨紀,履行黨員職責和義務做最好的證明,真正做到踐行“兩學一做”,助力脫貧攻堅目標順利實現。

  篇4

  黨的報告提出,實施總體部局、實現總體目標的重要路徑是走“新四化”道路,即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新“四化”且“同步”的新表述,無疑是我們黨立足全域性、著眼長遠、與時俱進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在現代化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對現階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

  從“建設”到“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從“五位一體”、“兩個翻番”到“四化同步”,預示著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剛性”要求,經濟增長必須從“出口—投資—消費”的出口拉動型轉變到“消費—投資—出口”的內需拉動型。扶貧開發本質上是經濟範疇,這也預示著轉變扶貧開發方式不僅是 “剛性”的更是迫在眉捷的。過去的扶貧任務是圍繞“解決溫飽”而進行的,在低保兜底並更進一步加大保障力度的基礎上,現在則要圍繞“脫貧致富、同步小康”來進行。所以,必須緊跟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扶貧開發方式的轉變。可以說,未來八年扶貧成效的好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扶貧方式轉變的優劣。

  一是把扶貧開發融入“新四化”。“新四化”將為扶貧開發提供良好的機遇,注入新的活力。緩解直至消除農村貧困,最終要靠減少農民,即是要走一條窮人變富人、農民變市民、農村變城鎮、農業變工業的“四變”之路,因此,要自覺把扶貧開發融入“新四化”特別是其中的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之中。

  二是綜合性一體化扶貧。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出發,扶貧開發必須打破過去“單打一”的方式,克服孤立地就扶貧論扶貧、就扶貧抓扶貧的觀念和作法,實施綜合性一體化的扶貧。重點是要抓好片區扶貧攻堅。國家確定的14大扶貧片區,應按照新10年《扶貧開發綱要》和片區規劃,堅持“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基本思路,借鑑推廣“政府大投入、資金大整合、專案大集中、社會大參與、群眾大建設”的雲南“曲靖模式”,加快扶貧片區發展和脫貧致富步伐。

  三是推行“五位一體”新的治貧方式。近幾年,我們實施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成效雖然突出,但是也有其侷限性。涼山、廣元、巴中、南充等地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政府主導、部門主抓、行業主幫、社會主動、群眾主體的“五位一體”新的治貧方式,更有其生命力,應當有組織地在面上特別是扶貧片區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