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的精美隨筆散文

  散文並不難寫,日常生活中隨意書寫的短文,其實就是散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玉蘭花開,剛好遇見你

  立春好些日子,北方的天氣還是搖曳不定,幾天春寒料峭,幾天暖陽高照。聽說,南方的玉蘭已譁然盛放,開得驚心動魄!如何讓我遇見你,在所有的新綠還未披上大地的時刻。

  迫不及待跑去鄰家小區看看幾樹的玉蘭是否安然無恙。所幸它們都還好。往年都會去那裡觀賞一番。因為誰都無法預料一株草木的自然災害或是人為遭遇。

  花苞朵朵,肥肥的像星空中微微彎著的月牙兒。沒有任何綠葉的陪襯,倒是免去了幾分應有的嬌羞。這樣看,普通至極,一顆萬物之間的草木而以。僅憑几分剛毅的風骨,也是為了迎接這滂沱的春天盛事。教人如何抹去幾分忽然的感動。

  我的村莊上沒有開過玉蘭花,直到二十三歲,剛好遇見她。並不覺得她有什麼特別之處,婷婷其向上開出的碩大花朵看上去與蓮花極為相似。一個躁動不安的年紀,根本沒有多少耐心去觀察一朵花的寓意和形態。有時候,這樣的我們才能被歲月真誠地去磨練。一步步走向內心的穩重或是未知。

  玉蘭花,一聽就是位嫻靜,又有幾盞熱烈,冷豔,且有端莊清秀之凡塵女子。比不得桃花,梨花,杏花,那份淡淡豔麗的憂傷,那份擋不住的風韻猶存。

  玉蘭普眾色澤有淡雅紫,淨米黃,我認為其中的純白色最為好看。花瓣長成琉璃的白,清清涼涼的淡雅,恍如只飲甘露,與煙火格格不入。迎著春日裡搖曳多姿的風,大朵大朵得開向天空的周圍。彷彿她要與你訴說:素面粉黛濃,玉盞擎碧空,何須瓊漿液,醉倒賞花翁。然是孤芳,怎能自賞呢?一定要有與你的相遇。因為,那是你每年春天都顧盼的花樣花朵啊!

  曾經路過一個安靜的小城。玉蘭花慎重地開在陽光灼灼的午茶時間,街道上有安靜的音樂,人群稀少。舉目仰望,所有煩惱會在一瞬間是煙消雲散。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擋那一片風景的靜止與呈現。

  世間女子,熱鬧與平淡之間只有那麼幾個冬去春來,不知不覺就會走到一個心無旁騖,不畏尋常的年紀。世間每一朵花開,都不願輕易錯過。奼紫嫣紅,已比不得寧靜素泊的場面了。幸好,還可以將這種交錯的場面得到遂願的融合。

  玉蘭花的寓意很美好,賢德、純潔、雅俊。想起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我認為她應該是民國時期,稱得上如玉蘭花一樣的女子了。她為愛忍辱負重,赴一場‘’蝴蝶飛進滄海‘’的命中註定。徐的離開,並不能讓她失去對滾滾紅塵的生活信念和惦念。儘管有些出其不意的憂傷接連上演,但她仍然像一朵痴熱的玉蘭花,迎著開春的堅毅品格,一直保持著內心風景的儒雅風範。最終走向自己最熱烈的盛放,花香四海。

  望一樹,玉蘭花開,心,會悠然悸動。你若懂得,時光亦會涓然靜好,再靜好。寫字以來,很少用自己內心的感受去長篇描述一朵花,一株小草,感覺這是一種很複雜又很純粹的事情,喜歡它們各自存在的方式,又怕被敘述的一塌糊塗。內心在某個時間段充滿莫名的糾結。

  如果在霞光逸彩的時刻折下幾枝,插於清水瓶中,放置於松木床頭,夜晚看著她入夢,清晨醒來,她依然婷婷玉立,這一天該是多麼美好的開啟啊。然,還是不忍摘下花一朵,怕傷了那份花枝上的靈氣和出塵的香氣。我又該拿什麼去償還她們的潔白如幻,單純安逸,淡淡情絲。

  有菊之靜,有水仙之孤。光是一個‘’蘭‘’字就足夠的仙姿雅韻。‘’玉‘’雖有幾分俗氣,但那從一朵花瓣裡跳出來的玉骨冰心,甚是,又增添了不少銳氣般的清透靜雅。

  玉蘭花能開出白雪皚皚,彷彿是不知羞恥地開,耀眼到令人目眩。其實,等你的心冷靜下來,她的目光中會有一場盛大的孤意和深情,在輕輕搖曳著你薄脆的心房。

  花開正好驚三月。小溪和山谷是醒過來了,唱著清翠的歌,招惹著幾隻模樣可愛的小喜鵲。可是,蜜蜂和蝴蝶還在南方的豔陽裡翩躚起舞。玉蘭說,不等了!我要獨自奉獻生命,為大自然增光添彩。多像年齡正好時,等過的一個人,怎麼等也不來,只好,任憑年華似水般從髮絲上輕斜過去。玉蘭花的等待,應該是剛剛好,符合她天生骨子裡的孤勇品質。

  站在你喜歡的一樹玉蘭花開下,碧空如洗,陽光清澈,花香披肩,不要摻和任何的雜念,只接受時間許給你的一箋素穆光陰,緩慢地去虛度,緩慢地擁一縷碎月清歡入懷。與每一朵玉蘭花輕語呢喃,或惜惜相望。

  細嗅芬芳萬蕊情,驚春恩義臨院開。

  玉蘭花一開,所有的花事將會磅礴追隨。她們的生命雖短暫,卻盛開的令人讚歎。當飽滿的花蕾頂著冬日殘留的小翹寒破枝而出;當花朵如破繭的蝶飛舞而出,不用任何質疑,真正的春天已經歡悅著來到我們的身邊。

  三月,玉蘭花極為絢爛地開,花期卻很短。十幾天的光景,如果一場風吹來的猛烈,大朵大朵的花瓣就會離開花朵,從相依過的枝頭帶著深深眷戀,帶著迷惘,一直往不同方向飄,不同方向往下沉。像一場幻覺,你分不清她是從任何方向紛繁而來的。只是想淺淺跟你道一聲,捨不得的告別。纏纏綿綿的囈語,隨風悠盪……

  如果此刻,有一場濛濛細雨,樹下站著,安靜吹簫的人……

  用玉蘭花茶,沏一杯冒著熱氣的香,香氣就會鋪滿了春天。春天才是沒有被辜負。晴空對坐,看幾朵碧空浮雲,聽幾聲黃鸝鳴翠柳,這春天怎會不是妙趣橫生呢。

  玉蘭花開,剛好遇見你。無需任何華麗的言語,無需任何讚美的詞章,只許我們擁有一顆溫良素樸的心,寂靜歡喜著你,就好。寂靜歡喜著你,就好。

  :聽一窗風雨,感恩一生

  嗑著五香瓜子,驀然瞥到了沙發上的雜誌《老人春秋》,望著那樸實的封面,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那是特意為老年人編印的一本書,也是父親酷愛閱讀的書。

  當我翻閱這本雜誌的時候,最先感恩的就是父母,他們是我成長的路燈,做人的楷模,他們教會了我怎樣去生活,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任何困難都敢攀登,努力克服。

  父親今年六十七歲,兩鬢銀絲,身子骨挺硬朗,每天早晚都出去跑兩圈。父親退休於教育界,他的話語常富有哲理性,他教育我們做人要踏實,幹什麼事情都應該仔細考慮,有條不紊的開展,遇到挫折不可以懈怠,首先學會分析,然後選擇正確的方法解決。父親從不習慣穿名貴的衣服,有一次外甥女給他買了件價格不菲的棉襖,卻意料不到被父親訓斥了一頓,此後,兒女們很少再買貴重的東西送給他。父親的飲食十分講究,大魚大肉吃得較少,總離不開鹹菜、醬豆、醃黃瓜,但是,父親允許我們吃些可口美味的佳餚,或許,這是父親疼愛我們的緣故吧。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親的疼愛多半在言語中表達,而母親的關愛則在行動中體現出來,我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儘管她識字寥寥可數,內心涵養並不低,母親是位堅強的婦女,她經歷過家庭的磨難,生活的困苦,我們之所以尊重母親就因為她對家庭的付出很多。母親曾經為了我們姊妹幾個熬夜加班的幹苦工,時常擱下面子到親戚家求救舍,要麼馱回家一袋米,要麼討來幾個蘋果,母親真的為這個家操碎了心,尤其,我這個不懂事的么女。

  丙申猴年,料峭的寒冬猶盡,我懷上了二胎,懷孕對於女人來說是件幸福的事,我急忙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後高興萬分,對我侍候的十分周到,她帶著我去診病抓藥,為了根治我的嘔吐,她特意買了個砂鍋,一天兩次給我熬藥,母親半點埋怨都沒有。孩子出生以後,我坐月子,母親忙碌的不可開交,她既要照料孩子又要服侍我,每天飯不香睡無寧,感激得我直流眼淚。母親的體貼和無私的關愛使我的身體慢慢的康復。

  產前強烈的孕反應和產後的內熱是我的兩大困惑,三天滴水不沾,七八天才解大便,連我都不好意思說了,解大便最費勁了,我在衛生間裡蹲了半個小時,一點動靜都沒有,著急的我直冒熱汗,憋足了勁只感覺兩腳空軟,我驚慌了,趕緊給母親打電話,因為那時母親沒在我家,母親在電話裡告訴我用手指摳,我照母親的話做了,之後,仍然感覺不舒服,母親匆忙趕到了,她給我買了藥,我拿出藥噴著肛門,感覺火辣的疼,肚子一會兒便拉稀,但還是沒有完全排洩,母親就幫助我,她不嫌髒,兩個手指掐住肛門不停的捏揉,然後,母親用棉籤的另一端向裡捅,我在衛生間裡蹲了已經一個小時了,我打算放棄,母親讓我服藥,我吃了一天的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排洩了一些,接著,我連續服藥,便祕的困難解決了。由於我年齡三十多歲,乳奶出現了不足,***皸裂,餵奶的時候我感覺到刀割似的疼痛,月子裡不能外出,母親就給我買藥醫治,她一天兩頭跑,一點兒不嫌累,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體會到她的偉大。

  2000年我大中專畢業,學歷太低工作難找,我就待業在家,後來結婚生孩子,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父母就替我們分擔生活的壓力,父母無私的疼愛令人佩服,我發誓今後一定盡全力孝順他們。藉著《老人春秋》這本雜誌傾吐我內心的感謝,如果沒有父母的關愛我就會失去今天的幸福,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美滿安康。

  瓊露含香,翠樹搖風,我願端起一杯芬芳的美酒獻給我的父母,讓他們甜醉人生最燦爛的勝景,我還要感謝父母的每一次鼓勵,記得那天,我在暗自傷心沒有得到公司的嘉獎時,母親恰巧察覺了,她微笑著安慰我,讓我下次繼續努力,父親詼諧的說得不得獎都一樣,沒有什麼區別,我被父親的話語逗樂了,眼裡的淚花也隨之消失,在父母的鼓舞下,我到得了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榮耀,令我難以忘懷。

  夜幕降臨,聽一窗風雨,望一片燈花,感恩一生!

  :老屋

  搬出老屋已經很多年了。

  記憶中關於老屋的片段,卻依然清晰。

  從我能夠記事開始,就喜歡和堂弟縮在牆角里看著來來回回忙碌覓食的螞蟻,把餅乾屑灑在它們途徑的路上;有時候,也會看到有土灰色的田雞趴著,它的兩隻眼睛瞪得滾圓,等一條小青蟲爬近時,突然伸出舌頭把它捲進嘴裡。我一動不動的看著,冷不丁的就會被嚇一跳。然後兩個人“呵呵呵”的傻笑,覺得真過癮。石縫裡,也有蟈蟈和螞蚱,用兩根細樹枝就能把它們從縫裡逮出來。

  牆角上的天空,總是飄著雲,很白淨,很清澈,那會兒,我總覺得是牆角把天撐的那麼高。

  老屋門口的民堂是用卵圓的溪石鋪成的,石頭之間都有幾絲空隙,雨天,雨水會順著絲絲縫縫流走,不用擔心會積成水窪。熱天,光著腳走在上面,尤其覺得涼快。經常和堂弟在民堂上來回追著跑,誰被抓住了就要學鴨子叫,堂弟被我抓住了,就撇著嘴耍賴。春天,我把一粒花生種在民堂裡,給它澆水,盼它發芽;夏天,我躺在民堂的石頭上睡午覺;秋天,我趴在盛開的桂花樹上,陶醉的一塌糊塗……

  老屋的民堂,承載了我成長中的無數足跡,那些沉澱在稚氣韶光中的過往,被光陰打磨的越發明亮。

  那時,民堂有多大,我的世界就有多大。

  老屋的牆是用黃土夯起來的。用大塊四方的條石砌成屋基,條石兩邊固定好模板,山上刨來的黃土晒乾了水分,用篩子篩過,揀去較大顆的石子,摻入石灰,加水攪拌均勻。然後裝進一個個竹篾裡,大人們提著竹篾,把調好的土倒進模板,模板邊上,早已有人候著,他們拿著木槌,一錘一錘把模子裡的土夯實。一層一層,打好的土牆堅硬厚實,最能扛住風雨。

  勞動小憩,大家就地而坐,天南地北家長裡短,某位大人總會講兩個詼諧的笑話把人們逗得哈哈大笑。他們的汗水反射著陽光,是和黃土一樣的顏色。

  屋頂上蓋的青瓦,現在已經少見了。四四方方的一片,中間凹成一個弧面,小時候,村子裡的房子幾乎都是蓋著青瓦,下雨天,雨水從瓦片中流淌下來,珠簾一般密密的滴在矮矮的牆頭上,炸開一片水花,“滴答滴答”,單調,卻是千百年來不變的雋永絃音。屋子年久了,牆角就長出青苔,有時也會有蕨蘚,從巷弄裡走過,總能聞到空氣中氤氳的溼氣,像一罈剛開啟的上好的花雕酒,清晰淳樸,讓人覺得踏實,這是陳年的味道。

  暖春的時候,偶爾也會飛來幾隻燕子,輕盈的掠過院牆,到房簷上築巢去了。它們怕是在討論今年的新房如何規劃的問題吧,“嘰嘰喳喳”,吵鬧著,卻是恰到好處的悅耳。屋外也會傳來幾聲吳語,這是遠離的喧囂的寧靜。

  鄰家的房子就和我們的挨著。他們家來客人,隔壁的嬸子炒菜老酒用完了,就拿著碗跑到我家來借,老媽會說:“在灶上自己倒啊”。嬸子就會自己倒上,不多不少,足夠炒菜,也從不說謝。老媽笑著說:“鄰里鄰居的說謝難為情”。下雨了,老媽扛著鋤頭匆匆回家,卻發現晒在民堂上的衣服被子都不見了,正要詢問鄰居,鄰居卻抱著一摞衣服被子走進我家,“剛才下雨,你家裡沒人,我就先收了放家裡,你數數少了沒有”。老媽就說,這怎麼會少,倒是麻煩你。鄰居的回答和老媽一樣:“說麻煩難為情”。

  幾家人,房屋中間只是隔了一堵牆。柴米油鹽,清淡生活,卻是最純粹的日子。炊煙升起來,瀰漫的是從土灶裡飄出的溫馨。

  垂髫的年紀,總是最經得起回憶。年少的時光,散發著薄荷般的芳香。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漸漸的看不到黃土夯成的房子、看不到房頂上的青瓦、漸漸的看不到氤氳著水汽的弄堂也聽不到燕子築巢的吵鬧;原來光腳追逐的地方、現在修起了公路,蟈蟈和螞蚱也把自己深埋在土裡;

  水泥鋼筋和紅磚代替了黃土,陶瓷瓦代替了青瓦,老房子被推到、剷平,蓋起了漂亮大氣的樓房。

  離開學校,離開家,在縣城租一間房子,然後每天急匆匆的上下班。公交車上各樣的人上來又下去,一排排高樓和一個個人在車窗外出現、又消失。

  人行道上斑駁的腳印,記錄了這個城市繁忙的生活;行道樹總是綴滿灰塵,在期盼大雨的來臨。

  再也不曾在意我的對面是一個什麼樣的鄰居,我彷彿也成了這裡的一個過客。

  偶爾,還是會想起,記憶裡沉澱著的那個存放著最純真年華的老屋,還有光著腳互相追逐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