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勵志故事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處事原則,家長應該尊重他們,給他們自己的空間,讓他們覺得父、母是最可靠的,什麼話都可以給家長說,讓他們輕鬆愉快的生活和學習。我常常和兒子談心,分析他的心理,及時發現他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幫他解決。身為家長和老師的我更明白這一點.

  記得星期日的早晨,我兒子醒了,但他沒穿衣服,躺在那兒悶悶不樂,我去看他,他不好意思地鑽到我懷裡。憑我對他的瞭解肯定是他遇到了什麼麻煩。我沒有直接問他,他卻問我:“你懷疑我的書是誰拿了?”我說:“不能隨便懷疑,也許是你忘記丟哪了,老師不是借你書了嗎,就別想這個了。”

  吃完早飯,我打掃衛生,從床底下發現了兩本課本,上面有他同學的名字。我突然明白了兒子反常舉動的原因,但我沒馬上質問他。

  午飯後,我們在一起閒坐。我問起了不久前他丟書的感受。並且引導說:“別的同學丟書和你當時一樣著急呀?如果他學習不好,沒書後就更加吃力了。”說話時我觀察到他臉紅了。我知道他很喜歡王老師,就又故意說:“你丟書時,王老師幫你找時,怎麼說的,是不是誰送回去就表揚他?”他笑了一下,不說話。我又問:“你是不是裝錯了同學的書?”他感到吃驚,然後跑到床下看,我明白他在搞惡作劇,但我不說透。我接著說:“有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如果你把書還給他,老師會表揚你的。”他主動告訴了我,他拿書的過程。原來先是他丟了語文書,就懷疑有同學偷了.老師把自己的書給了他.後來,又有別的同學把別人的書放在他課桌裡,老師問時他沒發現。幾天後發現了,又怕老師和同學說他偷書,就悄悄放進書包帶回了家。可是看見同學沒書後,心裡又不舒服。

  明白事情的起因後,我肯定了兒子有同情心,是個好孩子;但是他發現後應該立刻告訴老師,這一點沒做到是錯的。經過反覆交談,我發現他沒勇氣承認錯誤。我不禁使自己回到童年,以兒童的心理分析這事。直覺告訴我我應該幫他。於是我告訴他:“我把書送到班裡,但我什麼也不說,如果同學問,你自己去解釋。”他同意了。他先進教室,我後去送書。

  放學回家,我看見他如釋重負的樣子,覺得很開心。就引導他:“還是不做錯事,沒有牽掛;什麼時候自己都理直氣壯,堂堂正正,不怕別人說。”他笑了。從那以後,再沒發生過類似的事。

  我的做法及時為兒子排除了思想上的顧慮,讓他放心學習,又幫他完善了人格;尤其是使兒子更加信任我,有什麼事都願意跟我說說。

  1、培養自信

  知道嗎? 林肯在初次登上政治舞臺時,非常不自信,他甚至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開口。他第一次面對公眾演講的時候,臉色發白,膝蓋顫抖,彷彿隨時都有昏倒的可能。

  但他並沒有被這種恐懼壓倒。他似乎對自己的尷尬經歷看得很淡,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能僅僅靠緊咬牙關,就能講完一個長篇演講。聰明的他決定從逐步培養自信心人手。

  他決定做第一次政治巡迴演講的時候,一開始只做一些簡短的演說。這樣,他就不至於太緊張,就能夠儘量輕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方法的確很管用。這些小小的成功積累起來便增強了他的自信心,到這次巡迴講演將近結束時,他已經可以連續講半小時也不覺得很吃力了。後來,公共演講成了林肯非常擅長的一種工作。

  林肯的故事告訴我們,先從容易的事情做起,讓一次次的小成功增強自己的自信,由此,我們就會把自信養成一種成功的習慣。

  2、學會放棄

  一個小女孩正在客廳裡的沙發上玩耍,母親在廚房裡做飯。忽然小女孩,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母親急忙跑出廚房,看到小女孩的手被卡在了花瓶裡拔不出來,母親小心翼翼的輕輕地拉住小女孩的手相外拽,小女孩哭得更厲害,母親沒有辦法,急中生智,很不情願的將自己家的傳家之寶花瓶輕輕的打碎,小女孩的手露了出來,母親撫摸著小女孩的手仔細的觀看,是否被花瓶劃傷,在母親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小女孩的手緊緊地攥著,死也不肯鬆開,母親以為是女兒的手在抽筋,便一邊撫摸一邊安慰。不久,小女孩的手慢慢的伸開,母親看到小女孩的手中緊緊攥著的是一元硬幣。母親恍然大悟。原來小女孩不肯放棄的就是這一元硬幣。

  3、教育時機

  有一天,一個女的父親要去女孩的房間看她寫作業,剛推開一條門縫,看見自己的女兒正在拿著一份封面上印有一個男明星的巨照的雜誌,包在自己的胸前在屋裡高興的轉圈圈。父親看後,沒有打擾女兒,而是把此事告訴了她的母親,母親翻閱了這個男明星的有關資料。到了星期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時,母親說我也很喜歡某某明星,女兒一聽就來勁了,然後,母親告訴女兒這個明星,小時候家庭情況和小時候學習是如何的努力,是怎樣成為明星的。女兒聽後,便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了。

  4、家庭教育的欠缺

  老師在講歷史課時,講到圓明園是誰燒的,發現一名男學生爬在桌子上睡覺,老師就將他叫起來問:你說圓明園是誰燒的,男孩帶著哭聲回答:不是我燒的。老師十分生氣就讓學生站在教室外面,這個學生就掏出手機給他的父親打電話,說老師不讓上課,父親問為什麼,學生就給父親講了情況,父親就告訴兒子說,圓明園多少錢我們陪他就是了。

  5、分蘋果的故事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犯人這樣寫到: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搶先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了監獄。

  那位著名人士這樣寫到:我和弟弟都爭著要大的。媽媽說:“我把門前的餓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老鷹和屎殼郎

  向學生講一個《老鷹和屎殼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羅馬哲學家裡米齊烏斯。

  一隻老鷹追逐一隻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己走投無路、孤立無援時,突然看見了一隻屎殼郎。兔子求屎殼郎幫幫他,救救他。屎殼郎答應幫助他,保護他。

  這時候,老鷹已追到跟前。屎殼郎對他說:“請別傷害兔子一根毫毛,因為他是我的僕人。”可是,屎殼郎看上去那麼渺小,老鷹才不把他放在眼裡呢。老鷹掐死了兔子,並當著屎殼郎的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屎殼郎是不會忘記這一恥辱的,他一心在等待著老鷹築巢。不久,當他發現了老鷹的巢,並看到老鷹把他的蛋放在裡面後,便悄悄飛進去,把老鷹的蛋推到鷹巢的邊沿上,使它落到地上摔破了。

  老鷹悲憤交集,他飛到天上,來到天神的寶座前,請求天神給他提供一個能安心築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說:“等你再孵蛋的時候,你可以把蛋放在我的懷抱裡孵化。因為你是我的飛鳥,所以我理應好好照料你。”

  於是,事情如此這般地發生了。

  可是,當那屎殼郎瞭解了真情後,便立刻團了一隻糞蛋,然後帶著糞蛋飛到天上,來到天神面前,把糞蛋丟進了他的懷抱。天神發現了這個髒東西,想把它抖摟掉,可是他忘了懷裡還有老鷹的蛋;於是把它們連同那團糞蛋一塊兒抖掉了。結果,老鷹的蛋又全都打碎了。

  輕視別人的人都必將受到別人的報復。

  :生金蛋的鴨子

  向學生講一個《生金蛋的鴨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詩人布?瓦爾迪斯。

  一個窮農夫有一隻鴨子,這隻鴨子會生金蛋;不過它一個星期只生一次,而且每次只生一個。對此農夫心想:“對了,我應該殺了這隻鴨子,這樣我就可能在一天之內得到它肚子裡的全部金蛋了。”

  說幹就幹,他立刻便把那鴨子宰了,可是他又立刻驚奇地發現,他幹了一件多麼愚蠢的事:那隻鴨子肚子裡連一隻金蛋都沒有。農夫後悔不已,暗暗叫苦:“唉,我真是活該倒黴!每個星期一隻金蛋不要,偏偏要什麼更多的金蛋。這下,我的希望,我的慰藉,我的利益全都化為泡影。現在我才是真正到了貧窮的地步了!”

  貪心沒有滿足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