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的勵志故事
想要成為一命成功的政治家,那必定要經歷一些事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政治家背後的勵志故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不顧個人榮辱的改革家
王安石是我們宋代著名的改革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王安石出生於一個環境優越的官宦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並且到過很多地方,接觸到了社會最現實的一面。他看到農民生活痛苦,朝廷對農民苛稅太多,農民從來沒有過上輕鬆的日子,因此他在年輕時就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要改變這種不好的狀況。
22歲時,他考中了進士,先後在好幾個地方擔任官職,他在做官時一心想實現他“矯世變俗”的理想,在地方上做了許多有利於老百姓的好事。
後來,王安石的官越做越大,可是他始終沒有改變自己做官的初衷。他向仁宗皇帝上奏了長達一萬多字的建議,對當時社會上,尤其是官場上不好的作風做了深刻的揭露,請求改革政治,加強邊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原則,但並未引起朝廷的重視。
後來,神宗繼位,王安石當上了宰相,有了權力,他便開始實施變法,他的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保馬法等等。同時,他改革科舉制度,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這些措施促進了農田水利事業和發展,國家的財政狀況也有所改善,軍事力量也得到了加強。
但是,這些措施卻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對農民的剝削,所以,從改革開始實行就不斷遭到貴族們的強烈反對,最後連宋神宗也動搖了。沒過多久,王安石被迫辭去了宰相的官職,眼看新法就要失敗。不料,神宗又改變了主意,王安石又恢復了宰相的職位。一上任,王安石依然堅定地繼續推行新法,皇帝終於抵不過眾大臣的反對又罷免了王安石。
俄國革命導師列寧曾稱王安石為“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
:改掉性急的毛病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因主張嚴禁***,抵抗西方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受到中國人的敬仰。
但林則徐小時候,雖然機靈聰明,但性子很急,辦事毛毛糙糙,經常出些差錯。父親覺得小孩子這樣下去養成慣性,將來辦事要出大錯。
一天,父親把林則徐叫到跟前,給他講了一個“急性判官”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判官,由於他非常孝敬父母,所以每遇到不是孝子的犯人,他就判得特別嚴。
一天,有兩個人拉來一個年輕人,說這個年輕人是個不孝之子,要判官嚴懲。判官一聽,立刻火冒三丈,就喊:“來人呀,打這個逆子五十大板。”
這個年輕人想開口申辯,可是嘴被堵著,有話沒法說,只好捱了五十板子,屁股被打得血肉模糊。
一會兒,有個老太婆拄著柺杖急匆匆走進來,哭訴著有兩個盜賊溜進院偷牛,被她的兒子捉住,並要送他們到官府來,可是力不從心,兩個強盜反把她的兒子捆走,並告訴判官他就是這一個孝順兒子。
判官一聽,心裡暗想:莫非惡人先告狀,我剛才打的就是她的兒子?他忙叫人把那兩個捆人的人找來,但他們早已溜走了。這時,被打昏過去的年輕人突然呻吟了一聲,老太婆一看,正是自己的兒子,驚叫一聲,昏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
聰明的林則徐知道父親的這個故事是針對他的毛病講的,便說:“我一定好好改一改急躁的毛病。”
“急性判官”的故事,牢牢記在了林則徐的心裡,此後他更加發憤苦讀。
:貧窮奪不走的善良
鐵托是前南斯拉夫著名的政治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舉世聞名的英雄。
1892年5月25日,鐵托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克羅埃西亞庫姆韋茨村。他出生的時候,正是克羅埃西亞最貧窮的時候。鐵托媽媽生了15個孩子,但是有8個因為貧窮早早地夭折了。
小鐵托可是家裡的勞動力,他7歲的時候去放牛,放牛可不是個簡單的活兒,只要一不小心,牛就跑到別人家的田裡啃起麥苗來。小鐵托只能專心地盯著牛,一天下來累得他腰痠背痛。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累不是小鐵托最害怕的,小鐵托最害怕的是吃不飽飯。每當他飢腸轆轆地回到家,媽媽總是拿出一小片面包,這哪夠小鐵托吃的呢!其實並不是媽媽心腸壞,家裡實在是太窮了!身為主婦的媽媽只能“配量”供給面包,媽媽把麵包鎖在房裡,那可是這個龐大的家庭賴以生存的口糧。
小鐵托難過地看著飢餓的弟弟妹妹們,他們一個個又瘦又小,面黃肌瘦,不知道哪一天,他們就會因為飢餓而夭折了,想到這裡,鐵托的心就好像掉在了油鍋裡,難受極了。
一天晚上,小鐵托終於下定決心,他偷偷拿了媽媽的廚房鑰匙,躡手躡腳地開了房門,他隨手拿了幾條長長的麵包塞進衣服裡。麵包的香刺激著他的神經,他覺得口水已經氾濫了,但是他不能獨享這些麵包,還有一群像等待哺育的幼鳥一樣的弟妹們等著他呢!
鐵托把麵包分給了弟弟妹妹們,他卻一口也沒吃,看著弟弟妹妹們大口咀嚼著香甜的麵包,他非常欣慰,不過偷了媽媽的麵包,他也覺得非常內疚!
從那天開始,鐵托更加努力工作,他在放牛的時候還幫媽媽找了很多能吃的野菜,其實聰明的媽媽早就知道,兒子是在“贖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