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家哲理散文精選

  人生就像一場舞會,教會你最初舞步的人卻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場。多讀一些名家的哲理散文是好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以供大家參考。

  篇一:提醒幸福

  作者:畢淑敏

  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天氣剛有一絲風吹草動,媽媽就說,別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識了一個朋友,爸爸就說,小心他是個騙子。你取得了一點成功,還沒容得樂出聲來,所有關切著你的人一起說,別驕傲!你沉浸在歡快中的時候,自己不停地對自己說:“千萬不可太高興,苦難也許馬上就要降臨……”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看得見的恐懼和看不見的恐懼始終像烏鴉盤旋在頭頂。

  在皓月當空的良宵,提醒會走出來對你說:注意風暴。於是我們忽略了皎潔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風暴來臨前的一切準備。當我們大睜著眼睛枕戈待旦之時,風暴卻像遲歸的羊群,不知在哪裡徘徊。當我們實在忍受不了等待災難的煎熬時,我們甚至會惡意地祈盼風暴早些到來。

  風暴終於姍姍地來了。我們悵然發現,所做的準備多半是沒有用的。事先能夠抵禦的風險畢竟有限,世上無法預計的災難卻是無限的。戰勝災難靠的更多的是臨門一腳,先前的惴惴不安幫不上忙。

  當風暴的尾巴終於遠去,我們守住零亂的家園。氣還沒有喘勻,新的提醒又智慧地響起來,我們又開始對未來充滿恐懼的期待。

  人生總是有災難。其實大多數人早已練就了對災難的從容,我們只是還沒有學會災難間隙的快活。我們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覺苦難,我們太忽視提醒幸福。請從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嗎?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騙上當……提醒榮辱不驚……先哲們提醒了我們一萬零一次,卻不提醒我們幸福。

  也許他們認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許他們以為好的東西你自會珍惜,犯不上諄諄告誡。也許他們太崇尚血與火,覺得幸福無足掛齒。他們總是站在危崖上,指點我們逃離未來的苦難。但避去苦難之後的時間是什麼?

  那就是幸福啊!

  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感官的享樂,人卻無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韻律。靈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適像一對孿生兄弟,時而相傍相依,時而南轅北轍。

  幸福是一種心靈的振顫。它像會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不斷地訓練。

  簡言之,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它出現的頻率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少。

  人們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

  人們喜愛回味幸福的標本,卻忽略幸福披著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那時候我們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顧後不知在忙著什麼。

  世上有預報臺風的,有預報蝗蟲的,有預報瘟疫的,有預報地震的。沒有人預報幸福。其實幸福和世界萬物一樣,有它的徵兆。

  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你不要總希冀轟轟烈烈的幸福,它多半隻是悄悄地撲面而來。你也不要企圖把水龍頭擰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靜靜地以平和之心,體驗幸福的真諦。

  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訊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際閃爍紅色的光芒。它披著本色外衣,親切溫暖地包裹起我們。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淒涼中愈發熠熠奪目。

  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

  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並不等同於幸福。幸福會借了它們的衣裙,嫋嫋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幃幔,才發覺它有鋼鐵般的核心。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體積龐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但指標一定要向幸福這一側傾斜,因為它有生命的黃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們要提高對於幸福的警惕,當它到來的時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據科學家研究,有意注意的結果比無意要好得多。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這是春天啦!心裡就會泛起茸茸的綠意。

  幸福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請記住這一刻!幸福就會長久地伴隨我們。那我們豈不是擁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豐收的季節,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災年,我們還有漫長的冬季來得及考慮這件事。我們要和朋友們跳舞唱歌,渲染喜悅。既然種子已經回報了汗水,我們就有權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後的風霜雨雪,讓我們先把麥子磨成麵粉,烘一個香噴噴的麵包。

  所以,當我們從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時候,請不要躊躇片刻後的別離。在今後漫長的歲月裡,有無數孤寂的夜晚可以獨自品嚐愁緒。現在的每一分鐘,都讓它像純淨的酒精,燃燒成幸福的淡藍色火焰,不留一絲渣滓。讓我們一起舉杯,說:我們幸福。

  所以,當我們守候在年邁的父母膝下時,哪怕他們鬢髮蒼蒼,哪怕他們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很幸福。因為天地無常,總有一天你會失去他們,會無限追悔此刻的時光。

  幸福並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

  所以,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篇二:信誓

  作者:冰心

  文藝好像射獵的女神,

  我是勇猛的獅子。

  在我逾山越嶺,

  尋覓前途的時候,

  她——當胸一箭!

  在她躊躇滿志的笑聲裡,

  我從萬丈的懸崖上

  倏然奔墜於

  她的光華輕軟的羅網之中。

  我是溫善的羔羊。

  甘泉潺潺的流著,

  青草遍地的長著;

  她慈憐的眼光俯視著,

  我恬靜無聲地

  俯伏在她杖竿之下。

  我是忠誠的舟子,

  寄一葉的生涯於

  她起伏不定的波濤之上。

  她的笑靨引導了我的前途,

  她的怒顰指示了我的歸路。

  我是勤慎的園丁。

  她的精神由我護持,

  她的心言我須聽取;

  深夜——清晨,

  為她關心著無情的風雨。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所言止此:

  “為主為奴相終始!”

  篇三:大世界與小世界

  作者:席慕容

  很多美學方面的學者都認為藝術家是有些先天與人不同的稟賦在,這種稟賦並非人人可以求得的,應該承認,它是上天的一種寵遇。

  不過,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我們雖無法求得寵遇,卻可以借培養後天的興趣來彌補這種遺憾。也就是說,就算我們的孩子不能在成人之後成為一個很偉大的畫家,我們卻可以讓他在一生之中部具有很好的藝術修養以享受做為一個欣賞者的樂趣。

  我們有的父母付得起很昂貴的學費,送孩子去學畫、學鋼琴、學小提琴、學芭蕾……,然而卻沒有太多的父母付得起每天十分鐘的時間帶孩子來做一次悠閒的散步。

  在幼兒時期,每個孩子都應該富有一種藝術的原創性,所以在觀賞兒童畫時,常有如“置身山陰道上,目不暇給”的感覺。我們成人就應該好好地把握這一段時間,多供給他們一些機會,多讓他們去觀察這個世界。

  觀察四季的變換,觀察樹葉的色澤,觀察花草的生長,甚至觀察雲的變化,這些都是可以培養幼兒觀察力與感受力的最佳途徑。

  我們周圍有無數的小世界,但是因為我們成人看東西的習慣已經受了很深的實用價值觀念的影響,所以我們常有“只見森林,不見獨木”之感。可是,幼兒的觀察習慣卻未受社會的影響,因此,他們能用很新鮮的眼光來看大世界與小世界的種種不同。

  我們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帶著孩子散步,他會忽然蹲下來看螞蟻排隊,或者興高采烈地撿起一塊石頭來送給媽媽,要不然就會纏著媽媽追問:“為什麼在樹上的香蕉是綠的?”或者問:“小白花有沒有媽媽?”

  多可愛的問題!多可愛的童心!孩子在問你問題的時候,便是他向你敞開心靈之門的時候,儘量用他聽得懂的話來回答他吧,儘量向他顯示自然界的奇妙與美好吧。

  讓我們與幼兒一起來做個欣賞者,從小對自然界的一切能欣賞與深入觀察的話,就已在藝術教育上邁出了一大步了。

  但是,有一句很重要的話我一定要說出來:“千萬不要揠苗助長,不要做得太過分!”

  這句話在我心中梗了很多年,每次在看兒童畫展的時候,在看報上報道哪個孩子得金牌的時候,在看哪個天才兒童因為幼小就到了外國,因而長大了就獲得成功之類的訊息的時候,我心裡就覺得有一部分在疼痛,鬱悶極了。

  今夜,我終於還是要把這句話說出來,我想問問你們的意見,為了那樣的一種成功,犧牲了一個孩子幸福的童年,到底值不值得?

  我很敬佩陳必先女士,對於她的成就,我一直極為感動。可是.我一直想不透,陳女士的雙親,如何捨得在孩子九歲的時候就讓她離開,一個人到遙遠的地方,受了那麼多苦,只為了要她成為一個偉大的鋼琴家。他們如何捨得?如何能夠下那樣的決定?我一直想不透。

  也許因為我是個平凡的人,我不能忍受那樣的安排。所以,每次有陳女士的好訊息的時候,我都特別為她高興。幸好她是天才,幸好她成功了,否則,童年的孤單與寂寞要拿什麼來補償?

  但是,天才到底不多,孩子的童年卻只有一次,能讓他們在沒有任何競爭與壓力之下好好地過一個童年,是母親該注意到的事。

  所以我不喜歡看兒童畫展,更不愛看有金牌、銀牌,第一名、第二名的兒童畫展。看孩子們西裝筆挺地上臺領獎,後面父親母親祖父祖母的熱熱鬧鬧地圍了一大堆,有記者,有鎂光燈,甚至還象模象樣地發表一篇得獎感言,那可能是他記憶中最興奮的一剎那,***不過,多數都是他的父母記憶中最興奮的一剎那。***但是,然後呢?然後的接著來的日子呢?然後的接著來的比賽呢?

  除非他是個渾小子,或者是個傻丫頭。否則他一定會開始有心理負擔了。得失的利害很明白地擺在他的眼前,畫圖對他將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快樂,觀察自然對他也不再是一種享受,而只是一種資料的儲存,一個處心積慮要先人一步的生活的開始。他已不再是兒童了,或者,他心中有一部分已不再是兒童了。

  我很討厭日本的兒童畫,正確一點,應該說,我很討厭日本老師拿出來參加兒童畫展的代表作品。那些作品確實有極為敏銳的觀察力與發表力,然而卻沒有童心。

  沒有童心的童年不是我們該給孩子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