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風往哪個方向吹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是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一首抒情詩。詩中寫到:“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洄……”這首徐志摩的“標籤”之作被我偶然想起,是因為總是感覺太忙----忙得暈頭轉向,忙得不知所以,忙的腰痠背痛,忙得心浮氣躁。可氣的是,你還感覺自己每天忙得毫無價值和意義。有人說“忙”字拆開就是“心死亡了”,想想還真有道理。心都死了,身體還在運轉,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前幾日,看到一個同行在微博裡寫到:教育的方向在哪裡?瞬間有冷水灌頂的同感。是啊,教育的方向在哪裡?風到底在往哪個方向吹呢?教育本是很樸素、實在的事,而我們卻整天為了這樣那樣的資料或者所謂特色,搞得師生披星戴月,行走如飛。著名教育大師葉聖陶早就說過:“教育是農業。”農業者,春風化雨順其自然也。教育的過程不就是種莊稼的過程嗎?無非是鬆土、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捉蟲,再靜靜地等待、守望其健康成長的過程嗎?可是我們卻往田地裡,大量地播灑催長素、膨大劑等有害藥品,還在上市前大張旗鼓地推銷宣傳,彷彿路人皆知了,這樣的教育自然就是成功的。為此,春風化雨順其自然似乎太慢了,短期內看不到所謂“成效”和“成績”。這樣模式,那樣課題,凡是聽聞有“特色”且成效“顯著”的東東,就被某些考察取經者斷章取義地搬回來,也不管本地實際情況如何,東南西北風一一吹過,吹得人頭皮發麻,暈頭轉向。於是忙碌之中,無暇思考,心在死亡,教師成了教育的機器,轟隆隆地運轉,孩子們成了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批批送上了生產線……

嗚呼!過於急功近利的教育,總是流於種種浮躁之上。有時,還真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無數次在夢中/夢見自己是一名樸質的農人/守侯著一畦莊稼/聽蛙鼓蟬鳴/禾苗的清香輕輕縈迴……/然而,這樣的夢/總是會被尖銳的鈴聲擊碎---史蒂夫?喬布斯說:“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於是,在突然醒來之後,我發現風到底往哪個方向吹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內心的直覺和感受要求自己做個一個真誠質樸的教育人。我必須得像農人一樣,站在田園的中央呵護生命的成長,於心才安。

,教育是愛的事業,慢的藝術。只有愛,才能堅定教育事業的根,紮實於心靈的土壤,延伸到孩子們心靈的深處。這樣就不怕什麼風吹來,有暈頭轉向的迷茫,而會是靈魂與靈魂美妙的共舞。,只有慢,才是遵循生命成長的自然規律,猶如樹木之生長,慢,材質才過硬,才經得起風雨的洗禮。教育的過程是一個用愛心澆灌生命成長的過程,過澇過旱都不宜,更不能揠苗助長或過度裁枝剪葉。操之過急或者一律求齊,都是違背規律的功利行為,是缺乏科學態度的無知者和漠視生命規律的莽夫。

帕斯卡說:“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讓生命迴歸生命,讓生命具有思想和靈魂。即使是一支葦草,在風中,也應有屬於自己的思考。信念堅定,認識清晰,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也不自以為是,固步自封。要善於讀書,像蜜蜂一樣飛向知識的花叢,也引領孩子們去主動發現真、善、美,汲取其長,釀成香甜的蜜,然後快樂地分享。現行的教育總把孩子們往智育那條獨路上趕,這樣那樣方式,無非是應試教育的翻版和改裝。,一定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中心,要有自己的信念和思想,保持頭腦的清醒,從容地邁步,朝著明亮的方向。

,教育就是讓生命自然地成長。成長包括身體健康的成長,還有思想情感的成長。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天使。天使在降落人間時,有的會折斷翅膀,教師就要用愛和耐心,為他們縫補翅膀。不要苛求他們每個人都飛得很高,飛得整齊劃一。只要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進步了,哪怕很微小的一點,也要不吝惜自己的肯定和讚許。我相信,每個人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讚許,包括我們成人,孩子們更是需要。無論他的字寫得有多差,讀書有多吃力,都不要責怪他們。只要他們盡心盡力了,要相信他們會慢慢地成長。就如一些花木,有的感覺敏銳,春天一來,花就開了;有的感覺稍微遲鈍,夏天將至,才開花。無論早晚,花大花小,色豔色淡,都是花,都生命竭盡氣力綻放的美,要懂得尊重和欣賞。

,心兒始終要向著太陽。教育就是影響,是生命對生命的浸潤。一個心態不健康陽光的老師,是斷然教不出陽光明媚的孩子的。生活本身的確陰晴難料,即使風雨如晦,心存陽光,也沒有什麼大不了,挺一挺就過去了。,讓孩子們感受自然,熱愛生命,積極人生,這是我的使命。

,我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再計較功利的得失,也不計較稻穗的飽滿是在那一天。我只要相信:生命中應該有愛,有思想,有堅定的信念和努力的方向。這樣的生命,它的核心裡才能供給我們溫暖和信仰,忍耐與勇敢,才會讓我們在不定之中保持清醒,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