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慢生活的散文_描寫慢生活的散文***2***

  慢生活的散文:慢生活的節奏

  在說這幾個字的時候,明顯感到一種淡淡的味道,不掙扎,不猙獰,不恐慌。慢慢生活,才能完全體味到其中或甜或鹹或酸或辣的各種滋味。這無非是一種態度,一種難得的心境。

  把有限而無盡的時間無限拉長,在自己的內心裡,控制時間的長短及寬窄。看書,品茶,聽戲曲等,沉澱生活,放慢腳步。

  在很早前聽到許飛的歌的時候,就被她的聲音深深吸引住,喜歡真的是一種毒藥,讓我束手無策的去迎接,並毫無怨言。不急不躁,彷彿是我前世就在追尋的感覺,突然的撞擊到我的心臟,一發不可收拾。

  偶爾也能聽到一些快節奏的歌,可是始終不及慢歌來的喜歡,這是心態老化的表現麼?也許吧,也許前世是個被髮配邊疆的不得志的老人,或者是個整日畫好濃妝倚在視窗盼著夫君能回眸一眼卻始終沒有等到的妾侍,最後鬱郁而去,終生都活在一天比一天更無望的遙遙無期裡。

  所以此生帶著對時間的徹骨絕望,對事事的茫然無視,只想能安然的慢慢生活。

  也許在眾多層出不窮的歌聲裡,她的聲音沒有很高的識別度,亦缺乏一定特色。可卻是我聽過的聲音裡比較讓我容易記住的,不甜膩,不妖豔,不造作,不過分傷感,把慢表現到了某種境界。

  常常會有些錯覺,對於時間,怨恨快樂太短,悲傷很多。把生活的天平失衡了,然後生活就難以恢復平靜了。羨慕那些會生活的人,可以把這道難題輕易的解答。

  都說:慢工出細活。其實我不是個喜歡慢的人,不喜歡遲到的人,總感覺那是一種失禮,這應該算是一種的潔癖吧。看到做事比較慢的人也會忍不住想幫他們,心裡的不滿卻常忍著,個人習慣不同,慢,出效率,儘管慢。

  以前考試的時候,餘光瞄到別人翻頁的時候心裡就開始急躁的難以集中注意力,這快性子的毛病從小就被養成了,不管什麼事,都不願掉隊。然後在這種快的慌亂裡把自己後路全封鎖,定只會是壞的結果。現在想來,卻感覺是一份嫉妒,一份害怕。

  被固定的學習體制壓迫太久,薰陶出的快不過是粗淺和無效,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太過和生活去計較快慢了,就常常會遺忘簡單的快樂,最後追尋到的無非是一份莫大的空洞,並不能收穫到在慢中摩擦出的那份厚重而凝重的質感。

  也許快是為了在不能預料的未來裡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只管想要的結局,不管輕浮而淺薄的過程。快節奏的生活,總是我不喜歡的,也知道自己不能適應那簡單的一個“快”字。不知道為什麼,在某些事情上,偏執的堅持著自己所堅持的,出奇的固執,任誰都無法勸阻。

  總是不喜歡看快速的電影,甚至也不願意一口氣把一部電視劇看完,好像是吃了很多食物全堆在胃裡難以消化一樣。也曾聽說有人從來不會看電影,就因為無法接受它的快。要不是快的粗獷,怎襯托慢的細膩?襯托是一種低調的美德,可對比卻是一種高調到不能再極致的懲罰。

  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找個無人的角落蹲坐著,或聽聽輕音樂,想著有人是在這些舒緩的音符裡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心靈旅程,想著曾萬分沉淪的過往在記憶裡一點點的褪去顏色······音符們不慌不忙的從耳邊飛逝過,在腦中留下並不深刻的印跡,卻歷久彌新。生活,只能慢慢來,才能像這些輕快的音符一樣,活出自己真正的味道來。

  慢生活的散文:漫談慢生活

  慢,形聲字。“忄”為心,“曼”亦聲,延展之意,兩者合“慢”,意指內心感知時間的延展。

  慢生活理念最早起源於義大利,1986年,義大利記者卡爾·佩特里發起“慢餐運動”,並指出“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以生產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壞境,我們要以慢慢吃為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之後,“慢食”風靡歐洲,快速席捲全球,並由此發展了諸如慢運動、慢設計、慢旅遊等一系列慢生活方式。慢生活理念自21世紀初傳入中國以來,逐步被人們接受,特別是在追求“數字”和“速度”的當下,逆襲為潮流和時尚。

  追求慢生活,是人們生活的理性呼喚。生命有許多不能承受之痛,“快”亦是;在拼速度和求數字的快節奏今天,“過勞死”、“憂鬱症”等也伴隨而來,揮之不去。據查,全世界憂鬱症患者為1。22億,僅美國每年新增患者15萬人,西方發達國家的患病率高達22%。秦人萬喜良,婚後三日被徵勞役修長城,因勞累客死他鄉,其妻千里尋夫,哭倒長城,成就了一段悽美的千古傳說;陳逸飛、王均瑤等多少名人,也因勞累傷身,英年早逝,悲生多少無言嘆惜!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林語堂寫過“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從中不難發現其與草木、山水為伴,泥土、大地為伍的簡單慢生活理念。前人如是,後人沒有理由不停歇匆匆腳步,讓遲到的靈魂同行。慢生活,還原生活的本來,讓呼喚得到最虔誠的迴應。

 

  追求慢生活,是順應自然法則。日明月夜,山立水流,當有天律,無法改變,生命本身何嘗不是?人不是“永動機”,除了工作,還需要休閒和睡眠,這是自身平衡的需要。陽光、空氣、水和運動,是生命的源泉;走近自然,讓生活慢下來,獲取生命的基本養料和動力。古往今來,人類高貴的頭,從來沒有在自然法則前昂起過,這是宿命。

  慢生活,是務實的人生態度。心動而行,慢生活要搶佔生活觀高地,成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金庸先生有過一段雋永的談話,“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正是這種且自逍遙的慢性子、慢節奏,創作了《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調英雄傳》等系列傳世佳作,鑄就其武俠小說界至尊江湖地位。金大俠推崇的慢生活理念,猶如其描述的蓋世武功張弛有道,亦如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韻律,徐緩而見優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寥寥數語道出了作者陶淵明對塵世的厭倦,以及山水相伴的悠閒生活嚮往。

  清人張潮所著《幽夢影》,是古代文人慢生活理論的代表作,書中寫道“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山,閒則能叫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於是。”,其“閒”包括閒時間和閒心情。人有了閒時間,才能放慢生活節奏,人有了閒心情,才能從內心出發,追求慢生活。這裡的“閒”絕不是消極,相反是一種積極人生態度,有了閒情,兼有了雅緻,就可以從容、隨心地享受人生、思考人生、超越人生。

  誠然,慢生活並不排斥快節奏。慢,是快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慢也無所謂快,但快是適度的、平衡的。當下,不少人腳步匆匆,恨不能一日千里,但往往事與願違,悖人初念。浩蕩千年,事實讓人明瞭:欲速則不達。有這樣的傳說:有個小孩,野外捉蛹觀察,數日,蝶欲破蠶出,但久未成功;其不忍,便助蝶破蠶,因蝶翅未成,舞空難願,終氣盡而絕。破蠶成蝶的故事告訴人們:凡事不能背事物之規律,急於求成,不然,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是天擇嚴懲。慢生活同時,選擇適度的快節奏、快生活,是理性的生活態度。

  慢生活,是豁達心境和淡定舉止的呈現。豁達之人,心胸開闊,能容他人不能忍之事,容他人不能忍之人;豁達之人,性格開朗,能排他人不能排之憂,能解他人不能解之愁;淡定之人,有一種從容,坐懷不亂;淡定之人,有一種優雅,寵辱不驚。 豁達的心境、淡定的舉止,生活裡讓人回味,使人百看不厭。歌詞《最浪漫的事》寫得好,“就是和你一起背靠背,慢慢變老;收藏起點點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後和你慢慢聊。”,它描述的就是看破紅塵後內心的豁達,對白頭偕老的淡定生活憧憬。

  生活裡,狹隘之人,多目光短淺,不容易認清事物的本來,體現在行為上錙銖必較、睚眥必報,難以從容應對生活裡的人和事;急躁之人,生性衝動,容易受情緒影響,體現在行為上缺乏必要的冷靜,魯莽行事,難以淡定。狹隘和急躁的人,一般追求快速度、快節奏,

  急於求成,因而難以適應慢生活。

  慢下來,或停歇腳步享受生活,是對自己的最大獎賞。在快的節奏裡,我們已經失去太多美好,是時候讓自己融入大自然,與山水為伴、放飛心靈,享受親情、愛情、友情的美好,享受樹木、花朵、溪流的美麗,享受旅行、讀書、娛樂的快樂。雖然難以象陶淵明那樣獨居一隅,醉生於世外桃源,享受人間極樂,但停歇腳步,放慢生活節奏,尋求生活中本有的樂趣,人人可以做到。

  想一想:時光流轉,多少事等得了明天?即使等到了,也可能人非物也非。活在當下,讓我們放下手頭的繁瑣,清理思緒,一起走進慢生活。


看過慢生活的散文的人還:

1.關於慢生活的散文

2.慢生活名言

3.記錄生活點滴的散文

4.關於懶惰的散文

5.很美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