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讀後感

  夢,有思想的人都會有夢。作者的夢,作者的經歷,作者的感受,讓我不禁回想到自己。我也有那麼一個美麗而又羞澀的夢。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那是一種腐朽的封建思想。但在思想開放的今天,已經是說不通了。正確的說,是在什麼情況下都說不通!難道不是嗎?在我國古代,是那男重女輕的可惡思想腐蝕了人們,總認為女性幹不了什麼大事。可事實卻恰恰相反,古今中外,有多少傑出的女性為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像中國女詩人李清照;德國發現鐳元素的居里夫人等等。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能幹的女性更是數不勝數。就以課文《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的作者——王海桐為例。她是一個身懷不平凡歷史的女孩,她的人生充滿坎坷與不幸。在她出生的那一天,她年輕的父親整整躺了兩個星期,她的奶奶去世了,而原因也許是作者本人不是女孩***又是封建思想的毒害***。“我是個拙劣的小偷,沒有辯護律師。在我好不容易找到辯詞後,才發現法官早死了,聽眾也走光了,只有我一個人,一個人站在記憶的法庭上,任難以成為‘梧桐’的無奈與不甘心做‘海桐’的抗爭在心底拔河,註定我永久地掙扎與反抗”。在作者心中是多麼想成為一棵“梧桐”,一棵“海邊的梧桐”。也許這是她對自己所犯下的“過錯”的一種補償…

  經過了十幾年的刻苦努力,王海桐毫無懸念地從石室中學初中部升入了高中部,她在高中的第一篇週記中寫道:“世事塵囂,尤須心靈恬靜,置身與人才濟濟的理科實驗班,面對著更加殘酷的競爭,但求能寧靜地面對上蒼,相信生活終會為自己盡現衷情。”即使作者微笑著在生活中感受每一點驚喜與快樂,但高考帶來的壓力,仍然像王家衛電影裡的囈語,如影如形。在王海桐很小的時候,北大、清華就是她腦海中對大學的全部定義,所以進北大——就像在做一個美麗羞澀的夢,可是生活是在偶然與必然間彷徨的流浪漢,未來的路蒼茫而模糊。

  713分,對於學理科的女孩子來說,那是一個什麼概念啊?!然而她,那美麗而羞澀的夢終於成真了!但願她真能由“海桐”變成“海邊的梧桐”。

  篇二

  有些話對你早已雲淡風清,對我卻刻骨銘心。

  ***無心的話語,能深深刺傷一個人的自尊,讓人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心地最柔軟的角落,再也不敢輕易踏出一步。***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正確的學習方法,可在空談與實踐之間,在高考前十天的惡補功課與中小學階段近十年左右時間長期用功苦學的差距面前,每個人作出了不同的選擇,原因很簡單,每個人態度不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態度決定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收穫不同的人生。***

  這樣的心理障礙和十三四歲特有的偏執與不馴,“成就”了我初中三年灰色的心理歷程。

  ***我的初中三年,也曾因一些解不開的心結而終日悲觀消極,再加上當時獨有的衝動和反叛,一次又一次以極端的做法對抗自認為不公的世界。***

  與其像有些人在每一個瞬間都想抓住什麼卻終無所獲,不如做黑夜裡的煙火,在剎那,用一生的熱情幻化絢爛的景緻,照亮我們蒼白的靈魂。

  我只想表達純粹的自我感受而不在乎別人的評論。即使筆觸稚嫩又如何?我16歲,稚嫩是我的權利,也是我的生命特質。

  ***年輕就是資本。不是多愁善感,不是年少輕狂,我們只是想活出自己,活出精彩。***

  原來生活的列車有時會出軌,於是我們也會變得面目全非。生命本就沒有恆常,誰會知道下一秒下一分會發生怎樣的事情,會有怎樣的苦痛?

  可是生活是在偶然與必然間彷徨的流浪漢,未來的路蒼茫而模糊。

  ***誰都無法預測未來。在打擊面前,看到了天有不測風雲,明白了人生難免有挫折。擁有之時,學會珍惜;失去之後,懂得回味。***

  自信,對於在沙漠中跋涉的我只不過是海市蜃樓,在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小聲而固執地嗚咽著。可我一直是幸運的,在我不長的人生中,不斷有愛我的人,呈我以滿捧的鮮花。

  ***不自信乃至自卑,源於他人的優秀以及對自己的高要求。但總會有人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雙手,一次又一次溫暖我們黯淡的心。***

  在瀏覽了語文必修一的課本之後,就深深地被這篇文章吸引住了。為什麼呢?因為它略帶憂傷的筆觸?還是因為那些相同的心理與感情和類似的經歷與故事?

  篇三

  夢,有思想的人都會有夢。作者的夢,作者的經歷,作者的感受,讓我不禁回想到自己。我也有那麼一個美麗而又羞澀的夢,不同的是我缺少了那麼一個像作者的態度。

  作者說:"你選擇了魚肉的美味,也就選擇了魚刺的糾纏,天下沒有隻賺不賠的買賣。"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很多。我曾經選擇過了那麼多美好的夢,可是在遇到十字路口,遇到像魚刺一樣的困難時,我發現我總是一味地逃避沒有真正地去面對它。因此,一個個夢在我的不知不覺中漫漫地變成了真的夢。我後悔,可是世界上並沒有後悔藥可以買,我應該趕快去生活,學會把魚刺也變成一種享受。

  告訴自己比想像中的靈巧,因為,有很多人和作者以前一樣,包括我自己。常常在別人的暗示與判定下肯定自我的價值,可總是有些時刻,別人的期許我們難以達到,別人的判定讓我們灰心喪氣。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是我們不夠熟悉自己,不夠相信。作者說:"我相信意識,相信潛能,相信態度決定命運。"自己就是自己,自己又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活,自己就應該先取悅自己在再做好自己。態度真的決定命運。不一樣的態度,就不一樣的命運。這是我的感悟。

  作者說了很多很多話,講了好多好多道理,我像是與一位賢人在閒談。她語重心長地教會我,改變我。任何人不論你我都有夢,都有面對生活不一樣的態度,要想成功就必須付出汗水。而平庸永遠是慣於逃避的人。做一件事,贏家永遠是一個答案,而輸家卻是好多的理由。作者有句話這樣說道:"習慣是一種力量。"我們做事要有更多的答案,讓它養成你我的習慣吧。這應該算是我從這篇文章不小心分離出來的啟示吧。

  機會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作者就是那麼一個有著充分準備的人。因此,那個713分,決不是她引人注目的唯一理由,她有好多東西都值得我們學習,要實現一個美好的夢需要腳踏實地。

  或許,你覺得現在離你的夢還很遙遠,其實,你可以這樣想。如果你將來的夢沒有實現,你也許會後悔,嘆著氣地說:"嗨,如果當初……"但如果將來你的夢實現了,你也也許會說:"嗨,好在當初……"

  而現在就是你的"當初"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