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寫景散文日記
有人喜歡春的草長鶯飛,有人喜歡秋的天高氣爽,有人喜歡冬的銀裝素裹,而我卻更喜歡夏的蟬鳴蛙噪,那種“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美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江南
又是一個細雨的黃昏,我緩緩地走過這座小橋,橋彎彎的倒影映在河面,映出一輪明月一樣的圓來,流水和往常一樣靜靜地從橋下流過去好像是千年來不變的歲月時光。楊柳岸邊的綠已經很明顯,春風裡,如同水波一樣的盪漾。
曲折的小巷,青石的路已經很久了,時光磨損了它之後再用青苔裝飾了它,細雨裡靜靜的泛著無言的微光,油紙的傘,像一朵蓮花一樣,開在寂寞無人的夜的中央。
琵琶聲響,紅燭微光,細雨敲窗。
……
很多次做著這一個同樣的夢,夢裡,一樣的灰瓦白牆,一樣的小樓碧樹。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的喜歡江南。我想,也許,是因為古詩文裡的江南太多太美吧,而我,在那麼多寂靜無人的夜裡,又讀了它們那麼多篇,那麼多遍,那麼多年。我的江南,是在古詩詞古詩文中發芽生長出來的。
第一次接觸古詩中的江南,是在漢樂府裡相和歌辭裡的古風裡。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其實,在這首樂府詩裡,江南已經不是一個地方了,它更應該是,在魚和青青荷葉之間,在粉紅柔白之中的一個田野的歡快。
日暮長江裡,相邀歸渡頭。
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輕舟。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我的江南是一幅水墨的畫,是在古詩詞裡,在月夜,在細雨,在笛和簫的流淌中,青山隱隱含笑,流水曲巷相邀,是春雨杏花的清麗,是月夜燭紅,玉人吹簫的惆悵。
我的江南是一個夢,是一眸靜夜幽寂時分悄然開著的如同菩提一般的,蓮花。
:十里畫廊十里景
乘著小火車,暈暈乎乎的聽著導說,已經來到了十里畫廊的盡頭。問過導遊,知前面即是登天子山的***,稱南天門。向北望去,可見三座瘦削聯立的石峰,細看頗似三女帶三子,一背、一抱、一孕,栩栩如生,生動有趣。這即是俗稱的“三女峰”。
原本介紹十里畫廊的峪底溪水潺潺、猿啼鳥語,而此時,只能尋得已被水衝得渾圓的小石子。少了這一壑流水,十里畫廊還真少了點靈氣。儘管如此,還是被眼前這般如詩如畫的景色所感染。
真正體味這十里峰林的美妙是在出山的路上。步行於十里畫廊的土石小徑上,兩側奇峰林立、怪石屏列,這似物、似鳥、似獸、似人形態各異造型,竟是渾然天成。
浮現在眼前的是兩座對立巖峰,其一竣拔雄偉,另一座纖廋嬌揉,酷似一對久別重逢的夫妻在傾心低語。好一幅感人肺腑的“黃昏戀”!
再瞧前面右側一石峰突現,恰如一披甲武士手捧兵書,孜孜閱讀,傳說乃土家人心目中的英雄“向王天子”!此峰便稱“向王讀書”。那部兵書大概就是黃石公傳給張良的那捲吧?!遺憾的是得了兵書的向王依然沒能打出山門。
繼續前行,這十里畫廊,真是五步一景,十步一奇!看左前方一高矗的細巖頂端,一勁鬆形如雄雞,昂首長鳴,活鮮鮮一個“金雞報曉”!
行走著,陶醉著,每一根神經似乎都被調動起來。走過活靈活現的“夫妻抱子”,迎面便是也許可稱得上十里畫廊標誌性石峰的“採藥老人”。這位腰身佝樓的老者,揹著藥簍,目光炯炯的凝視前方,彷彿尋找著奇草妙藥。李時珍?還是孫思邈?任憑你想象!
轉閣樓已近在眼前,已經回到了十里長廊的進口。回味著一路的草色花香、鬆蔥竹翠、峰秀巖清,又回頭望望迎面站立,五官分明、短頭長眉、目光深邃、笑態可掬的“壽星巖”,流連不捨的登上了客車……
的確,十里畫廊十里景,幾處石峰幾處詩!
:春到石拱寺
今年春天,我有幸到華亭縣上關鄉出差,經朋友介紹,利用工作之便,我們遊覽了石拱寺石窟。沿著華***亭***上***關***公路一直前行,在車左側的半山坡上,我們看到了石窟石拱寺。據導遊介紹,它是平涼市唯一一座北魏時期開鑿的葡萄式聯體窟,這在全國石窟藝術中比較罕見,是研究佛教在我國傳播、發展、興盛的珍貴歷史文物遺蹟。
上關石拱寺共有石窟十餘處。據導遊介紹:在北魏普泰二年,即北魏亡國前二年,公元532年,華亭建鎮之初,石拱寺就已經存在了。北魏雖然是一個由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權,但開國皇帝卻非常尊重漢族的生活習慣,他大興佛教,大建寺院,佛教很快在全國興盛起來,石拱寺就是這一時期佛教傳播發展的宗教遺存。
葡萄式聯體窟,指的是在一個大石窟裡開鑿了一佛二菩薩造型,蓮花造頂,朝靠南面的洞窟進去又是一窟,再朝南往進又是一窟,這個窟搭一木梯上去,又是一小窟,這小窟有窗與外界相連,人站在外面看,只有窗,沒有門,非常隱祕,導遊說當地群眾把這裡叫石櫃山寺,並說慶陽北石窟寺僅是一進,涇川的王母宮石窟是中心大佛式,與石拱寺石窟都不一樣。
在寺裡,我們看到了好幾處的石佛像都沒有頭,脖子以上被人用鋸條鋸走了。據導遊說,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附近的一位小學老師財迷心竅,夥同他人用刀斧鋸條盜走了幾個最珍貴的佛像頭,雖然罪犯後終被擒,但佛像頭卻再也“長”不上去了。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華亭縣文化局專門派有工作人員在這裡留守。在寺下,我們還見到了好多木製車輪,據說,它最短也有四五十年的歷史了,久顯滄桑。
看著滿山草樹青青,野花朵朵,看著寬暢平整的柏油馬路,讓人遺憾地是,久顯滄桑的石拱寺,依然“白髮蒼蒼”,它的確需要有關部門去開發、去利用,要麼,先人的這一遺產,就會變成一些毫無觀賞價值的廢墟,到那時,我們到那裡去尋找它的“足跡”?上關石拱寺,它還能再現當初的魅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