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經典的哲理散文推薦

  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濘;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堅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達勝利的終點。多閱讀一些哲理散文可以提高我們的文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以供大家參考。

  篇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佛祖在菩提樹下問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錢、有勢、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你為什麼還不快樂呢?

  此人答曰:正因為如此,我才不知道該如何取捨?

  佛祖笑笑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某日,一遊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憐憫,置一湖於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進。佛祖好生奇怪,問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這麼小,既然一口氣不能將它喝完,那麼不如一口都不喝。

  佛祖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對那個不開心的人說:你記住,你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飲。

  人活著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再多的榮華富貴,到頭來都只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一隅,一張床,一日三餐粗茶淡飯,一本書,一個知己,就應該可以讓我們感到特別幸福。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當我們從瘋狂疲憊的獲取中真正醒悟時,才發現大好的年華已經從手中丟失了。

  生命是一種緣,有時刻意追求的東西或許終生得不到,而不曾期待的燦爛反而會在你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

  人生有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也漸多,自然會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禍千年。進入這個階段,心境是激情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複雜的。

  人們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人在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倘若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命了。人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怎麼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的一天。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

  但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真心修煉,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種人生境界。茅塞頓開,迴歸自然。人在這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由紅塵滾滾,自有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篇二:我是一滴水滴

  我聽見了窗外的雨滴落在了草地,那清脆的聲音,侵入了我那陶醉的心脾。我好想把它收集起來,送給小河,送給大海,送給那變化無常的天空。

  我感受到了窗外的雨滴落在了我家的樓頂,就像有兩個小朋友在說悄悄話,那鈴兒般小小的聲音,瞬間酥化了我小小的心靈,我想把它放入我的花瓶,滋潤我的水仙花,讓它顯得更加粉嫩無比。

  我看見了窗外的雨滴落在了別家的窗臺上,又輕輕地落在了大街上,讓環衛工人把它分解,變成了大地的一部分,直到太陽出現,把它小小的身體和其他的同伴融化後蒸發。

  我想把自己變成一滴小水滴,讓大海和天空供養著我,使我吃飽喝足,之後好將自己小小的身軀貢獻給大地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讓我做它們的露珠,永遠的消失在他們的那一片土地裡,安靜的睡著,直到天地永恆的消失,不然,我不會散去......

  篇三:有度

  從微觀角度講,當一個原子最外層電子脫離了原子核的約束時,它就會變成另一種粒子;從巨集觀角度講,當一個彈簧的承載超過其彈力極限時,它就會無法恢復。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生的智慧比比皆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條是有度。

  古往今來,賢君明主必務實求事,賞罰分明。何為分明?若以私交行賞,無功而受封,群臣何以建功立業,勢必結黨營私,唯利是圖;若以私怨處罰,無過而受刑,群臣何以直言強諫,勢必趨利避害,明哲保身。此之謂非分。若以拾遺之功大封,開疆之功小封,則大封之人必自滿得意,成一時之風;小封之人壯志難酬,失赤誠之心。若以誤傷之過重刑,忤逆之過輕刑,則重刑之下必積怒,而刑罰如同枷鎖,敢怒無言;則輕刑之下必無畏,而刑罰如同空幌,形同虛設。此之謂非明。故賞罰分明必平心而論,論功行賞,論失處罰,皆有度。

  日常生活中,善意的行為值得我們借鑑,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對人置善之心,做事持善之舉,無可厚非,但能做到恰到好處才是善。溺愛的故事不勝列舉,難道大愛有錯嗎?只是愛之至深為其埋下伏筆,否泰一線。另外行善的範圍也是有講究的,豈能像農夫那樣對毒蛇呵護備至;豈能像唐僧那樣,對妖魔滿口仁義。

  語言的魅力之一在於表達。如果把書面表達比作兵法,那麼口述表達就是戰場。一個人的兵法讀得再嫻熟,倘若缺少實戰,無非是紙上談兵。話不可不說,言寡乏謀;話不可濫說,言多必失。不可否認,幽默是人際交往的良好潤滑劑,能夠巧妙的化尷尬於談笑間,但過度的幽默不免讓人頓生厭惡之情。可謂言之有度。

  度是質與量的統一,是一定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範圍的極限。在其範圍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在其範圍外,事物的質就會發生變化。讀書有度——盡信書不如無書;藝術有度——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經商有度——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度是門學問,著實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