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酒的經典散文

  喝酒,講究的是“人間路窄酒杯寬”。喝酒,講究的是“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關於酒

  酒確實是個妙物。不喝酒的日子,大家彼此都相似,喝了酒的日子,就各不相同了。幾杯酒水落肚後,覺得飄飄然、醺醺然,於是,平素沉默寡言、道貌岸然的人,會綻出笑臉,玩話、笑話、差話、髒話、下流話就會被梗直的舌頭從兩片脣間不斷頂出,生活透明的色調和柔和如蜂翼的韻味就溢滿了空間,再被量大壺空者灌下幾盞,則就玉山頹欹、吞吐縱橫,甚至撒瘋罵座,哭笑無常了,這是酒勁。

  對於酒,我有著多年的體驗。第一次飲酒是在西師大和幾位多年未見的同學聚飲,其時我們在座的是三女五男。八個人高中時可以用相交甚篤冠之,於是大家鼓譟而飲。我開始堅決推辭不飲,說自己從不沾酒。三女相顧而笑,四男則怒目相對,一摯友說:“古人傳說‘文王飲酒千盅,孔子百觚’,況《十國春秋》有‘酒有別腸,不必長大’,你非毛孩,又不要你鯨吞,瞧不起人。”我不敢得罪朋友,在眾目睽睽之下,大醉而歸,直到次日日上三竿方醒,才覺酒臭沖鼻,胃裡萬蛇扭動,猶大病未愈之狀。想起友人夜間語,特後悔為何當時不以王充《論衡·語增篇》中“文王孔子乃率禮之人,何會醉酗亂身”以相拒。然而想是歸想。酒是醉了。後來幾人再次相聚,皆笑我那日狼狽之狀,說酒後醉如噴泉,大談什麼我們腳下全是破碎的愛情,這世界愛情就像公司一樣多……實實的醉態可掬。

  有人說,酒可解憂,我想此話未必如此。劉伶所謂“無息無慮,其樂陶陶”自是酒醒之後,我自是酒醉之人,那份“憂心如醒”的病酒滋味很不好受。去歲我母親仙逝,心事低迷。在休假之日,幾位友人知我心情不暢,群朋聚飲,三日一小飲,五日一大飲,猜拳行令,常是報醉終日,究是作踐了自己,落下了辛辣生冷不敢食的毛病。現在想來,當時只是在由興奮到麻醉的過程中暫時忘懷了一切,當時飲酒,實是有些愚蠢了。

  國人飲酒,歷史久遠,我想當初發明酒者,絕非為後人大醉、行賄等等行徑而釀造。於是,說酒可以解憂,還不如說就可傷人,最起碼飲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後狂笑不止有人痛哭不已,也有人口吐狂言而滔滔不絕,更有人把平素不敢告人之事吐露無遺,更有甚者,酒後失控,作奸犯科,身陷圇圄乃至喪命。錢史之鑑,酒倒是一篇傷懷之作,最好輕易不要觸碰,否則,經歷一旦變成文字,忘卻則是無暇的。

  於是,我十分的討厭起酒來,更討厭的是強人所難的飲酒,或捋袖咋乎的單挑,或面善心詭的圍剿勸酒,或投井下石千方百計的作弄,把別人灌醉;更討厭者的是那些訴諸武力,捏著人家鼻子的喂酒。我每見這種場面,就想這是不是人類長久壓抑的一種獸性的發洩,以圖取得勝利後的滿足。你看那咄咄逼人的聲嘶力竭的划拳,在那贏拳的剎那一聲拖長的絕叫,那面紅耳赤之後顫抖的手掀翻杯盞渾然不覺的衝動,真叫人耳根、眼珠不敢恭維。

  有人說,“酒杯裡總是要沾一點好酒,無論什麼散文都無法說清杯底這點酒,有的只可意會。”對此,我只能坐在屋子的角落裡,放下笨拙的手,靜悄悄地去想《菜根譚》中所謂的“花看半開,飲酒微醺”的趣味。我確實不知道,有幾個人可以領略到這令人深思徘徊的境界呢?

  :酒

  最近,請扶貧的同事買了些中藥材泡了一些酒。

  說酒,就不得不談與酒相關的兩個人了——倉頡和杜康,一個創造了“酒”字,一個創造了“酒”這種能讓人醉生夢死的物品,二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國獨特的酒文化。

  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傑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魏武帝;有酒後慷慨呤唱《大風歌》的漢高祖;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李太白,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蘇東坡……。甚至魏晉時代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都是個個嗜酒如命的,劉伶更是酒不離身,喝出了“喝死葬我”的名言……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文人雅士與酒的一朵朵浪花匯聚成了中國歷史長河的酒文化……

  我是什麼時候喜歡上酒的也記不清了,只記得小時候,聞到酒是有一些怕,喜歡是談不上的。每逢趕集的日子,在街邊的豆腐乾小攤上,就會看到不管是年輕的還是老的,都坐烙鍋邊吃豆腐乾喝酒,他們是一邊喝著酒,一邊划拳,什麼“五角星,六六順,八匹馬兒跑得快”等等,偶爾也會聽到劃夫妻拳,江湖拳的,只是到現在記不清了,也忘記劃了。那時的我雖然嘴饞,但也只選擇吃豆腐乾,而不喝酒。

  和酒第一次親密接觸大概是六七歲的時候,記得父親與幾個酒友划拳喝醉了,自己看到酒壺裡有些兒酒,拿起來就喝了兩口,開始沒什麼感覺,可過了一會,就不行了。談不上天旋地轉,但也是走路飄飄,在老家學校的操場上走路是東遙遙,西晃晃的。遇到小夥伴,都向他們炫耀一番,宛如酒瘋子般的喋喋不休……

  隨後的一直到初中畢業,都沒有在碰過酒,但對《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很嚮往的。也曾對金庸的蕭峰、令狐沖,古龍的李尋歡佩服得緊。每每從書中看到這些英雄豪傑對酒的喜歡,自已也會被感染,曾夢想有一天我也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景象。

  隨著歲月的流逝,高中到大學畢業這些時間,對酒的接觸更深了。大碗喝酒是有的,平常吃飯的碗一口氣也能喝一碗酒。頗有“燕雲十八飛騎 奔騰如虎風煙舉”的豪氣;有“風蕭蕭兮 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 不復還”的蒼涼;但缺少一分品酒的靈氣。往往是一碗酒下肚,腹中如千蛇蠕動,胃是翻江倒海。二碗酒下肚雖談不上人事不省,但也和“竹林七賢”的劉伶一樣了,也會哼哼說出“喝死埋我”之類的話。然後不知不覺中倒頭大睡,一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杆才起床。這個時期喝酒對於我來說就是暴殄天物,不懂得品嚐。品不出酒裡的所蘊藏的靈氣。心靈深處也隱隱覺得這樣喝酒不對,但不對在什麼地方,自己也不明白,和我喝酒的人想必也是不明白的。

  畢業參加工作後,隨著環境的不同,大碗喝酒的情形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杯喝酒,有五錢杯、三錢杯、二錢杯、一錢杯,還有專門為喝紅酒或洋酒準備的洋酒杯、紅酒杯等等。雖然酒和杯談不上一一對應,不像汾酒用玉杯、關外白酒用犀角杯、葡萄酒用夜光杯、高粱酒用青銅酒爵 、米酒用大斗、百草美酒用古藤杯、紹興狀元紅用北宋瓷杯、梨花酒用翡翠杯、玉露酒用琉璃杯等等。但隨著碗換杯,喝起來也別有一翻滋味。這個時期的喝酒,沒有英雄豪傑之豪氣,也沒有君子隱士之秀氣。有的,只是觥籌交錯後的杯盤狼藉。

  在2009年 ,自己泡了一罈菊花酒。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耐寒且花香,自己從小就喜歡到山上摘野菊花來給父親晒乾後泡茶喝。看到瓶中的菊花泡出的酒淡黃黃的,心裡一陣喜歡。不由想到古人在重陽節喝菊花酒的習俗和易安居士的“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每每閉著目躺在沙發上或靠椅上,想著菊花的香,押一口菊花酒,慢慢品嚐菊花的美……

  生活,原來是這樣的,酒,也是這樣的……

  隨著自己泡酒的品種越來越多,不經意之間,已泡十多壇酒了。首烏酒、杜仲酒、菊花酒、鹿茸酒等等。每當夜晚,自己獨坐電腦邊;或撫琴時,美酒一杯,陪伴自己,少了宣鬧的划拳聲;少了大碗喝酒的英雄氣,少了觥籌交錯的人情事故。但確多了一份心靈的美;多了一份“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空闊,多了一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幽香,聽完一首歌,撫完一首曲,盡顯美酒的韻味……

  昔日,倉頡以三點水造“酒”字。一滴為英雄豪傑之酒;一滴為君子隱士之酒;一滴為酒瘋子之酒。怎樣取捨,全由心生了……

  :論酒

  酒文化,有源遠,自從問世不間斷,

  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洋酒帶保健;

  高度低度啥都有,高中低檔一應全;

  寫酒詩句有千萬,杜康劉玲是酒仙。

  與人結下不解緣,有事無事把酒端。

  獲得男人心喜愛,博得女人嘴巴饞,

  不分種族不分國,古今中外有美談。

  遇到喜事需祝賀,烹羊宰牛酒興添,

  高興需要舉舉杯,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一醉方休才算完。

  痛苦時要喝點酒,醉解千愁是古諺。

  憂愁時要喝點酒,唯有杜康能解難。

  離別時要喝點酒,勸君飲盡酒一碗,

  出門在外無人牽。行人路上酒壯膽。

  巧遇知己要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勸。

  想念人時要喝酒,酒入愁腸化雲煙;

  想家時候要喝酒,濁酒一杯家鄉飯;

  敘家常時要喝酒,酒後話多吐真言。

  喝酒理由千千萬,想方設法把酒沾。

  喝了醉,醒了喝,再醉再醒身受殘。

  每醉一次死一次,喝酒之人有體驗;

  騰雲駕霧飄欲仙,醉後悔恨不可言;

  好了瘡疤忘了疼,宛如破繭化蝶般;

  生活中離不了酒,離酒不能把事辦,

  無酒不能成宴席,形成交際之手段。

  領導幹部不喝酒,一個朋友也沒有;

  中層幹部不喝酒,一點資訊也沒有;

  基層幹部不喝酒,一點希望也沒有;

  紀檢幹部不喝酒,一點線索也沒有;

  平民百姓不喝酒,一點快樂也沒有;

  兄弟之間不喝酒,一點感情也沒有;

  男女之間不喝酒,一點機會也沒有。

  此言雖然是調侃,說明酒已深骨端。

  成也酒,敗也酒。都把功勞記在酒。

  爛醉如泥不省事,醜態百出把人丟。

  以酒為漿枉為常,吆五喝六氛圍添。

  喝酒臉紅傷脾胃,喝酒臉白易傷肝。

  溺於酒中貪杯鬼,比溺於海還要多。

  酒後無德狂言出,昏睡不醒誤上班;

  老婆孩子常捱打,酒後自羞又現眼;

  酒壯色膽胡亂搞,酒後鬥毆致人殘;

  醉酒駕駛闖大禍,酒海冤魂多可憐。

  酒席宴上規矩多,文明飲酒講酒德。

  應酬真是苦差事,強人所難酒風變。

  喝酒要講情和義,適可而止莫死勸。

  熱情好客是常理,喝醉敗興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