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散文

  安塞腰鼓是陝北的一種舞蹈,平時我們很少看到,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能看到哦!不過就算看一次,也使人歎為觀止。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安塞腰鼓的散文。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安塞人骨頭裡生出的腰鼓。如今成了陝北安塞縣的特殊標籤。

  而一提起安塞腰鼓,腦海中便立即浮現出劉成章這個名字。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是我國當代散文中的名篇之一,幾乎可以和現實中的安塞腰鼓聲名相當。

  劉成章是我的老朋友,我為他那優質多產的文學子宮能孕育出如此高質量的文學“產兒”而倍感高興。

  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和成章在延安認識。那時,他是延安歌舞團的一位編劇,由於我也喜歡創作,我們便成了交往過密的朋友。我常去他所在的歌舞團,他也常來我所在的醫院看病或閒聊。我們共同切磋過作品,一起探討過對文學的看法。通過較長時間的交往,我發現他的確面善、心好、為人厚道,待人誠懇。數十年來,成章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朋友。正如他自我描寫的:“五穀裡數不過豌豆圓,人裡頭數不過我平凡;莊稼裡數不過糜子光,平凡不過我劉成章”。在我所熟知的文學朋友中,他最不善言談,也從不張揚。也沒有一般知識分子那種清高。見了面總是那樣和善地笑著。渾身上下幾乎看不出一點兒文學藝術細胞。然而,他的一系列色彩斑斕飽和著陝北信天游基因的散文作品產生了。每當和朋友們聊起劉成章的時候,大家都感覺到這是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奇蹟!特別是《安塞腰鼓》的那種大氣,那種激情,那種懾人心魄的氣勢,那種詩意內涵深邃的藝術特色,確使我難以和這個平凡普通的劉成章聯絡起來。

  但他以自己的許多優秀作品無可辯駁地證明,他是一位有深厚文學功底和善於刻畫描寫的實力派作家。他的散文作品飽含著強烈的時代精神、較高的藝術性和濃郁的陝北特色。他的散文集《羊想雲彩》獲得了首屆魯迅文學獎。7篇作品被選入15種版本的語文教科書。有的學者稱他為“描繪陝北的第一小提琴手”;有的專家稱他的作品是“無韻之信天游”,其中不僅有詩、有畫、有悅耳動聽的旋律,也是可以吟唱、朗誦的名副其實的藝術散文。

  《安塞腰鼓》何以達到如此高境界的藝術水平?併產生如此強烈的震撼力?這是我一直思索的問題。雖然劉成章近幾年去海外探親,但當我每每通過報刊、網路等媒體看到《安塞腰鼓》頻頻得寵的時候,我越發想與劉成章探討它成功的真諦。

  終於有一天,我在網際網路上捕捉到了劉成章的***。立即向他發了一信。沒想到幾小時後,便收到了他熱情洋溢的回信。此後,現代化的網路像一座無形的橋,又緊緊地把我們從東、西半球聯絡在了一起。也巧,我最想問,而他又最想談的也正是《安塞腰鼓》。他說:我生在長在陝北,陝北以她的山河五穀養育了我,我在陝北發現了無數閃閃發光、奪人魂魄的人類美質。因此,當我決定此生以寫作為業的時候,我就立誓,要長時間地寫陝北。要把陝北令人感動的地方儘可能地挖掘在世人面前。我得知,關於《安塞腰鼓》,他從蒙發到孕育整整八年之久。而讓他意想不到的竟是一朝分娩。他說:由於長期的思想積澱和藝術積澱,動筆時,思維完全處於一種自由狀態,沸騰狀態。幾乎是風一樣自由,水一樣沸騰。他認為這一點太重要了。文中的一切思維表現,全都是在激情亢奮中下意識地塗寫出來的。他有一個重要的體會,那就是:“作家必須敏感於這種狀態出現的時機,並奮力抓住,抓住它就等於抓住了自己最高質量的心血。如果錯過它,讓我三、五年後或者現在再寫《安塞腰鼓》,那是斷然寫不出來的”。而我覺得他能寫出《安塞腰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陝北的特殊環境賦予這個陝北漢子的特殊基因、特殊性格、黃土地母愛般的溫馨以及他本人滄桑的人生體驗、豐富的生活閱歷。正是這一切,激活了他強烈的創作慾望。於是他找到了“安塞腰鼓”這個感情的載體。他把他的全部激情淋漓盡致地傾瀉出來了。在另外一篇散文中,他把自己比著一隻陝北的老山羊,他說“……我雖在外面生活了那麼多年。然而,臥在黃土地上我不應當嫌髒,見了陝北的青草,我應當有很好的食慾。我雖然氣力不行了,但也應當振奮精神,跟上踏青的隊伍,並以自己發癢的嗓子,唱一曲跟上時代節拍的“西北風”。絕不能讓人家指著脊樑說:“那是一隻乏羊”。

  由於他有了這種熱戀生活熱愛陝北的思想境界,加上他不凡的文學才華,才使得他的《安塞腰鼓》以思想和藝術的光華四射,出現在世人面前。文學作品從來不靠數量和篇幅,而靠的是質量。《安塞腰鼓》雖然只有千把字,我看足可以抵得上好多部大部頭作品。它先後被選入一百多種書籍和網站,其中有《百年百篇經典散文》,《中華散文百年精華》,《有聲*世界散文百年精華》,《世界文學大系》,並且被選入人教版、高教版、北師大版、上教版、魯教版等八種版本的語文教材。甚至清華大學還把它列入外國留學生入學考試的考題範圍。甚至九華山佛學院的學員也學它。甚至無數朗誦藝術家競相朗誦,網上隨便一點就能點出這篇文章的動人的聲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安塞腰鼓》已經進入我國文學寶庫。

  《安塞腰鼓》是1986年寫成的,到今年,已經整整二十個年頭了。二十年來,無數作品在眼前晃過如過江之鯽,眨眼都湮滅了,消亡了。可是《安塞腰鼓》,卻越來越年輕,越來越紅火,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傳誦。它顯示了一篇優秀作品特殊的生命力量。優秀作品是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臺的。相信它一定會像我國現代文學中不朽的文學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荷塘月色》等一樣,年復一年地出現在各種新書中,教材上,成為永負盛名的傳世佳作。

  :根系黃土

  中國人的根終究是深紮在這片黃土地裡的。

  曾經驚異於千里戈壁的大西北那流動的黃沙中不屈的生命意志,那一片片倒在沙丘裡的胡楊林激起了怎樣的民族意志;也曾沉迷在萬頃高粱的東北鄉那滾動的秸稈中頑強的精神圖騰,紅得像海一樣的田地喚起了多少英雄好漢沉睡的記憶;更沉醉在青山秀水的江南那幽深蜿蜒的青石小巷裡,戴望舒筆下那撐傘的女子一次又一次從夢裡飄過……然而,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一個地方卻愈來愈清晰地浮現在腦海:黃土高原。

  曾經無數次在夢裡想象高原的樣子,然而,記憶中支離破碎的片段只拼出一個模糊的印象:千萬年吹不盡的風掀起漫天塵土,肆意地飛揚在千溝萬壑的山谷,茫茫土地上,滿是泥沙的黃河蜿蜒走過,像一個蹣跚的老人,踽踽獨行。在這貧瘠的土地上,無數蓬頭垢面的農民掙扎在困頓的生活邊緣。在這隻有無窮無盡塵土的大地上,那些伴隨著歷史的車輪浮現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下的人們度過了多少艱苦的歲月,而這樣的日子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這就是我對黃土高原的最初記憶。

  難道這就是無數華夏兒女心中的精神源地、中華民族的根?

  在這個“聖人佈道此處偏遺漏”的土地上,到底是什麼支撐著一個偉大民族偉岸而又沉重的軀體?

  伴隨著無盡疑惑,我聽到了一首信天游,頓時明白了一切。

  那些土生土長的農民年復一年地生活在黃土地上,他們體內隱藏了太多的苦難與寂寞,在無盡的孤單歲月裡,他們仍對明天充滿了希望與憧憬。這滿懷的情思迸發出多少令人震撼的旋律,澎湃在中華兒女的胸中。在這窮鄉僻壤的鄉野裡,這些敦厚的漢子用樸實的語言編織出千年不變的歌聲傳唱在這廣袤的高原上,那一首首信天游早已超出了音樂的範疇。曾不止一次地聽說,只有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歌聲才能最大限度地彰顯它的藝術魅力。我想,或許也只有在黃土高原上聽信天游,才能感受到那可以穿透歷史的力量。歌聲盪漾在空曠的大地上,化為永恆的圖騰,飄蕩在一個民族的精神領空。

  但是就連如此蕩氣迴腸的信天游也不足以表達陝北農民的藝術才華與精神力量。

  可竟然還有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精神烙印,那些在自然的風裡傳唱的聲音早已化為滾動的血液,雖經歷史狂沙淘洗也再難消失在一個民族的精神領域,即使在最苦難的歲月也能迸發出難以想象的生命力量。那粗茶淡飯與渾濁的黃河水哺育出來的這群生龍活虎的後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用強健的風姿引爆了一場多麼豪放的舞蹈!在這震撼山河的搏擊中,那些蓬勃了生命力的舞姿釋放了多麼奇偉磅礴的力量。這才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脊樑,也只有黃土高原才能承受這酣暢淋漓的安塞腰鼓。是什麼樣的土地,哺育瞭如此強壯結實的漢子;是什麼樣的文化,誕生出石破天驚的安塞腰鼓;又是什麼樣的力量,匯聚成如此澎湃心潮的震撼樂章?

  可是,在華麗的皇城宮殿中,這裡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那些高坐在殿堂之上的達官貴人難以理解這誕生在鄉野農夫生活中粗獷的音樂藝術。他們已經習慣了繁文縟節的約束。他們把自己放進角落,他們的血液裡失卻了一個偉大民族應該擁有的血性與豪放。儘管他們記錄著歷史,但即便是王侯將相的家史也掩蓋不了發生在黃土地上的傳奇故事。歷史將會給予他們最真實的評價,那屬於歷史的詩人也被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所震撼,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書寫著這一切,書寫著這屬於一個民族的精神印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這句詩時常驚現在夢裡,到底是怎樣的土地,能承受如此沉重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人們,竟有如此堅韌的精神。無數執戟持矛的戰士曾在這片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他們讓綿綿無盡的思念湧動在黃土高原的天空。一次次拼殺後,活下來的將士衣錦還鄉,曾經血雨腥風的戰場只留下數不完的孤墳,在千古的大風裡靜靜佇立。曾經喚起無數情思的明月照耀在黃土地上那一個個泥土堆起的墳墓上,月光中,我聽到英勇的靈魂在歌唱。那無數獻出生命的戰士庇佑著這貧困土地上的人們,他們見證了歷史,也正在創造歷史。

  歷史的車輪還在滾動,轟鳴聲中,我聽到了《黃河大合唱》那催人振奮的旋律,滔天的河水中湧動的咆哮聲滾入耳膜,歌聲中我彷彿看到了那揮舞著大刀的英勇戰士在黃塵中浴血拼殺。伴隨著那嘹亮的號角聲,一條條喝著黃河水長大的漢子頓時熱血沸騰,不用長篇大論的號召,也不用那些書生式的宣言,他們默默地甩手扔掉身上破爛的衣服,手握大刀,赤膊上陣。炮火與硝煙中,在這無邊曠野上,曾根系黃土。

  :好一個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陝北的一種舞蹈,平時我們很少看到,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能看到哦!不過就算看一次,也使人歎為觀止。

  它的美在於那蓄而待發的後生。你看!在他們身後是一片高粱地,而他們樸實地就像那片高粱。暖洋洋的南風吹動的高粱的葉子,同時這風也吹動了後生們的衣裳。

  它的美在於那火熱的舞蹈場面。他們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就沒命了。後生們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瘋狂地舞動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是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它美在於那激烈的鼓聲。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了沉重的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暮然變成牛皮鼓了,只要聽到這震撼人心的聲音,我們的心境就會立刻變的有聲有色。

  它美在於那激烈的鼓聲。你看!後生們的胳臂、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他們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力量。

  它美在於變幻的舞姿。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的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使人歎為觀止。

  安塞腰鼓!你可真令人陶醉迷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