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作家的文章

  你有喜歡的作家嗎?你喜歡的作家是怎麼樣的?把你心目中喜歡的作家用自己的文字描寫出來吧。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冰心的魅力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讀著這感人心肺的話語,能不讓人憶起和藹可親的冰心奶奶嗎?

  冰心奶奶的文章寫得非常之好,讓人讀了身臨其境,彷彿置身於一個美妙而又不現實的幻想之中。讀著她的文章,常常讓人忘了吃飯,忘了睡覺。恨不得一口氣把這一本書全吞入肚裡。等你看完書後,才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在現實生活中。

  冰心奶奶的文章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而且冰心奶奶也是一個平易近人的人。無論她在哪兒,在國內也好,在國外也好,總不望忘了與小朋友們通訊。她在生病時,還揹著醫生偷偷地寫信給小朋友們理!像這樣愛小朋友的人,在世上並不好找。

  冰心奶奶的《寄小讀者》雜誌,內容包羅永珍,像一位好朋友一樣,可以與你談天說地,為你解答問題,讓你知道一些新鮮、奇怪的事,讓你流下感動的淚,常常讓你哭笑不得,讓你瞭解自己,認識世界。

  有些人空著手來到這個世界上,又空著手離開人間,什麼都沒留下。但冰心奶奶一生留下了可貴的文化遺產,更留下了孩子的回憶!

  冰心奶奶,您就是我最崇拜的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在文化燦爛的星空添一筆色彩!

  關於2:我喜歡的作家

  作者:一簾幽夢何寄

  我喜歡的作家,路遙,錢鍾書,周國平,劉慶邦。

  說起來可笑,因為我只讀過他們的小說。

  最初讀的,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那本書,一到手,就愛不釋手。最明顯的感覺是,即使你不看開頭和結尾,只從中間任意翻開一頁來讀,它都能把你的心緊緊抓住。書中的人物,是那麼熟悉,他們似乎不是活在書上,而是活在現實中。甚至就是我自家的故事,我還經常不自覺地讓書中的人物和我們的家庭對號入座,所不同的,書中的主人公太貧窮,而我們在農村,生活還算富足。每當讀這部小說,我就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轉換角色,與書中的人物一起笑,又一起哭。我理解那個心地善良,對愛情想熱烈追求又顧慮重重的田潤葉的感受,也理解田小霞作為一個大學生,記者,為什麼痴迷地愛著一個挖煤工,更理解善解人意的蘭香為什麼那樣自尊自強。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展現的是我國廣大農村的面貌,每一個家庭,都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縮影。

  錢鍾書,我只讀過他的《圍城》。我不懂書的深刻內涵和社會意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說的語言。那麼幽默,那麼風趣,那無數和比喻,獨特,新穎,既讓人忍俊不禁,又令人拍案叫絕,把人物的心理描述得恰如其分。對性格刻畫也是入木三分,虛偽的,單純的,圓滑事故的,口是心非的,種種眾生相,演繹非常,你讀著他的文字,似乎又超越了文字,頭腦中也跟著在演著一齣戲劇,喜劇,滑稽戲。特別是幾個人在對討論婚姻時說,婚姻如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人生也好,事業也罷,大底如此,想想還真的很有哲理。人,總是追求得不到的東西,正如小說所說,狗為了追求肉骨頭的影子,喪失了到嘴的肉骨頭!跟愛人如願以償在結了婚,恐怕那時候肉骨頭下肚,倒要對水悵惜這不可再見的影子了。這份表述和張愛玲的紅玫瑰,白玫瑰之說異曲同工,都是說,人,大概就是這樣,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周國平,我是從《論獨處》這篇文章中知道周國平的。後來才知,周國平多少年前就熱了,看來我是太孤陋寡聞了。當時,讀到他的文字,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是驚喜,是震撼,是親切,是意外,我也說不清,只知道,這個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我想說的,有一種知音的感覺。後來,我又讀了他的許多文字,他的隻言片語,都是那麼深刻,富有哲理,句句說到了人們的心裡。比如:“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又比如:“一個人倘若只有外在的生活,沒有內心生活,他最多隻是活得熱鬧或者忙碌罷了,絕不可能活得充實”。生活中,也確實有這麼一些人,你不讓他說凡俗事務,他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東家長西家短,是他們閒聊的內容,且津津有味,他們只要自己和自己呆一會,就會閒的無聊,不知乾點什麼好,他們只喜歡熱鬧。和這樣的人呆著,本身就是一種無聊。周國平的文章,大多是對人生社會人性的思考,他能用淺顯的語言,說出深刻的哲理,真不愧是哲學家,你讀他的文章,不象讀小說,想象出一幅畫面,你是用心在讀,在體會,在感悟。不知不覺中,你的人生體驗會豐富,人生境界會升華。

  作家劉慶邦,我是從重慶衛視上知道他的。他被稱為短篇小說王,得獎專業戶,他寫的小說《鞋》,獲得了魯迅文學獎。那篇小說,我讀了好幾遍,每次讀,都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之感。特別是小說中對主人公的心理描寫,那真叫個絕。為什讀起來這麼親切,因為,我把自己想象成了主人公,有人時羞澀的樣子,無人時大膽的遐想,還有那說不出道不來的微妙的心理感受,是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都有的啊,我感覺,那上面說的不是別人,就是我自己,一個男性作家,怎麼會把一個少女的心思刻畫得這麼真實,這麼細膩?不得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看來,作家會鑽到人的心裡,看清你的五臟六腑。作家就是心理學家,他能寫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職業人的心理感受。他還有一篇小說,《走窯漢》,又是一種風格,讀這篇小說,就如在看電視劇《潛伏》,可以說是步步驚心,驚心動魄,情節既在人的意料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小說充分揭示了人性的複雜,讓人感覺真實可信。特別是結尾,當主人公聽說被自己深深愛著,又百般折磨的妻子跳樓之後,他呼的一下從椅子上站起來——他又坐下了。多少語言,多麼複雜的心理,全在這一動作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世界上有很多財富,沒有一種財富,如書籍這樣的廉價,沒有一種財富,如書籍這樣的昂貴,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可惜我讀的很少,已經營養不良。閱讀的確有很多好處,食物讓我們活著,活得健康,而閱讀讓我們生活,活得豐富。

  關於3:作家

  推薦人:baixuanchenxuan

  卡森·麥卡勒斯***CarsonMcCullers***,美國文學史的一個奇女子。書中充滿了致命的孤獨、狂熱、愛情和無望。22歲成名的她,寫下了《心是孤獨的獵手》,名列百大英文小說第17位。比小說更精彩的是,她以短暫的一生,注寫了文學史上的傷心故事。

  1978年,她的作品《傷心咖啡館之歌》被翻譯以來,成為一代中國青年最美好的閱讀記憶。多年來,一直有人苦苦追尋這篇翻譯家李文俊翻譯的中篇小說。近30年後,卡森·麥卡勒斯的系列作品終於由上海三聯出版社出版,再次引起我們對她的關注。

  美國小說家、短篇小說作家。曾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後來在紐約格林威治村定居。孩童時代受到的一連串打擊使她患有下半身麻痺症。她的作品特定地發生在南方的小地區,描述孤寂人的內心生活。她寫的小說有《心是寂寞的獵手》***1940;1968年拍成電影***;《金色眸子中的映影》***1941;1967年拍成電影***;《婚禮的成員》***1946;1952年拍成電影***,是她自己將書改編成劇本***1950***;和《傷心咖啡館之歌》***1951;1991年拍成電影***。

  1917年,卡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出生於俄亥俄州。這個珠寶店老闆的女兒,從小就被寄以厚望,從五歲開始學習鋼琴,父母一心一意要把她送入音樂學院。不過,15歲時,她從父親處得到一臺打字機。這臺打字機,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

  對於這個成名過早的年輕人來說,挫折也來得過早。

  16歲,她揹負著家人的希望,來到紐約求學,沒想到卻在地下鐵中,把學費弄丟了。倔強的她,沒有回家,留在了喧譁的紐約,靠著打零工過日子,最後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夜間部的寫作班,學習寫作。寫作從此成為她一生最優美的旋律。

  此後二年,麥卡勒斯干過好幾份工作,打字員、女侍、鋼琴手等等,也寫了幾個短篇小說,卻幾乎一事無成,僅僅在《故事》雜誌發表了一個短篇小說。同時,讓她一生痛苦的風溼熱開始了對她的折磨。她回到南方。開始構思一部有關一對聾啞朋友的小說。居留故鄉一年裡,寫作沒什麼發展,剛滿18歲的她卻下定決心結婚。

  麥卡勒斯1937年與利夫斯·麥卡勒斯***Reeves McCullers***結婚,利夫斯是一個失敗的作家,從一開始,他就知道自己並沒有妻子的才氣。這一差距令日後發生了更多的傷心故事。但麥卡勒斯很愛他。在婚前,她寫信告訴父母,在第一次與他發生性關係之前她並沒有打算嫁給他。“性體驗並不像勞倫斯所描寫的,沒有劇烈的爆炸和彩色光芒,但它給了我一個機會更深地瞭解利夫斯,並真正學會愛他。”

  結婚後,麥卡勒斯隨著先生四處漂泊,健康時好時壞。她一直在寫那個聾啞人小說。“有一整年的時間裡,她都不曉得自己在寫些什麼。心裡想,或者放棄長篇,改寫成一個個短篇算了,可心裡卻有種手腳被砍斷的感覺。她不願意,卻沒出路,陷入了絕望。有一天,連寫五個小時之後,她再也寫不下去了,只得出門歇息一下。穿過馬路時,靈光閃現,突然一切都清楚了,她清楚知道主角該是誰?整部書的焦點又是什麼?她發現,她整個靈魂都能投入小說之中了。”***傅月庵《寂寞小酒館的悲歌》1940年,小說出版,名為《心是孤獨的獵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佳評如潮湧來,她成了“美國最有才氣的新生代作家”、“等了好久,我們終於等到一個新作家了”。

  但她與利夫斯的矛盾卻更加顯著。1940年他們一度分居,她搬到布魯克林,與W.H.奧登合租一套房屋。這所房子成為當時波西米亞文人藝術字的聚集中心。1941年,她愛上了作曲家David Diamond,這段三角戀情導致了她和利夫斯婚姻破裂。這段經歷在她的《傷心咖啡館之歌》和《婚禮的成員》裡有所體現。而且,終於加入文人圈,並全心投入其中的麥卡勒斯,對利夫斯越來越冷淡。她愛上了更多的人,愛上了派對,愛上了那些炫目的文學明星,矛盾越來越大,兩人最後只得離婚了。

  1941年,二次大戰爆發,卡森的創作也如烽火般迸散開來。《金色眼睛的映影》***Reflections of Golden Eye***出版,褒貶不一,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更相信她的前途。我們熟悉的《傷心咖啡館之歌》***The Bal使她獲得更多的讚譽。也開始有人發問,為何她總以聾啞、智障、駝背、偷窺狂……作為主角?

  “我筆下的人物相當古怪,‘愛’是我選擇這些人物加以描寫的中心,尤其是設法接受或回報他人的愛———這些人生理上的缺陷便象徵著精神上的缺陷,無法接受或回報他人的愛———亦即精神上的隔絕孤立”,卡森晚年曾這樣說道。甚至對她來說,被愛比愛人更為痛苦。她說:“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寧願去愛而不是被人所愛,而這種心理的產生有其充分的理由。因為,施愛者總是在試圖不斷的使被愛者尊嚴無存。他總是期盼能夠與被愛者建立任何可能的某種關係,即使這一經歷結果只能給他招致痛苦。”

  二戰後麥卡勒斯移居巴黎附近,1945年她與利夫斯復婚,29歲,她終於因一系列疾病,徹底摧毀了健康,導致癱瘓。三年後她因抑鬱一度試圖自殺。1953年11月,利夫斯在巴黎一個旅館房間裡服藥自殺。

  進入20世紀50年代,隨著健康的惡化,卡森·麥克勒絲的光芒急遽下降。她嘗試直接創作劇本,1958年,她把《奇妙的平方根》***The Square Root of Wonderful***搬上舞臺,結果一敗塗地。此後,心臟病、乳癌、肺炎、骨折接踵而至,然而卡森還是設法旅行、會客,以及,更重要的,寫作。1967年9月29日她因腦出血在紐約去世。遺留下未完成的自傳《照亮及暗夜之光》***ILLUMINATION AND NIGHT GLARE***。作為一個孤獨的獵手,她一生都在追隨自己的心,最終完成了文學史上最傷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