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文章朗讀

  寫文章要帶著真感情去寫,才能寫出感人的文章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母愛的定義

  她,洛陽市汝陽縣上店鄉東街村一個農婦。1987年,她的兒子出生。兒子從3歲起兩腿經常骨折,醫院查不出是什麼病,6歲起兩腿綿軟難以行走了。她揹著兒子去過幾十家醫院,都無方可治。1994年,最後一次對醫院失望之後,她改變了主意。

  那天她背孩子從醫院回到家,放下兒子,問:“兒子,你說,你最想幹啥?”兒子哭說:“我想上學......”她流淚笑說:“別哭!咱就上學!”

  第二天,她就背兒子去上學了。所有看見的人都流淚,也都勸,話意都是:這樣長不了,孩子也難上出名堂,還是少受點罪吧。她只笑,只管揹著兒子一步步走,兒子的淚就滴進她脖子裡。7年過後,沒人說什麼了。她每天都往學校跑4次,送到,跑回家幹活,該接兒子了,再跑去學校。7年,兒子品學兼優,考上了中學。中學稍遠一點,她還是一天跑4次,跑成了皮包骨頭又風風火火的“鐵女人”。

  這時,兒子的病在惡化,骨質疏鬆佈滿裂縫,整個成S形,面部也開始變形,身體的整個骨架都在畸形生長,等於全癱了。上中學前的那夜,她問兒子:“現在,你最想啥?”兒子大哭起來,說:“媽,我啥也不想了,只求媽別管我了......”她問:“你還能看書寫字嗎?”兒子點頭,她說:“那就好,其他的媽給你補上,你只管給我上學!”

  第二天,她就背兒子去中學。6年過去,她的兒子考上了大學!

  這時,45歲的她已經白髮蒼蒼瘦骨如刀,看上去有六七十歲。兒子的怪病也在繼續惡化。此外,她已經欠下債務15萬元,在任何人看來都是無人能救的天塌地陷。

  她卻更高興了,東奔西走奇蹟般借來了兒子上大學的錢,一連多日笑聲不斷。兒子也變成了和她一樣剛強的人,在骨痛難忍時也忍住陪媽媽一起笑,笑得冷汗直滴。這時她哭了,抱住兒子說:“孩子,媽知道你在痛,可這痛媽替不了......”兒子還是笑:“媽,我知道,我會和媽媽一樣做到最好!”

  於是,她又揹著兒子去上大學,洛陽理工學院。提前兩天趕到了,先在學校附近村裡租了間房子,10平方米的單間房子。因為她還要每天背兒子去上課,還要打工掙錢。報到前那晚,兒子問了句實話:“媽,如果我撐不到大學畢業,咱欠下的16萬塊錢你咋還?”她笑了:“傻瓜,你撐到最好就是了,媽能揹你上13年學,還還不了16萬塊錢!媽就是要讓你的人生登到最高點,不管這人生有多長多短!”兒子沒再說什麼,但心裡有了和死神全力一拼的決心。

  一切都難自理的兒子,只能由她全盤助理了。她攬些手工活在租屋裡做,有時就帶到兒子的教室外面去做,每天背兒子進學校,進教室,安頓坐好就退出來。下課進教室,幫兒子做一些想做的私事。放學,背兒子回租屋。生活,只吃從家裡帶來的白菜蘿蔔和麵粉,兒子為了在校少上廁所,每天去學校時只吃一個饅頭,不喝水。母子每天早晚兩頓飯,從不吃肉,吃不起。

  四面八方的愛心救助每天都有,但她和兒子從不接受,她說,她還能背動兒子,就不必了!兒子說,我有媽媽,我還能做到最好!

  是的,她是媽媽,她應該用自己的全部生命來支撐兒子。他是這樣的媽媽的兒子,就應該做到最好。除了身體行動方面之外,他的所有方面都是優秀的,入學當年,他就成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並獲得最高獎學金;從2008年開始,他除了學業的最佳目標之外,又有了新目標:離開媽媽的背,學會自理!這在任何人看來都是不可能的事。到2009年夏,他已經能走一陣爬一陣到校並上樓進教室了!媽媽基本可以全天打工了,而且,畢業前,他是第一個收到校外大公司高薪聘用的大學生!

  洛陽家喻戶曉的“英雄母子”,郭桂蓮,常鵬飛,這兩個名字已經成為大中院校學生們的“勵志代名詞”。而真正讓人們感動並驚悟的是郭桂蓮對記者說的一句話:“兒子是我生的,兒子命裡欠缺多少我就有責任補償多少,是地獄我就填滿地獄,是大山我就背兒子上山頂,這世上只要有別人能去的天堂,我兒子就一定也能去!”——這,就是郭桂蓮15年前那天下定了的決心,這,就是母愛的定義!

  文/張鳴躍

  :喝一輩子加鹽咖啡,換來一生的愛情

  他和她的相識是在一個晚會上,那時的她年輕美麗,身邊有很多追求者,而他卻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因此,當晚晚會結束,他邀她一塊去喝咖啡的時候,她很驚訝,然而,出於禮貌,她還是答應了。

  坐在咖啡館裡,兩個人之間氣氛很是尷尬,沒有什麼話題,她只想儘快結束。但是,當小姐把咖啡端上來的時候,他卻突然說:“麻煩你拿點鹽過來,我喝咖啡習慣放點鹽。”當時,他愣了,小姐也愣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以至於他的臉都紅了。

  小姐把鹽拿過來了,他放了點進去,慢慢地喝著。她是個好奇心很重的女子,於是很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要加鹽呢?”他沉默了一會,很慢地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小時候,我家住在海邊,我老是在海里泡著,海水打過來,海水湧進嘴裡,又苦又鹹。現在,很久沒回家了,咖啡里加鹽,就算是想家的一種表現吧。”她突然被打動了,因為這是她第一次聽到男人在她面前說想家,想家的男人必定是顧家的男人,而顧家的男人必定是愛家的男人。她突然有一種傾訴的慾望,聽他說起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氣氛漸漸地融洽起來,兩個人聊了很久,並且她沒有拒絕他送她回家。

  再以後,兩個人頻繁地約會,她發現他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男人,大度、細心、體貼,符合她所欣賞的所有的優秀男人應該具有的特徵。她暗自慶幸,幸虧當時的禮貌,才沒有和他擦肩而過。她帶他去遍了城裡的每家咖啡館,每次都是她說:“請拿些鹽過來好嗎?我的朋友喜歡咖啡里加鹽。”再後來,就像童話裡所寫的一樣,“王子和公主結婚了,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他們確實過得很幸福,而且一過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他前不久得病去世。

  故事似乎要結束了,如果沒有那封信的話。

  那封信是他臨終前寫的,是寫給她的:“原諒我一直都欺騙了你,還記得第一次請你喝咖啡嗎?當時氣氛差極了,我很難受,也很緊張,不知怎麼想的,竟然對小姐說拿些鹽來,其實我不加鹽的,當時既然說出來了,只好將錯就錯了。沒想到引起你的好奇心,這一下,讓我喝了半輩子的加鹽的咖啡。有好多次,我都想告訴你,可我怕你會生氣,更怕你會因此離開我。現在我終於不怕了,死人總是很容易被原諒的,對不對?今生得到你是我最大的幸福,如果有來生,我還希望能娶到你,只是,我可不想再喝加鹽的咖啡了,咖啡里加鹽,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難喝!”信的內容讓她吃驚,也讓她有種被欺騙的感覺。然而,他不知道,她多想告訴他:她是多麼高興,有人為了她,能夠做出這樣的一生一世的欺騙。

  :一座城市的陽光

  在香港旺角西洋街的人潮中,有一個名叫鄭金鈴的女孩在售賣自己設計的cap帽。女孩長得清麗可人,面對人潮,既羞澀又充滿了期待。她說自己是第一次上街做生意,賣帽子是為了賺點錢,幫媽媽好好過日子。

  經記者調查,女孩沒有說謊。鄭金鈴的母親多年前與丈夫離異,隻身帶著一雙子女靠打散工生活,非常辛苦。鄭金鈴就讀於香港董玉娣中學中三精英班,這個班級的學生成績非常好,而鄭金鈴在這個班級中又是佼佼者,學校裡的戲劇、中提琴、書畫、設計機器人等興趣小組她都參加,而且她還代表香港地區赴美參加過機器人比賽,拿了一個季軍。

  鄭金鈴上街賣cap帽,母親和學校的老師一概不知。當記者與鄭金鈴的老師取得聯絡時,老師非常驚訝。老師知道她家裡非常困難,但沒有想到她會隻身上街賣帽子賺錢,當得知自己學生賣帽子只為分擔母親的辛勞,想賺些錢貼補家用時,老師欷歔不已。

  鄭金鈴這個計劃醞釀了許久,為了設計這頂帽子,她上網查找了大量資料,又把設計圖案拿去諮詢版權機構,自己的設計有沒有構成侵權,最後委託工人生產了50頂帽子。鄭金鈴在售賣過程中,脆生生地向路人宣傳自己的帽子是有版權的,目前全世界只有五十頂,每頂售價一百港元。因為她長的漂亮,很多人以為她是模特,不少輕浮的男生纏著與她合影,並圍在她的身邊不肯離去,騷擾她做生意。還有一些男人用色迷迷的眼光盯著她,甚至惡狠狠地罵她:“一頂帽子要賣一百元,你是不是瘋了?”,鄭金鈴嚇哭了,不知怎麼辦才好,只是一個勁地流眼淚。

  在香港當街售賣商品是不允許的,但鄭金鈴得到了附近商戶的幫助,有人給她送來了貨架,還發動其他商戶幫她賣帽子;還有人遠遠站著保護她,防止不軌男人騷擾她。

  這樣一個簡單的新聞,這家報紙用了整整一個版面,採用了兩張八寸左右的大照片,一張三寸的小照片。在這則新聞的最後,記者用一位在汽車行業從業的香港市民的話結尾:“我要是有這樣的孫女,那可福氣了。”

  這是一座城市的陽光,她讓我們看到香港這座城市的希望之路——這座城市是被夢想和奮鬥哺育大的。

  文/流沙,整理/石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