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勵志人生勵志文章
人所需要勵志,需要正能量,那麼都有哪些呢,你是不是正在找?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你為什麼會害怕
有人曾說,自信和希望是青春的特權。但奇怪的是,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的“20多歲”,都處在一個焦慮不安的狀態,總是害怕來不及,怕到最後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寫在前面:文章有點長,但希望借我三分鐘的時間,你可以看一下。
有人曾說,自信和希望是青春的特權。但奇怪的是,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的“20多歲”,都處在一個焦慮不安的狀態,總是害怕來不及,怕到最後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小A說,我今年讀大二,在一所三流的學校讀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專業,經常翹課宅在宿舍裡打遊戲,沒有女朋友,沒有社交,一想到很快就畢業了就無比焦慮,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辦。看著以前的那些高中同學都在各自的學校混得有頭有臉,有些甚至提前拿到了工作offer,我連老家的同學聚會都懶得參加,不知道以後的路要怎麼走,怕自己畢業了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灰溜溜地回老家。
B君說,我今年26歲,在國內的一所高校讀研究生,眼看著身邊各種厲害的人發表論文出研究成果,自己卻毫無建樹,很著急,很害怕。
C君說,我今年剛剛畢業,起初還有很清晰的規劃和目標,可是到末了還是亂了陣腳。我並沒有想好自己要成為什麼樣兒的人,想要一個什麼樣兒的將來。我和男友的家鄉一南一北,爸媽堅持要我回老家考公務員或進事業單位,過上他們口中安逸、舒適和體面的生活,但我不喜歡啊,結果整天渾渾噩噩地也沒考上。一個月三千塊的工資,你還記得那個笑話嗎?一個月三千塊你就想請個農民工,簡直是笑話,三千塊你只能僱一個大學生。一想到這裡我就無比心酸,可家裡人三千塊的工作不讓我做,又不讓我進企業當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甚至連戀愛都不讓我談。他們寧可把我關在家裡,讓我“二戰”公務員考試。我好害怕,不知道後面的路怎麼走,我沒有豁出去的勇氣。
D君說,到2015年7月,我就畢業兩年了,畢業後就一直在現在的單位工作,但是兩年的時間裡,工資沒漲過,職位沒提升過,事業上毫無起色,談了五年的戀愛不鹹不淡,最近還面臨著“被分手”的尷尬處境……我像是一望無際的海洋上迷失方向的船隻,看不到方向,看不到未來,甚至看不到我來時的路,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你看,有這麼多“20多歲”的我們,一樣地20多歲正青春,一樣地那麼害怕。
深深地陷入20多歲困惑和害怕的泥沼中的你,可曾停下來,安靜地思考你為什麼會害怕?我在簡書上寫了《你才20多歲,為什麼總怕來不及》後,短短几天內瀏覽數達8萬多,喜歡達2100多個,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很多人說我寫出了他們的心聲。於是,我花了一段時間思考,我想知道我們害怕的原因,想把它們寫下來,也許這樣更能夠幫助迷茫困惑中的每一個我們。我想我們大部分人的害怕,是出自以下幾種原因吧:
一、能力與野心不匹配
也許你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也許你有許多遠大的夢想,你甚至夢想著改變這個世界,或者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如果你在網際網路領域創業,也許你想開創一家打敗BAT的公司;如果你是一個文藝工作者,也許你希望全世界看到你的作品,聽見你的聲音,欣賞你的畫,讀懂你的文字;如果你是個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你希望自己在職場上鋒芒畢現一展才華。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你的夢想很遠大,但你的能力與野心卻並不匹配。如果是這樣,那不如把大大的夢想切割成一個又一個分階段的目標,逐個擊破,一一實現,用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努力和奮鬥,讓自己越來越靠近最初的夢想,最終的目標。同時,審視自己的優勢、劣勢,將長板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將短板的劣勢一點點補上,直到自己的能力與野心相匹配。
二、讀書太少,經歷太少,想的太多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害怕,是因為自己讀書太少,卻想的太多了?
由於時間、空間、經濟條件和社會資源的種種制約,我們每一個人看到的世界和風景是有限的,見過的世面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是無知的,是狹隘的,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眼前的困難和絕境是無法逾越的鴻溝,就是一種永恆。直到現實告訴我們,所有的問題終將是時間問題,所有的煩惱終將是自尋煩惱。你20多歲的時候,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身無長物,但你有沒有想過你所羨慕的那些30、40歲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人,他們也是從一無所有的20歲過去的。而你的20歲,也只是你人生旅途中的必然經歷的一段路徑而已。
所以,與其胡思亂想地自尋煩惱,倒不如多讀點書,多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也許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維度。舉個例子,你很苦悶每一月只有三千塊的工資,吃完飯付了房租就什麼都做不了,但是當你去了土壤貧瘠、貧窮落後的非洲時,當你看到那些孩子連舒服地洗個澡吃一頓豐盛的飯菜都是一種願望時,你還會那麼痛苦那麼糾結眼下的經濟窘境嗎?當你知道貧困破敗的尼泊爾,一個南亞山區內陸的彈丸之地的小國,卻有著“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的美譽,那裡的人生活簡單而心滿意足時,你會不會從另外一個視角去審視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會不會覺得物質的貧乏並不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慾望和比較才是?
三、要的太多,慾望太重,做的太少
你想要的太多,但你做的太少。你既想要像“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事件主角一樣,擁有那份勇敢去看世界的瀟灑和決絕,又想要像舞臺上逆襲的屌絲一樣,分分鐘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華麗轉身為人生贏家,你什麼都想要,所以你什麼都得不到。
從0到1是量變也是質變,你是不可能跳躍步驟,直接得到想要的結果的,因為你不是神,因為你的人生沒有特效和外掛。你不可能在年輕的20多歲,既心心念念舒適和安逸,又懷揣一個勵志奮鬥的美夢?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成為人生贏家?你想得好美啊,你以為你是王思聰嗎?而且就算是王思聰,他除了靠犀利言辭博眼球之外,他做成了什麼憑藉個人實力令人矚目的事情了嗎?如果你說有,那麼對不起,是我太無知了。如果你說他擁有的金錢和地位使得他根本不用靠實力證明自己,那麼很好,我想我們不是一類人,這篇文章大概也不會對你的胃口,你不用看下去了。
慾望原本是一張白紙,本身沒有對錯,也不懂得區分對與錯,是人們受著慾望驅使做出的選擇和行為使得慾望沾染了不同的顏色,有了不同的定義。所以,你想要很多東西,這並沒有錯,只要你的“慾望”不違反道德與法律,不侵犯他人賴以生存的權利,那麼就去追逐你想要的好了。你想要的太多?物質、金錢、愛情,你都想要,沒有關係啊,慢慢來啊,用你的努力換取一個個的事業、愛情、生活上的成功,直到你慢慢地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就算你沒有得到自己所有想要的,也沒有關係,人生這場旅行註定了會是不完美的完美,多少會有遺憾,多少會有不甘。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有限的時光裡,盡最大的努力,把人生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無限靠近我們喜歡的樣子,這樣就夠了。
四、落後太多,害怕追不上同齡人
這個世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我們所生活的周邊,都存在著太多神一樣的人物。也許你覺得不公平,為什麼有些人天資聰穎,小小年紀就考上世界頂級名校,為什麼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衣食無憂順風順水,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和自己讀同樣的學校,吃同一個食堂,就是在能力與才華上秒殺你好幾個段位?你想不通,更覺得不公平。你著急,你害怕,你怕自己永遠也追不上他們。
而我想要說的是,人生這場賽跑本來就毫無公平可言,起點和終點都不公平,你無法選擇自己在一個什麼樣兒的家庭出身,無法選擇自己的長相和天分,更加無法選擇自己在一個什麼樣的時間節點、什麼樣的情景和氛圍下離開這個世界。對於這樣一個註定了不會公平的事情,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因為抱怨也沒有用。難道,你現在馬上自殺,用投胎轉世去換取一個更好的人生?
至於落後於人,仔細想來也不算一件太糟糕的事情啊。難道你不想先抑後揚,享受一下從落後於人的籍籍無名到一朝成名KO對手的淋漓快感?太簡單的人生,就像太過簡單的遊戲,一點都不好玩。打敗幾個蝦兵蟹將有什麼意思,幹掉大BOSS才算有點意思。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深陷與身邊牛人的巨大差距帶來的“落差感”中無法自拔,倒不如安安靜靜地積蓄自己的能量,直到你的能力爆發出耀眼的光芒,被全世界看到。
五、根本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有很多迷茫的20多歲,正在經歷著惱人的害怕,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麼。他們不想隨波逐流,不想過被安排好的人生,可是他們又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連與命運抗爭的熱血和動力都沒有。
如果你沒有目標,就去找目標。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努力去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麼。如果你確實無從下手,那麼不妨去向一個人生閱歷和資歷都長於你,卻又不會倚老賣老的人尋求建議。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樣的人,那麼不妨嘗試著遠離周遭喧囂的世界,一個人安靜地思考,靜下心來,我想你總會發現點什麼的。如果你還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那麼不妨從自己的性格、興趣和愛好著手思考?想想什麼是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或者會有意外之喜。我自己是英語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但畢業後卻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策劃。畢業的時候,我開始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後來我想了好久,發現自己一直都喜歡思考,喜歡寫,喜歡組織策劃活動,喜歡去影響別人,所以我選擇了一份廣告策劃的工作,後來也做得很開心,很辛苦卻也很開心。
六、努力了,但看不到效果,越來越茫然
有些朋友跟我私信或者發郵件聊天,他們說努力了還看不到效果,所以越來越茫然,乾脆放棄算了,再也不相信什麼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的***了。對此,我只想說,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你一定不會成功。努力以後,好歹還能看見一些未來的畫面,或是半隻腳踏進成功的門檻,不努力可能連成功的影子都看不到。
絕大部分人在努力的時候,是不知道且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會成功的,所以他們能夠做的就是一直努力,一直優秀。說一個我們從小到大都聽過的故事吧。愛迪生髮明電燈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實驗都沒有找到適合做電燈絲的材料,有人嘲笑他說:“愛迪生先生,你已經失敗了一千五百多次了,還要繼續嗎?“你猜愛迪生怎麼回答的,他說:“不,我沒有失敗,我的成就是發現一千五百多種材料不適合做電燈的燈絲。“後來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終於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成功有時是需要試錯的,說得再直白一點,失敗是成功他媽。再說一個最近大家都喜歡的歌手吧——李榮浩,從臺後到臺前,從默默無聞的製作人到人氣火爆的流行歌手,人家也走了十年啊。如果他中途畏難放棄了,那麼也不會有今天的他,不會有我們喜歡的《李白》、《模特》、《老街》和《太坦白》。
與其茫然苦悶,倒不如把眼前的失敗當作是一種歷練,當成是靠近成功的墊腳石。在失敗中積累經驗,在失敗中尋求新的方法和祕訣,只要你一直堅持,我想你終究會成功的。你之所以還沒有成功,可能恰恰是因為你做的還不夠多,你做的還不夠好罷了。
我一直相信,20多歲正青春,是我們所能擁有的最好的時光。自信和希望是青春的特權,努力和奮鬥是青春的主旋律,我們不必害怕,不必不安。你既然愛一個人,你何必要計較花多長的時間才能追到人家?同樣地,你既然選擇了遠方,又何必要在乎走多遠呢?
:要活得漂亮
一個法國人和他夫人開玩笑:希望你到八十歲還有人追,不是八十二的老頭追你,而是二十八歲的帥哥。
聽起來這是一句戲言,但在法國卻是很正常的事。38歲的法國帥哥經濟部長馬克隆娶了比自己大20歲的女人,結婚前女方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在中國,這種事情可以說不太可能發生。
我們總是認為,女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變成一個穿大碼衣服、在菜市場討價還價、和鄰居家長裡短的“中國大媽”是件理所應當的事。比肌膚衰老更可怕的是心靈的衰老。
而在法國街頭,即使是一個80歲的老太太,還可以腳踩細高跟,塗上鮮豔的大紅脣。這就是為什麼法國男人認為四、五十歲的女人最美麗的原因。只有到了這個年齡段,才會積累足夠的人生經歷、經濟基礎,從裡而外散發出成熟的魅力。
時光,對法國女人是一種饋贈。而歲月,對中國女人卻是一把殺豬刀。
同樣是女人,“法國女神”和“中國大媽”之間相差的到底是什麼?
一條小黑裙,和永遠穿著小黑裙的追求
法國女人認為時尚是一種態度,不管多少歲,穿得得體、適當裝扮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同時,保持優雅的身形也是良好氣質必修課。一個女人放棄自己的開始就是允許自己的身材變得臃腫。外表的塑造和心靈的修煉同樣重要。
一顆永遠善待自己的膠原蛋白心
留一些時間給自己,享受每一刻時光。早起二十分鐘練瑜伽,也可以按時送孩子上學;下午享受一個下午茶,工作可能效率更高;和閨蜜約會,也可以為家人做一頓美味的家常菜。活得有趣,歲月自然而然成了你的膠原蛋白。
一種堅持美麗的態度
美麗,是一場長跑。它不屬於某個年齡階段,而是整個人生。二十歲活青春,三十歲活韻味,四十歲活智慧,五十歲活坦然,六十歲活輕鬆,七八十歲就成無價之寶。即使老,也要優雅地老去。
時光,對每一個女人都是公平的。
短短十年,你可能變成“中國大媽”,也可以成為“法國女神”。
現在的你,是不是也想回到十年前,對曾經那個肆意揮霍青春容貌的自己說——奔跑吧妹紙,活得漂亮才是對歲月最大的報復!
:他卻抬頭看見月亮
看《月亮和六便士》的時候,我倒是想起一個人。
以前認識一哥們,原本是一循規蹈矩的乖學生,每天到點就去教室,晚上還去圖書館佔座看書,如果不出意外,看樣子大學四年就會這般平靜下去。可是突然有一日,他愛上了搖滾。也不知是哪天的雷電劈到了他,還是靈魂自行開了竅,他把原來那些平庸的衣服都扔了,從此穿的就是黑色,鉚釘,鉚釘,黑色……從頭到腳,他好像換了一個人,生活不再是吃飯睡覺看書打遊戲,而是組了一個樂隊,歇斯底里吼叫到天亮,床頭寫的是“搖滾不死”,嘴裡喊的是“RockandRoll”。
畢業的時候,這哥們還搞了一次搖滾式行為藝術,就是把一把破吉他摔了,然後站在夕陽下,頭也不回地走掉。還好他沒有摔跤。姑娘們都記得這個傳奇的人,後來聽說,堅持在做他的音樂,更久遠之後,聽說出國了。
我在想,估計他是壓抑太久,終於找到了一種釋放的方式,從此奔著那另一種生活而去。但大部分人,現實就算再苦悶無趣,也不會有勇氣去掙脫那枷鎖吧。
就像毛姆小說裡所表達的,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小說的主人公原本是一個有著穩定職業、地位和家庭的人,但彷彿被魔鬼附體,遵循了內心呼喚,開始迷戀繪畫。最後捨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一起生活,創作出更多藝術傑作。
所謂高高在上的理想,大概就是那當空的月亮,讓人仰望、尊敬、期盼。
而現實就是那煮青蛙的溫水,那滿地的最小的貨幣單位,是你眼睛所能感觸到的周遭的一切,你沉溺於它們,萬年不變,漸漸不明白到底為什麼而活。
腦子裡一直記得這樣一個小故事,它讓我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就這樣了,事情只要還沒到一個美好的結果就一定還不是終點。
說是有一個剛剛畢業進入醫院工作的女生,因為犯錯而被調到倉庫,一年又一年,所有人都認為她這輩子就這樣了,可是她沒這麼想,倉庫工作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她就全部拿來學外語說,就算在那樣枯燥的環境裡她也時刻充實著自己,她並不知道這會給她帶來什麼,但現實已經無趣,她只能和內心的夢想做伴。
最後,醫院要派兩名醫生去國外留學,最關鍵的一個硬性條件就是外語好,而她恰恰就是其中一個。她抓住這個機會,從此開始另一種生活,回國後工作多年,又成了研究所所長。
如果當時她以為倉庫就是她的人生匣子了呢?
如果《月亮和六便士》裡男主人公的原型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沒有辭去最初的銀行工作呢?
我們以為人生就是上大學,找穩定的工作,賺差不多的錢,找還不錯的愛人,生聽話的子女,僅僅就是這樣了嗎?
那我們來到這人世走一遭,該錯過多少風景呢?還有多少未知的可能的結局沒有領會到?每個人一定在某一時刻,內心有種渴望在蠢蠢欲動、在糾結、在掙扎,如衝破井蓋的暗湧。
所以,要瘋狂地去追一次夢,才不枉費。但我們往往要走的道路是,先沉溺於人世的現實,也許幾年,也許幾十年,也有人是一輩子。而最終衝破圍牆,開始一種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的時候,才獲得了作為人的最大快樂。
也許,我們低頭看腳下太久,卻未曾抬頭看看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