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公司成功的勵志小故事

  提起海爾,我們都會為之豎起大拇指,同時想起海爾的很多故事,正是這些故事為海爾帶來了關鍵性的轉折,成就了海爾品牌叫響中國,衝出國門的坎坷之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了海爾公司勵志成功的經典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海爾公司成功的故事篇1

  1985 年,一位使用者向海爾反映:工廠生產的電冰箱有質量問題。

  於是張瑞敏執行長突擊檢查了倉庫,發現倉庫中不合格的冰箱還有 76 臺!

  當時研究處理辦法時,幹部提出意見:作為福利處理給本廠的員工。

  就在很多員工十分猶豫時,張瑞敏卻做出了有悖“常理”的決定:開一個全體員工的現場會,把 76 臺冰箱當眾全部砸掉!而且,由生產這些冰箱的員工親自來砸!

  聽聞此言,許多老工人當場就流淚了……要知道,那時候別說“毀”東西,企業就連開工資都十分困難!況且,在那個物資還緊缺的年代,別說正品,就是次品也要憑票購買的!如此“糟踐”,大家“心疼”啊!當時,甚至連海爾的上級主管部門都難以接受。

  但張瑞敏明白:如果放行這些產品,就談不上質量意識!我們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來告訴大家可以生產這種帶缺陷的冰箱,否則今天是 76 臺,明天就可以是 760 臺、 7600 臺……所以必須實行強制,必須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張瑞敏選擇了不變初衷!

  結果,就是一柄大錘,伴隨著那陣陣巨響,真正砸醒了海爾人的質量意識!從此,在家電行業,海爾人砸毀 76 臺不合格冰箱的故事就傳開了!至於那把著名的大錘,海爾人已把它擺在了展覽廳裡,讓每一個新員工參觀時都牢牢記住它。

  1999 年 9 月 28 日 ,張瑞敏在上海《財富》論壇上說:“這把大錘對海爾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可以說,這個舉動在中國的企業改革中,等同於福特汽車流水線的改革。

  企業管理的最大挑戰,便是在事情出現不好的苗頭時,就果斷採取措施轉變員工的思想觀念。在次品依然緊缺時,海爾就看到了次品除了被淘汰,毫無出路!任何企業要走品牌戰略的發展道路,質量就永遠是生存之本。所以海爾提出:“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而海爾的全面質量管理,推廣的不是數理統計方法,而是提倡“優秀的產品是優秀的員工幹出來的”,從轉變員工的質量觀念入手,實現品牌經營。

  海爾公司成功的故事篇2

  1995年7月6日,海爾廣州工貿公司與潮州使用者陳志義約好7月8日上門送去他選購好的一款滾筒洗衣機。那時,潮州還沒有海爾的專賣店。

  7月7日上午,駐廣州服務人員毛宗良租了一輛車,拉著洗衣機上路了,到下午2:00 時,車出了問題,而離最近的海豐城還有兩公里路。烈日下,小毛守著洗衣機拼命地攔著偶爾過往的車,但司機都不願拉……就這樣,小毛攔了十幾輛車沒有結果,此時已是下午3點鐘了。“不能再等了……”小毛開始在路邊找繩子,他決定將洗衣機背到使用者家。當用戶得知毛宗良為了與自己的約定揹著洗衣機而來時,被小毛這種對使用者負責的精神深深感動了!

  海爾公司成功的故事篇3

  2005年,海爾集團副總裁喻子達作為發展中國家企業唯一代表,出席國際電工委員會在德國召開的未來高新技術顧問委員會大會,並當選為國際電工委員會未來高新技術顧問委員會*** IEC/PACT***委員,海爾成為第一個進入該機構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

  目前,海爾多項國際標準提案敲開IEC大門。目前IEC有正式的國際標準4176項,海爾集團的“防電牆”熱水器技術和“雙動力”洗衣機技術兩項標準被列入IEC標準提案。成為國際標準需要五步,其中防電牆技術已通過四步,將成為中國第一個IEC正式國際標準。此次海爾成為IEC/PACT正式成員,標誌著中國自主品牌開始深層次參與國際標準的競爭,說明中國企業在爭得國際標準話語權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海爾技術成為了國家標準,標誌著中國的企業開始擺脫低檔貨,逐步朝高、精、尖技術邁進。


1.海爾公司成功用人之道

2.海爾CEO張瑞敏的經典創業故事

3.成功的管理者的故事

4.成功創業故事

5.海爾老闆張瑞敏創業經驗分享

6.海爾ceo張瑞敏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