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勵志高四的文章

  既然選擇了復讀,既然選擇了高四,那就要無悔的走下去,勵志的走下去,完成那個未了的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完美高四的成長姿態

  這是一道多項選擇題,請問:高四,我該用怎樣的姿態成長?答案:快樂、悲觀、張揚、積極、叛逆、隱忍、堅持、放棄、困苦飄搖、奮勇拼搏……你可能會在狂風暴雨中迎接挑戰,也可能在失敗中學會堅強和隱忍。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高四,本就是成長的一個奮鬥過程。

  俞敏洪曾在《贏在中國》裡發出過一番小草大樹論:“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再成長,你還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不會產生痛苦,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但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你也許兩年三年長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樹,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樑之才。活著死了都有用。”走在高四這條有點顛簸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應懷揣一棵樹的種子。不管風雨浸溼眼眸或是寒風颳破面板,都應昂著頭堅毅地迎接屬於高處的荊棘。於是,我們慢慢有了樹的軀幹,挺拔而矯健。雖然看得出粗糙的臂膀上有些許傷疤,但卻被傾注著豔羨的目光。

  或許,高四的旅程,我們並不能長成為像俞敏洪所說的參天大樹,但,只要我們始終懷揣這顆夢想的樹種,我們就一定能夠等到那一天——陽光明媚,照在我們的綠葉上,閃著鮮豔的綠光。

  超越——今天比昨天好

  高四的你不要幻想一飛沖天,這是不屬於高四學生的奢侈幻境。超越的意義在於你的今天比昨天多懂一些,多穩定一些,也多收穫一些。我們多去實踐那些“一些”,而不是等待一股腦地迅速拔節。當小步的超越成為習慣,你會發現,你離第一天開始學會超越,已經“一飛沖天”了很長一段距離。

  高四時的我成績很好,被老師們當做“重點培養”的物件。而我呢,學習也比較輕鬆,很少熬夜。在別人眼中,我總是輕鬆地學習,輕鬆地生活,也輕鬆地取得好成績。他們都說我的好成績來源於腦筋聰明。每次聽到這些,我總是笑笑。

  高四第一次大考結束,我以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很多人的矚目。高四年級開總結大會,給學生鼓勁加油。班主任叫我給大家談談學習經驗,我樂意地答應了,因為我想要借這個機會談談大家認為我的好成績來自於腦筋聰明的說法。

  我是從劉墉的一本書談起的——《超越自己,肯定自己,創造自己》。這本書中並沒說大道理也沒用華麗的詞藻,但樸實的句子卻深深印在了心裡。在書的前半部分,有劉墉寫給兒子的46封書信。每一封都是一個啟迪,一份智慧!劉墉說:“超越的意義在於你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在超越自己時,無謂的追求數量是虛假的超越,有意義的超越才能每天累加,變成大的飛躍。”

  我繼續說:“很多同學認為我的好成績是因為我資質好,聰明。其實我們都一樣,我只是清楚地認定每天我要超越什麼——今天弄懂昨天做錯的那道數學題,今天爭取完形填空比昨天少錯一個……超越不是單純在數量上鋪天蓋地地做題,而是實實在在一步步地拾級而上。同一個型別的題目,會了,做一百道一樣的也不會錯;不會的,一題也不會對。那麼何不抓緊我們寶貴的時間,用在超越那些小小的但珍貴重要的部分呢。

  “仔細想想自己的學習,每天的努力和付出達到了想要的效果嗎?有一位同學曾這樣跟我抱怨,每天課間休息的時間自己認真地背英語單詞,而且從不偷懶。如今天背50個,明天就在前一天的基礎上背100個,以此類推。但考試時遇到自己讀過的單詞還是不知道什麼意思。我就問他,每天你背單詞,真正記住了意思嗎?或是具體語境下怎樣運用?他搖搖頭說只是覺得每天讀很多單詞非常有成就感。

  “我們總是把進步、超越諸如此類的詞彙和很大的數量掛上鉤,總想一口吃個大胖子,就像剛剛提到的那位同學。其實‘跨越’這個詞本身很樸素,它只要求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行。何不像劉墉所說,有意義的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我們總忽略那些微小的進步,覺得它們沒有身著華服,不耀眼,沒有那些大的進步來得突然,來得驚豔。可是,我們等了很久都沒有等到大進步驚豔地駕到時,這就說明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其實我們不是不懂得努力,不懂得超越,而是付出的形式有誤,回報才會遲遲不來。”

  成長感悟:用放大鏡般的心境看待每天跨越的一個小步,這種超越一定會變得很偉岸,並且很紮實。

  跨越——偶爾的後退是能量的積累

  有一個人,曾經出現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賽場,他以破紀錄的好成績成為了勇奪奧運跨欄冠軍的“亞洲第一人”,他成為了中國乃至亞洲田徑史上的一個奇蹟。於是乎,人們記住了這個名字——劉翔。

  4年後,他肩負著13億中國人的期望,出現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但夢想破滅了!他因為傷痛而退賽的事實,通過電視直播飛速地傳到了世界各地。劉翔這個名字也在一瞬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告別賽道13個月之後,2009年,劉翔選擇了在上海重返跑道,並獲得了上海大獎賽110米欄亞軍。當劉翔與特拉梅爾並駕齊驅地衝過終點時,整個體育場爆發出了海嘯般的歡呼聲和掌聲。無疑,挫折讓他更堅強。

  小顏,我的學弟,高四在讀生,劉翔的鐵桿fans。他說9月20號那天的比賽,他看得哭了,他沒有想到體育可以這麼強大到影響自己的內心,劉翔的復出給他的人生畫冊上添了濃重的一筆。

  小顏是復讀生,對他來說,心態浮躁是他學習的致命傷。上次高考的失敗對他打擊很大,使他對大學夢的渴望愈加強烈。但人往往有這樣的想法:在心裡默默堅守一個夢想,就越覺得現實的動盪會隨時把它奪走。所以在9月底的一次測試中,小顏一落千丈,從年級100名跌倒了年級200多名。那對他來說是個無情的打擊。他打電話跟我說:“要知道,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把考試當成高考來考,把所有的排名和希望都潛移默化轉化成通往中國人民大學的通行證。”

  這樣的壓力,讓他垮掉了。當時他傷心得很,連飯都不吃了,要知道高四才剛開始。我打電話勸他,但他什麼也聽不進去,只告訴我說末日來到了,平時積累的成績都像是糖衣炮彈,這時候脫落了外殼,露出猙獰的面孔,訴說自己的不足和狂妄。

  9月20日,星期天,小顏知道劉翔進入110米欄決賽,於是從繁雜的書本里逃出來,早早坐到電視機旁。小顏說比賽之前只是覺得劉翔很堅強,卻沒有料到他蟄伏了13個月後會拿到亞軍。“當時我哭了,我震撼的不只是這場比賽,而是他賽後說的那段話:‘或許這是命中註定的事情,那時的退後只會讓我變得更加堅強,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考慮自己的未來。你必須做好各種準備,因為生活裡可能遇到很多障礙,你需要勇敢去面對它們。’”

  看完那場比賽,小顏又給我打了個電話,沒有之前的自暴自棄,他很平靜地對我說:“當時,我總覺得,劉翔和我很像。但惟一不像的是,他沒有認為生活中遇到的困苦、障礙是件很可怕的事,而用跨騰跳躍的姿態來面對;而我呢,卻唯唯諾諾。從現在起,我要變得和劉翔一樣,衝破障礙,努力前進。”

  現在的小顏,已經學會從後退中尋找重新進步的勇氣。

  成長感悟: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猶如賽道上的障礙欄,這時的我們不應該在自己的行動指南中隨便找一種自怨自艾的姿態來對弈,而是應該鉚足勁,找到那些讓我們逆行的障礙,清除之後,奮力跨躍,前方就是一條更華麗的道路。

  改變——適合與不適合

  改變,每個人都可以做,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更重要的是這種改變到底適不適合自己。改變就像做一件時裝,改變自己習慣的紋路圖案和花色,讓自己的造型更順應社會的進步和大眾審美的要求。但有時候,秉持自己的紋路又可能會變成一種獨創,新穎卻不突兀。

  適合與不適合之間,有著難以捉摸的默契,它們有時候在我們的生活中玩一些小曖昧,卻讓我們看到了它們存在的意義。改變推及到高四學習中,同樣適用。置身於高四的大環境下,如果讓適合與不適合融入你的內心,並且成就你,你便成了可以改變自己高四命運的人。

  高四的性情和性格,其實這個時候已經“秉定乾坤”了,要全方位的改變自己,很難。改變,就是要衝破不適合自己且阻礙自己學習進步的習慣。

  如果你真的沒有早起的習慣,就不要因為“我身在高四,別人都起那麼早”之類的理由打亂自己的計劃。本來是七點起床,你非要六點半起床。可能這省下來的半個小時你讀了很多古文釋義、英文單詞,做了一道數學題、兩道完形填空、二個方程式配平。但如果這半個小時在你的生物鐘裡扮演著消極的角色,你接下來的學習便會打亂。如你上課的時候就會精神不佳,早起半個小時得來的知識就會在你與周公抗衡的過程中慢慢消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下你可能會納悶了,是不是我們就繼續堅持自己的風格,就能得到想要的突破和成就呢?如果你現在的學習或生活已經有了固定的習慣,如晚上睡得比較早真的會讓你第二天精神充沛,那麼就去乖乖睡覺吧。不要因為聽到周圍同學說晚上在開夜車而埋怨自己沒有抓緊時間好好學習。靜下心來想想,如果你身上有一些對自己正產生著積極影響並適合自己學習發展的習慣,那麼就去儘量完善它,不要去埋沒它。有一點需要提醒,我們並不是要提倡你一味地早睡晚起,要把自己的生物鐘慢慢調整到和高考同步,提前適應總比臨時調整好吧。所以,屬於“夜貓”一族和“百靈鳥”一族的你就得注意了。

  但當有些習慣阻礙或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時,及時改變才是王道。高四時,我班上有一個同學,學習特別用功,有一個改錯本,把任何做錯的題都抄在上面以便鞏固。這固然好,但當他英文的完形填空錯了一道題時,仍然把整篇文章抄下來;在遇到語文閱讀做錯的情況下,也把整篇文章抄下來,然後進行反省訂錯。班上同學對他這種做法相當咂舌,甚至問他,你覺得需要抄那些沒錯的句子和選項嗎?他倒是很爽朗,說他已經習慣了寫字的那種充實感,既可以練字,也可以把錯誤整體呈現,加大改正的力度和加強記憶。其實這種方法無可厚非,但在時間如金子一般的高四,這意味著你要消耗很大一部分時間來訂錯。於是我們勸他只抄錯誤的部分。他起初不習慣,覺得這樣好像缺了點什麼,不能回想當初錯誤的具體場景。但久而久之,當他自己也意識到事倍功半時,便更改了習慣,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其實,改變就是跟自己的習慣較量。有些習慣因為你擁有太久,覺得突然放開不習慣,才會一直拖著走,走到變成累贅也不知道。於是,你需要在腦中裝一個睿智的探頭,偵查你行囊中那些讓你加速的習慣,也警惕那些拖慢你速度的習慣。那麼現在就改變行囊裡的內容吧,把真正能帶你去遠方的留下來。其實改變只需要幾個簡單的信念去蕪存菁,查漏補缺。

  剛剛都在說我的同學,現在說說我自己。高四的自己一直在和身上的弱點做鬥爭,於是我用自己的韌性和任性克服了一些弱點,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改變自己,從最細微的深處著手,成效便是飛躍。我有一個習慣,把每次考試的卷子都收藏好,用訂書機裝訂著,放在一個很精緻的資料夾裡。在第二次考試卷發下來之後,把兩次做對比。分數當然要對比,但我對比更多的是出錯的點和錯誤的可避免性。對於數學,我會對自己說,為什麼這次選擇題錯了一道,上次卻沒錯?真是因為不會,還是因為粗心?如果我曾經全對過,就有每次全對的可能性;對於語文,我會著重看作文的分數,然後“拷問”自己,為什麼這次比上次高了五分?是因為字型工整了,內容充實了,還是文字更有感染力了?如果這次可以比上次高五分,下次就有再高五分的潛力。這樣長久下來,我在自己與自己的橫向比較中步步為營地穩定紮根,慢慢進步。

  成長感悟:衝破桎梏,在改變的過程中看清適合自己的,爭取做到最好的可能性,並且給自己營造這個可能性。這種可能便可以在改變中轉化成必然,助你一臂之力。

  汲取——男女生互取之長

  高四女生踏實、隱忍、內斂,就像白楊,有時候經常被別人說後勁不如男生強,成績不容易突飛猛進,卻能在高考這樣一個紛繁的戰場上以穩定居勝,成功捍衛自己的成果;而高四男生則外露、張揚,很可能鉚著一股樂觀勁兒就竄到前列,更像在熱帶雨林裡生長的望天樹,可能突然長得很高,出類拔萃,卻因為缺少穩定的心境在很快的時間裡動搖自己的信心和學習的動力,最終嘗著自己落下來的腐爛之果垂頭喪氣。植物界中這兩種樹的生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契合高四的兩種人:女生和男生。他們需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聽起來是個很俗氣的說辭,但卻是很好用的法寶。

  我曾經和我的同桌就經歷了這樣一個特殊的高四。她成績很穩定,總是穩定地排在班級的前五名;相對來說,我的成績就不那麼穩定,好的時候可以考到前三,趁機取笑一下她,有的時候發揮失常,掉到很後面。有一次,我取笑她考得沒我好的時候,她很生氣,扔下一句話就不理我了。那句話是這樣說的:“像你這樣時好時壞,萬一高考碰上壞的那次,就沒力氣取笑我了。”那句話當時對我來說就是殺傷力一百的致命武器,刺得我內心鮮血狂流。

  就是從那個時候,我才感覺到我們之間有多麼不同,差距也是多麼巨大。

  我想著她那穩定如直線一樣的分數和名次,又想想自己的分數無時無刻不在坐雲霄飛車,刺激驚險,時不時嚇出一身冷汗。之後,我好聲好氣向她道歉,並打著“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旗號和她深入探討學習問題。不探討不知道,一探討嚇一跳。她的縝密和細心不是我能形容的,她把我每次考試的卷子都像審辦案卷一樣看待,讓我很鬱悶。她時不時問我,同一個型別的題目,為什麼你上次考試對了,這次考試錯了時,我都很輕描淡寫不負責任地歸咎為粗心。這個時候,她就會找出一道類似的新題,讓我做,多數情況我都繼續出錯。她便告訴我這是因為我對於這樣一個型別的題理解根本不紮實,當時做對可能只是運氣。她說她痛恨這樣的運氣題,因為高考不相信運氣,而相信實力。於是她把我所有的“運氣題”全都揪出來,告訴我這就是我成績坐雲霄飛車的始作俑者。我有時候被她“羞辱”得無地自容,卻又暗中佩服她的精巧和細緻。

  既然人家幫助了我,我也要幫助人家。有時候,她做一道數學題做了很久,雖然是做出來了,卻用了很笨的方法。男孩子腦子比較活,有時候我變換一下思維用幾分鐘做出來的題她得花20分鐘,這個時候就是我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我會耐心跟她講解為什麼要這樣變換思路,如何找到捷徑。這樣的靈感激發,也讓她嘗試更多的新鮮方法,節約做題時間。

  這樣的相互扶持讓我的成績曲線變直了很多,也讓她的成績直線向上提升了幾個位置。我們就在這樣互相幫助中走過了一年,完成了高考,考上了心目中一流的大學。

  成長感悟:上帝在造人時就給了不同角色不同的優勢,男性靈活,富有創造性和突破的潛能;女性紮實、厚重,富有永續性和穩定的發展。於是,當我們把這樣的優勢通過溝通和學習疊加在一起,就得到了1+1>2的雙贏效應,這種效應無論對於男女生的處事還是學習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競爭——惺惺相惜

  笨豬跳跳起源於南太平洋土著的成年禮,把自己交給一根繩索,跳向大海,就代表你成年了。高考,同樣是一場笨豬跳,把自己拴在一根叫高考的繩索上,跳下去,如果敢跳,你就成功了。但想象一下,如果你一個人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個笨豬跳臺中栓上繩子,沒有對手,沒有力量督促你,你還會跳嗎?

  現在,每個高四人都在為最後那次6月的“笨豬跳競標賽”磨練自己。因為別人在跳,所以你便跟著跳,開始很害怕,會尖叫,但當看到有些人把它們當做習慣並且變成享受時,你便繼續向他們的方向邁進。

  某日,大學臥談會,大家說起了自己的高四生活。住我上鋪的兄弟特地說到了當時班上的競爭氛圍。有一個故事對他印象極深,大致意思是說有一個體質很弱的孩子,在高中的時候總是被一個身強力壯的傢伙欺負。他為此下定決心,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打敗他,苦心學習空手道。經過三年的苦練,成了空手道三段。那個曾經欺負他的傢伙怕得要死,嚇得不敢來上學。但後來兩人終於碰面了,而他卻放過了自己曾經無數次立志要報復的人。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回答道:“三年前,我把被他的教訓看成一種羞辱,覺得只有把他痛扁一頓才能洗刷這種恥辱。正是這種羞恥感給了我上進的動力,不然,我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功呢?”

  他說這個故事給了他極大的啟發,正是心中有一個競爭對手給了自己進步的動力和比較的目標。有時候難免會懈怠學習,總想著偶爾放鬆一晚,看看小說看場電影也沒關係。但當看到那些比他成績好的同伴仍然緊鎖眉頭把思維浸泡在化學試劑裡,把心靈包裹在幾何圖形中,他就覺得這樣做是對時間的極大浪費,之後便不得不鉚著勁繼續學習。

  他說,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如果當時不是那樣的一種競爭氛圍,或是那麼多人一起學習的共同促進,他可能在高四結束時就已經看完了厚厚一摞小說,幾個G記憶體的電影電視劇,高考成績也可能相對應地嚴重“縮水”。

  那些小說和電影他儲存了很久,在高考結束的第二天就開始慢慢欣賞,竟覺得別樣感動。他很激動地說:“我用我的努力和奮鬥證明我值得看這些東西,而埋在心底深深的感謝更要說給我的對手——那些跑在我前面我試圖想超越的人,還有跑在我後面奮力追趕我的人。”

  成長感悟:高考是場笨豬跳也好,長跑也好,你都不要一個人孤軍作戰。對手給你壓力,同時也給你內心深處的鼓勵和慰藉。我們的眼睛之所以長在前方,就是要讓我們始終向前看,因為前方始終有人,而你的目標就是把他們超越。

  承擔——磨難擋不住內心的強大

  我曾在網際網路上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他曾經絕望過,消極過,不習慣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下求學度日,但他內心堅韌,他嚮往大學,衝破生活和身體帶給他的不公。他在今年高考中拿到屬於自己的639分,以高於重點線34分的成績被寧波大學經濟管理系錄取,實現一個璀璨的夢。他叫屠歡傑,無臂少年,用腳築起大學夢。

  知道屠歡傑的故事,是一次偶然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高考專題。他是個有擔當的人,當磨難來臨時,沒有選擇退縮,也沒有選擇永久的一蹶不振。他失去了手,卻還有健碩的腳,他相信腳會理解他,為他完成本是雙臂支撐著的夢想。他用腳練習寫字、穿衣,有時候一個字就寫了一小時,一件衣服很久都穿不上。當他渾身是汗,腰痠背痛時,他始終相信自己的內心。他相信這樣一句話:“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會開啟一扇窗。”命運的坎坷,生活的磨難,卻沒有抵擋住他心中的強大,一個人的堅強不是與生俱來的,它來自於對生活的感悟和感激,他對命運心存感激。他說:“老天還是眷顧我的,他奪去的只是我的雙手,還給我的是健康的身軀和健全的頭腦,讓我還能生活,還能有所作為。”

  看著屠歡傑的故事,回想著自己的高四奮鬥史,還真有點相形見絀。高四的我,苦悶、壓抑、枯燥乏味,遇上弄不懂的知識點就會在心裡罵自己,考試不理想會怪老師、同學,甚至有時會和父母大吵。一點點的不順心就會擾亂心緒,一點點的痛苦挫折就足以將自己打倒。高四的我,脆弱、敏感,甚至想過一個人遠行,任心流浪。其實,這些和屠歡傑的經歷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沒有那麼多的苦難,沒有那麼多的波折,卻一再抱怨苦累疲勞。

  其實,高四的經歷更讓我明白,我們的心臟往往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強大,因為它支撐了我們整個生命系統的運作。所以,當你沮喪無助的時候,當你睏乏無力的時候,當你困頓不前的時候,用“屠歡傑”這三個字來做你的座右銘,你內心強大的部分就會閃耀出光輝。沒有你不能扛起的擔當,就怕你沒給它你本可以支配的力量。

  成長感悟:磨難是一塊試金石,悄悄潛入你的內心,探測心臟的堅韌度。有的心臟看見它,驚慌失措,打亂了節奏;有的心臟看見它,不卑不亢,強勁地跳動。於是,磨難在慌亂的心臟裡找不到正常的節奏,便一直逗留;卻在堅強的心臟裡順利完成測量,原路返回。磨難用最簡單的方式成就一個人或是毀滅一個人。

  一棵樹,一場笨豬跳成人典……原來心中的那棵大樹竟然孕育了這麼多的故事。它們像溫潤的水,滑進我們的喉嚨,給我們酣暢淋漓的滋養;它們也像尖銳的針,紮在我們粗糙的表皮,刺激我們麻木疲乏的心臟。它們安置在高考這張精密濾紙的上方,等待我們用屬於我們的姿態,穿過那些紛繁複雜的網狀,到達成功的彼岸。

  :送給高四的復讀生們

  這是一段心中藏之,無一日忘記的珍貴記憶,在逆境中,在復讀的“高四”生活中,我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前途雖遠,扶搖可接。於是心底深處的那些夢想,從不曾磨滅。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我知道自己走進了一個囚籠。

  像是那遠古時期的楚國遺民,與他們的三閭大夫一樣,佩長鋏,冠切雲,飲墜露餐落英,有著幹雲的立項滿腹的詩書一身的傲氣,卻也只能任風塵遮蔽一身的白衣,低頭走進那座牢籠。

  楚囚最是悲哀,我一直固執的這樣認為,因為他並非卓爾不群,卻一直太過自命不凡。自命不凡者,總是要比凡人承受更多的痛苦。

  高三時所有的年少輕狂,都在2008年分數釋出的一瞬間化為一場巨大的諷刺。我曾信誓旦旦地說即使是高三,也不值得我放棄所有的興趣理想去成就一個單薄的分數,於是我的小說本上一年內多出了三萬多的字數。可是真正看到分數的時候才知道,計算機熒幕不會體諒你的絕望,也不會理解宣判時的悲涼,那一瞬間,夢想中渴望了十幾年的那一片湖光塔影,距離我如此遙遠。

  沒有人會想到我落榜,面對所有人的錯愕與惋惜,我卻知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切的一切,只能自己揹負。

  無所謂心情,難過悲傷對於我都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不出門,不接電話,不回簡訊,不上線,拒絕所有人的關心與安慰。

  那就復讀吧,如果心裡還有夢想,如果,還不願意向失敗低下高昂了十八年的頭。

  父母都不贊成我復讀,媽媽怕我的心理承受不住,爸爸甚至認為以我高三漫不經心的狀態,再復讀也不會有任何結果,只會比第一次更糟。整整兩個月,家裡都瀰漫著濃濃的火藥味,我和爸爸不停地吵架、冷戰,爭論者毫無意義的誰對誰錯,眼淚總是替代了一切能發洩出的慾望,而窗外,夏日的陽光正明媚的眩人眼目,我的朋友們正在全國各地享受著屬於他們的最長最美好的假期。

  最終我還是贏了,如媽媽後來對我說的,從沒有人能改變我做出的決定,從我小時候起他們就知道。

  要不要回原來的班上,我也曾一度猶豫。

  在我看來,願意復讀的人是猛士,願意來我們班上覆讀的人是真的猛士,已經在我們班上經歷過一年高三深諳其黑暗艱苦還願意再來一遍的人,就只能用聖鬥士來形容了。在後來的高四,無數次,大家在交完卷子筋疲力盡後感嘆著對我說,你真的太勇猛了你當初怎麼有勇氣回來再受一遍折磨啊,我也同樣筋疲力盡地哀嘆說,我也不知道啊我一定是瘋了。

  記得同宿舍的舍友曾出給我一個上聯讓我對:

  西安事變,張無忌,楊不悔。

  巧妙的事件與人名的結合,張楊兵諫,倚天屠龍,我最愛的金庸。而我對出的下聯,出自《射鵰》,卻是對自己當下處境一場徹徹底底的嘲諷:在我的中學這片舊土上,班主任孫老師沒有變化,我也依然待在同一個地方無法向前。

  附中故地,孫不二,王處一。

  那時我的朋友們已經在大學裡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而我在與去年如出一轍的填塗講評中體驗著物是人非事事休,總是想起那本不相干的一句;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有什麼苦是不能吃的?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高四的學習生活,可以此一句話完整概括之。

  在同班同學看來,復讀生們總是比他們幸福的吧。可以逃學、請假、遲到、早退、上課不聽、不交作業還永遠擁有睥睨群雄的成績。還有什麼可憂愁的呢?

  是啊,假如你不曾經歷那樣的失敗,假如你不曾看到在模考中從來沒超過你的無數同學們帶著比你優異的高考成績昂首走進大學而且你永遠沒有翻盤的機會——因為你們再也不會有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的時刻,假如你不曾在回來之後看到初生牛犢般的應屆生們依然能夠考出比你高的分數。

  那種質疑自己價值的恐懼感,沒有復讀過的孩子們永遠不會理解,我也希望你們一輩子都不要理解。

  去年冬天我又一次參加了北大的自招,又一次在希望燃起之後遭遇了深深的失望。去年夏天是我先放棄了她,她隨即以前所未有的慘淡分數宣判了我變心的代價。於是我回來,從頭開始,希望於事仍有裨益,再傷心再沮喪,心底卻一直有著最自欺欺人的小小安慰:這是我跟她的緣分未盡啊,我畢竟又多了一次追逐她的機緣。沒想到,這次卻是她放棄我了,知道自己筆試未過的那一天,我從中午十二點哭到了凌晨一點,一遍又一遍地想,難道從小聽到的那些我只應該屬於北大的讚譽就只是一個一觸即碎的淺薄的玩笑?難道是北大在用最殘忍的方式報復我填報志願時的心志不堅么?這條看不見絲毫光明的路,我還要、還能堅持下去么?

  可退路已經被自己截斷了。

  記得曾經聽一個同是復讀生的姐姐說,復讀生是原地踏步的,沒有改變,沒有進步,所以大家聽課的時候我可以睡覺,大家做題的時候我可以看小說,重來第二次,有什麼是不可以的?

  我發誓,若我像她一樣,彼時已經拿到自招加分,我也一定是這樣的想法,並且從那一刻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不再用菜夾饃和煎餅委屈自己——那是我將近一年的中午飯和晚飯,為了節約時間。可是我沒有她那麼優秀,所以我只有更加努力,中午離開教室的時間從十二點半拖後到十二點四十五,大家睡覺的時候我要聽課,大家看小說的時候我要做題,早已不是為了成績在拼,而是無論如何讓,都要守住心底的尊嚴。

  重來第二次,有什麼苦是不能吃的。

  我習慣中午獨自一個人留在教室,習慣在自習室坐到很晚,中午十二點半,凌晨十二點半,這兩個遙遙相對的鐘點每日與我相伴,身邊總是安靜無人,手邊永遠做不完的習題象是一場無人傾聽的訴說,明知無益,卻不願停下。

  我總是在做題的空隙莫名地走神,想一些荒謬而漫無邊際的事,想曾背過的那些哀感頑豔的詩詞,想朋友們轉身離去的背影,想曾有的那些輕歌巧笑和惘然若失,想晚上放學後仰頭望見的長安月,想西安這座歷盡榮耀與傷痛的城,想文化的繼承祖國的復興,想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想看不見的遠方河岸邊的蘆葦叢,風過時蕭蕭寥寥,靜悄悄吹起一檔蘆花如雪。

  向人含笑揹人咳,小恙輕隨懶自呵。

  總是難過。

  後來我想。就當著本不該有的高四是一場跋涉,我在冰冷的原野上追逐它前行,義無反顧。若是失敗了,就只當這千里的跋涉,是來做一次甚至無法的相間的告別,只為生命中最深的愛戀,卻終究抵不過時間。

  這裡的“它”早已超過了北大的定義,而是我隨自己的全部自許和自期,以及逆境中不曾磨滅的夢想。

  於是我奮鬥在高四看不見盡頭的路上沒有停下,掩藏起所有的傷痛,依舊可以對著每一個人笑得燦爛。

  這次咱們拼了

  幸運的是我有著一群能相互依靠的同學。

  大廈傾覆,滄海橫流的時候,我們是一群相濡以沫的涸轍之鮒。

  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大家同氣連枝,像同一條戰壕中的戰友,我們之間的競爭,也已被那相惜之情捂成了微暖的溫度,成為熨帖胸口充實記憶的別樣的心情。

  還有宿舍的舍友,這群最親密的“戰友”,天上神仙府,人間三零五***我們是305宿舍***,這是我調侃時為宿舍寫的對聯。我們在這方小小的空間裡,意外地收穫了幸福。

  我們付出了多少,沒有人能列舉得清。我只知道我們宿舍在自習室的人總是最多最齊時間也最長,我們合起來考過五次年級第一和無數次的前五前十,我們六人最終兩個北大兩個清華兩個中財聚首北京,為了各自的夢想,我們捨棄了太多。

  每一次回宿舍時,我都會在樓下抬頭先看我們的視窗是否有燈光,像是,一年燈火要人歸,家一樣的溫暖。我總是回來得很晚,但即使燈黑著也從來沒有慌張過,因為我知道推開自習室的門,你們一定在。

  記憶中最深的,是305朝陽的大窗,每天早上買飯回來的人拉開窗簾叫大家起床,睜開眼時,陽光灑滿一室,漫漫長夜的傷痛化作滿心滿眼的溫暖。我一次次地想起來我喜歡的那句歌詞,每一天睜開眼看你們和陽光都在,那就是我要的未來。

  我們是一群在涸轍中相濡以沫的鮒魚,每一群涸轍之鮒都有著相忘於江湖的夢想,但在那之前,我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拼出那條拼向江湖的水道。

  很沒來由的,我想到我的班主任孫老師,想我對他痛恨切齒的高三和感激涕零的高四,像一場很荒謬的虛擬:我希望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有一個人一直守在我身邊,不離不棄,為我的每一點進步由衷地欣喜,也安慰我每一次的失落,只要看到他,我就有走下去的勇氣,並且欣然的笑容滿面。我一直以為沒有這麼一個人,過後回頭才發現,這個人一直都在,卻是我的班主任。

  他曾在所有同學怨天尤人的抱怨中面不改色的發試卷考試,也曾在地震時的劇烈晃動中如山嶽般屹立在講臺上***每一個人的恐懼絕望,他讓無數學生在畢業後感念起他的好。然而,我感念他的是他在一次單獨談話中對我說:王欣怡,這次咱們拼了。

  這次咱們拼了。

  回想高四經年倥傯,人浮於事,然而,這句話卻讓我始終銘記於心,並照亮我的前程。我想,有時候,人是可以為了一件事而付出全力的。

  :高四 不過是再堅持一下

  去年敏感不服輸的考生們選擇了復讀,又是一年高考***微博***臨近,無論當初是為什麼選擇再次出發,小編想對高考復讀生們說,請對自己說再堅持一下,因為就要圓夢了。

  “We are arriving at 北京大學東門 station.”我把雙手插進褲兜,走出地鐵站。大人們說把手插進褲兜是在裝酷,其實對於在孤獨中執著行走的孩子來說,我們只是貪戀褲兜中惟一的一點溫存。從東門取了車,飛馳在燕園裡,博雅塔、圖書館、百年講堂……曾經日思夜想的地方,如今只是匆匆掠過我的肩膀。上了北大,時常會接到學弟學妹們從家鄉的來電,主題無非是怎樣才能考上北大云云。“能吃苦。”開場白總是這麼簡單,輕描淡寫。高考可是甘苦自知的事,不同的是,這苦我比別人多吃了一年。

  落榜 偶失龍頭望

  2008年6月,我揹負全家人的期望參加高考。569分——第一次高考,我以一個上不了北京任何一所重點大學的分數草草收場。外婆告訴我,八歲那年,別人問我長大以後想幹嘛,我總是嘟著小嘴說我要去北京上大學。這是家人時常在飯桌上提起的橋段,想不明白一個八歲的小破孩兒哪裡來的“去北京上大學”的概念,我只是想為這個橋段續寫一個完美的結局。

  填報志願那天我缺席了,跟父母要了一千塊錢,花了三百多買了一張去蘇州的車票,直奔寒山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年詩人張繼進士落榜,失望之下來到蘇州,遙望夜色中的楓樹古橋,發出這流芳百世的吟歎。我走在蘇州城靜謐的夜色裡,體恤著與古人如出一轍的心境,回想自己過去備考的一年——由於基礎不錯,上半學期過得還算順利;下半學期開始變得緊張焦躁,一模失敗後的心灰意冷把我推入谷底,二模的翻身仗也打得不漂亮,最後迎來自暴自棄的高考。在路邊的小攤隨手買了一本寒山寺的小冊子,從介紹張繼的書頁裡的一句話我得到了慰藉,“落選歸鄉後,張繼再戰,終登天寶進士第。”我把小冊子揣***袋,決定再度走進風雨。

  書信 西南望京城

  沒跟父母商量,僅憑白羊座的一時衝動,我又回到了高三的教室裡。教室換了,堆積如山的課本卻還在;同學換了,埋頭苦讀的架勢卻依然;老師換了,諄諄教誨的言語卻沒變。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試,我忽地一下排到了年級第一。這樣的結果沒有給我帶來半點的喜悅。

  從蘇州回來以後,我推掉了所有的同學聚會,當曾經的戰友們都在把酒飲歡慶祝勝利回憶高三憧憬大學的時候,我躲進了自己的小屋裡,翻看高三一年積累下的卷子。試卷們堆得足足有半個人這麼高,我把錯題全挑出來,重新做一遍,發現哪還有漏洞馬上看書補救。就這樣,我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把以前高三沒時間弄明白的知識過了一遍,而且我比現在的同學多讀了一年,考年級第一是理所應當。

  新班主任把我叫到辦公室,說“得數學者得文科天下”。我數學很好,其他科基礎也不錯,考個北大清華是很有希望的。我只是淡淡一笑輕輕點頭。與新班主任談話後,我的壓力更大了。我的高中雖是省重點,但文科卻不是強項。去年學校整個文科班沒考上一個清華北大,復讀的最好成績也只上了對外經貿大學,北大談何容易。

  看到校內上同學發的大學生活照片,想到父母雖嘴上不說卻藏在心底的期望,憶起去年單調的煎熬,我開始懷疑最初的選擇,當初還不如上個不錯的二本,何必心念著北京。復讀的一年學習依舊緊張,但我每月都會抽出時間跟遠在北京享受大學燦爛生活的竣竣保持著原始的書信聯絡。

  她在信裡提到五道口大學城,說她那低調而不妥協的可愛信紙是在“光合作用”買的,她在Lush的柔軟音樂裡和著午後的溫熱給我寫信。她在五道口得到的第一個生日蛋糕是“多樂之日”,她說還有一家小店叫“紅英”,那裡的衣服風格得令她牙癢癢卻又買不起。我藏在高高的書堆後,讀著她的文字,想象著傳說中的五道口。這樣愉悅的文字,日後被我們稱作“愛五道口主義教育”。正是這些其貌不揚的平角信,給了我堅持下來的理由。

  夜幕 有夢無人省

  高四的考試一如既往的多,像冰糖葫蘆似的一個接著一個,我的成績也彷彿納斯達克指數一樣,有起有伏。不過與去年焦慮不安相比我顯得淡定了許多,無論成績是好是壞心裡總是波瀾不驚。我學會了在周圍同學都抱怨卷子太難時,把分數丟在一邊,拿起卷子分析錯題。經過一次高三,我深知人生的起起落落實屬正常,況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就不必太苛求。

  生活很單調,有時候走入人群,雖是熙熙攘攘卻依然感覺孤獨。有時心裡壓抑很久卻不知找誰傾訴,想跟同學訴訴苦卻又怕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別人,想對父母說卻害怕他們會過度擔心徹夜不眠。學校有個十一層的教學樓,樓頂上有個小天台,幾乎每次考完試需要宣洩情緒,我都會等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走上去,俯瞰霓虹閃耀的城市夜景,仰望頭頂燦燦的星空,把那些不愉快的小情緒一吐為快。就這樣,那個十一層樓頂的小天台藏著我的許多祕密。

  每到夏天,南方的城市總有溼潤的空氣,站在樓頂,風吹起來便會有和風撲面,耳機裡是Tori Amos的聲音,柔和而有力。我眺望著遠處高樓的燈光,心裡默唸,有哪一盞燈光是屬於我的呢。

  蕭郎 此興生難遏

  為了方便高四的同學快馬加鞭,學校把一層的教室設定為了通宵自習室,節假日不休。每天下了晚自習,我還可以到自習室學上幾個小時。為了不失去做題的感覺,大年三十那天,我還是風雨無阻地來到自習室。車筐裡載著滿滿的書,我騎著小捷安特穿過冷清的街道來到學校。我以為自己一定是世界上最勤勞的小蜜蜂了,但是沒想到三排靠窗的位子早就有人了。

  我佩服地驚鴻一瞥——那是一個戴著眼鏡的男生,鏡片卻遮不住他眉宇間氣宇軒昂的神態,一手託著下巴若有所思,另一手拿筆演算著習題。我找到位子坐下,他抬起頭,我們相視一笑,倆人便開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晚上,我犧牲了那年的春晚,匆匆和家人吃過晚飯回到自習室,想把下午做錯的那幾道英語題總結一下。本以為大年三十的沒有人會比我更努力了,卻沒想到那個男生也在。

  教室裡只有我們倆,此時我們都已經把彼此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學到十點鐘,我開始收拾書包。“現在回去應該還可以趕上趙本山的小品。”教室裡有人在說話,我回頭,原來他正和我說話呢。

  後來我們一起騎車回家,聊了一路,我知道他跟我一樣也是復讀生,只差三分與清華失之交臂。我問他現在複習得怎樣了,他說不像去年那樣慌亂了,知道該在哪個階段做什麼,更自信更從容了。可能大家都是復讀生的緣故,很多東西彼此間感同身受一拍即合。

  我們每天一起上自習,騎車回家,一起做八字還沒一撇兒的北大清華夢。他偶爾會給我講講數學題,我在英語上也可以給他指點一二。漸漸地,我習慣一進自習室就朝他的位子看,只要能看他坐在那裡安靜的學習,我便會很安心。

  欣怡 適逢久雨晴

  日曆終於翻到了6月7號,我是多麼盼望這天的到來,一年以後我又走上了高考的戰場。鈴聲響起,拆封試卷,奮筆疾書,這個場景是那麼的熟悉又是那麼的陌生。一年前的心慌意亂沒有了,經過又一輪的磨練,我眼中多了幾分從容和堅定。

  十五天以後,我和爸爸媽媽守在電話機前,凌晨十二點準時打電話查詢成績,每出一科單科成績我們都在尖叫,當報到總分667時,我的淚水奪眶而出。這時收到那個男生的簡訊:“可以一起去北京嗎?”我回復一個笑臉。

  後來,竣竣信裡提起的五道口娓娓闖入我的生活,我穿過一條中關村大街就可以和清華的她見面。至此,幸福像杯子裡的水溢了出來。